阿那亚艺术中心 | 练习曲 5月23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057   最后更新:2020/05/18 12:40:07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开平方根 2020-05-18 12:40:07

来源:HOW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HOW Channel」系列全新上线!每期将联合昊美术馆合作艺术家,参观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以及创作环境,贴近艺术家的生活空间,深入对话了解不同艺术家,展现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背后一面。传播艺术新态度,发现艺术新灵感。


第一期「HOW Channel」主人公是来自昊美术馆(上海)二楼展览“我与博伊斯 · 周啸虎”参展艺术家周啸虎,本期频道我们将邀请大家跟随镜头走进艺术家周啸虎的工作室。周啸虎的创作自由跨越各种艺术媒介,涉及动画、录像、装置和综合行动项目等。他的标志性风格是在影像和真实物体间创造出不同的图像层次,反映了数字时代中,历史在其特定细节可能被放大、误读、篡改和遗漏的情况下是如何被记录的。


周啸虎采访视频,2020,©昊美术馆


 Q:昊美术馆    A:周啸虎                                    
*以下内容来自“HOW Channel | 对话周啸虎”采访视频


#Q:您为什么一直在探索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A:从最早进入当代艺术创作的时候就有一个念头:不希望把自己固定在某一媒介。就是说但凡我能够表达我想要的那种概念或者逻辑的话,我觉得哪种做法是合适的我就会去用。当然,我也会在某一个媒介里持续进行一系列的创作,但我不会停止在这里,当我在前面创作基础上又有了新方向的时候,那么我会再进一步尝试用新的方式来推进我新的想法。


周啸虎工作室,图片©昊美术馆


#Q:在使用不同的媒介创作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A:不同媒介肯定是有技术难题的,比如用陶土制作逐帧动画,需要克服陶土本身的可塑性局限,以及把动画场景烧制出来,形成一个剧场空间,将剧场空间装置和时间性的录像同时呈现,这个时候可能还需要工艺师帮助克服陶土材料本身的一些技术难度。在2001-2004年我做过3D动画,3D动画技术对我来说是有技术障碍的,之前会有朋友来帮助我一起完成,但当我觉得技术限制没有办法去做得更好的时候我会暂时放弃。到现在,比如说我刚刚完成新的3D动画《迷走花园》,互联网上能找到许多团队,他们提供技术支持,由团队合作来支撑这些表达,使我能持续使用这个媒介进行创作。



《迷走花园》,周啸虎


#Q:关于使用现成品创作的想法?
A:从我学习开始就知道“现成品”这个概念,现成品的使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媒介,而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作为艺术媒介来进行创作,甚至更有拓展性。这多半会被看成对某种“物品”的解放,把一个物体改造成另一个状态。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是一个“泛现成品”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件、社会规则、甚至于人都是可以变成一种现成品被调用,也包括艺术史里的过往作品也可以被当作现成品被重新改造表达,所以泛现成品方式支持了我的持续创作。

《疯狂英语营》,2010,伦敦
Tate Modern,涡轮大厅培训行动项目

刚才提到的关于人,人的身份可以被当作现成品,假如我自己做行为表演,那么我就会用我自己的身体来做表演。我的身体就是现成品,但我觉得个人身体有局限性,不具有我所在意的广泛性,所以我会邀请一些特殊身份的人来进入我的作品,让他自己来表演他自己。自带特殊身份的人其实不是在做表演,他在做他自己的时候,我在意他的身份作为现成品信息自动进入作品,对我而言这样更有意思。


《集训营》,2007-2008,八频道录像装置


#Q:关于“误解史”系列绘画中的创作理念?
A:我之前在昊美术馆(温州)做个展的时候,当时展览的名称是“曲解”。我觉得“曲解”可能比“正解”更有意思,很多“正解”是已经被作为一个定论,而我们受教育的时候也是依照一种定论来学习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定论往往是有问题的,它会让人们只是按照某一个规定的想法去看待一个事物。所以,当我们觉得“误解”可能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时,从它的反面来说,或许更有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在里面,因为它不再是按照一种惯常的眼光去看待某一个既定的事物,这是我喜欢误解这个概念的原因,我觉得它提供一种不同于过去看法的角度。

