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E | 没顶魔法班-开放申请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179   最后更新:2020/04/15 09:53:31 by 服务员
[楼主] 脑回路 2020-04-15 09:53:31

来源:凤凰艺术  童义欣 李泊岩


海外驻留访谈计划:童义欣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历史因素,世界各地的艺术驻留项目中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并不多见。随着近年来青年艺术家对于海外驻留的关注,以及对外交流的渴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驻留项目中。而对于艺术驻留来说,它到底是一次面对创作瓶颈的出逃?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的跳板?或是扩充人脉吸收资源的机遇?

“凤凰艺术”联合策展人李泊岩共同发起系列栏目“海外驻留访谈计划”。希望通过这一专题来客观呈现当下中国艺术家参与到海外驻留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体现中国当代艺术与各国各地区的差异和融合。同时,我们希望透过形式多样的驻留机构,看到世界范围内艺术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理念。以下是本系列第八篇对谈:《童义欣 | 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话》。


名称:offshore离岸
地址:马来西亚珊瑚岛(Ara Dinawan Island)
网站:暂无

在虾米音乐上童义欣有两张专辑,一张叫《天涯海角》,创作于2018年,另一张叫《墓地尽头的阁楼》,创作于2015年。听的人还挺多,一张5865人听过,一张2607人听过。这两个数字里都有我。他自己应该也听过,那就还有他。音乐和声音艺术的界限,在约翰凯奇之后彻底没了。评论家的愚蠢,就是硬生生地要把艺术和生活分开。高雅的还是低俗,平凡的还是伟大,是无解的,于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宇宙之外还有其他宇宙。和童义欣聊艺术,几乎聊不出严肃的艺术,他只聊钓鱼,因为他爱钓鱼。我听到他说爱钓鱼,顿时不知道怎么样回应,因为我不懂钓鱼,所以觉得钓鱼在他那是哲学,是比艺术更有意思的哲学。是艺术之外的艺术。

——李泊岩


凤凰艺术” x 童义欣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李泊岩= Q)


Q:你平时都在美国吗?
童义欣:
有一些年在,最近两年飘来飘去。

Q:到处跑,经常参加驻留吗?
童义欣:
是的,我也渐渐喜欢去外面,去新地方做作品。

Q:外出带给你什么?新鲜感吗?还是获得新的素材?
童义欣:
都有。读书时候喜欢待工作室里创作。毕业后不是一直都租得起工作室,就去驻地,去探索一个新的地方,把自己打开、刷新。

▲ 马来西亚珊瑚岛海边

Q: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出来你对地理有很强的感受,我感觉有种地志学写作的方式创作方式,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童义欣:
有一点,但不是书写官方地志。我对正确还原一个地方的历史或状态的兴趣不大,感兴趣的跟多是用更主观、片面、受情感左右的方式去体会一个环境。很多时候是非常不重要的的事情,或挺没意义的事情。

Q:我觉得你作品显得丰富和庞杂,有一个原因就是你说的这个“体会”,看上去不那么艺术的,却显现出不表达不行的那种无聊的快感。你的个人经历是不是真的很飘荡?我看你出生在南极?这是真的吗?
童义欣:
体会可能不容易被重复。很多年前我想重新体会一个已经过去的感觉,然后通过录音记录下来,但已经回不来。可能吧。不过我觉得比较艺术的更无聊。应该不算很飘荡。我所经历的时代和国度相对稳定平和。南极真假都有,时间长久很多分不清了。

Q:你今年除了去马来西亚驻留,还去了别的什么地方吗?
童义欣:
去了加拿大西北育空地区驻地,进了北极圈。还去了辽宁一个小村子里,跟地质学家做一个恐龙化石挖掘的项目。去温哥华教了会书。纽约钓了会鱼。

▲ 加拿大育空驻地附近风景

▲ 在育空创作的影像《涟漪起源 – 育空篇》(2019),展览《深度浩劫》,K11美术馆

▲ 在辽宁参与恐龙化石挖掘项目现场

▲ 在辽宁创作的《恐龙挖掘项目–假化石篇》(2019),展览《长征计划: 赤字团》,  长征空间

Q:感觉你活成了好几个人。都很