曲解:周啸虎个展”
昊美术馆(温州)展览现场,2016

另外,在文化交流当中,误解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一个主体进入另外一种文化的时候,它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思维来看待另外一个文化的,其实这种偏见和误读是始终存在的。

1982年,安迪 · 沃霍尔来到了中国北京,看到大家穿一样的衣服,骑一样的自行车,他觉得是真正具有波普精神。他说自己也要做一样的衣服给大家穿,这似乎和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但是我觉得这很有趣,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上:安迪 · 沃霍尔北京留影
下:误解史系列 — 《镜像北京》,周啸虎
油画铝板、动画,2013

约瑟夫 · 博伊斯他1974年在纽约实施的行为艺术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他以自己的使命感和“神授之力”来实现这个作品,他认为这一种行为会打动纽约,但他的这种思维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是能够真正被理解或者认同,其实是两回事。

《我爱美国,美国爱我》,约瑟夫 · 博伊斯
行为艺术,北美草原狼、毛毡、《华尔街日报》、手杖和手套
1974年5月23-25日,兰尼 · 布洛克画廊,纽约

我觉得人们都是按照自己既有的思维去看待另一个文化的状态。包括我自己做展览或者被邀请在当地做驻留作品,其实也是以个人角度来看当地的文化,这里是不是也存在着曲解性表达,这是很复杂的状态,所以我许多作品会围绕这个概念去做。


上:误解史系列 —《美国爱我》
周啸虎,油画铝板、动画,2012
下:误解史系列 —《荒原狼》
周啸虎,油画铝板、动画,2012


#Q:分享最近在看的书籍or电影

# Book

A:我最近正在看一本书是《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非常有趣,它不再局限于原来无政府主义状态的理想,而是把这种可行性放在人类学的背景之下去实施。我觉得这正好是我们现在所处困境当中可以看到的一线希望。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作者:[美] 大卫 · 格雷伯

译者:许煜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Documentary


最近看了两个纪录片,一部是关于伊斯坦布尔城市的《拜占庭 · 三城记》,另一部是介绍印度文化的。这两个纪录片我觉得至少能够让我们超出个人认知的局限性,拍的特别好。

《拜占庭:三城记》

Byzantium:A Tale of Three Cities

导演:Anna Cox

出版:D**id Moore / Mike Smith


// 关于展览 //

昊美术馆(上海)二楼展览“我与博伊斯 · 周啸虎”是由艺术家周啸虎现场亲自指导布展。场地内,一个巨大的圆形装置摆放在正中,数不清的老式电视被层层叠叠地堆至1、2米高,电视上播放着不同的画面。依托屏幕,艺术家周啸虎把一个循环互噬的信息圈经过美学转化后,置入美术馆这个专供观看和反思的空间中。




“我与博伊斯 · 周啸虎”展览现场,2019
图片©昊美术馆


关于艺术家

周啸虎|Zhou Xiaohu


1960年生于中国常州,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周啸虎是中国视频动画的先锋人物,自1997年起,他开始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并实验定格动画、视频装置等不同形式的创作。他的标志性风格是在影像和真实物体间创造出不同的图像层次, 反映了数字时代中,历史在其特定细节可能被放大、误读、篡改和遗漏的情况下是如何被记录的。周啸虎的创作自由跨越各种艺术媒介,涉及动画、录像、装置和综合行动项目等,近期又与中国民间提线木偶团体合作,以进一步推动综合艺术的“能量剧场”。


周啸虎作品2000年参展上海双年展,2001年参加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 “中国录像艺术展”,2004年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参展“过去与未来之间”,动画录像《乌托邦机器》在纽约现代艺术馆展出并且被收藏,同年参展由哈罗德·泽曼策划的首届西班牙塞维利亚国际艺术双年展;2006年参加第5届亚太三年展;2007年作品在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维也纳路德维希现代艺术馆、瑞士的伯尔尼美术馆展出;2008年作品展出于比利时皇家美术宫;2010年在韩国光州双年展推出作品《集训营》,同年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实施教育行动项目《疯狂英语营》;2011年作品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作品入选昆士兰现代美术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的艺术”展;2012年参加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加坡美术馆最新亚洲当代艺术展;此外,周啸虎的作动画品还参影了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第56届洛加诺国际电影节,在第36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中获实验录像类金奖,2002年和2006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2014年到2015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驻地艺术研究奖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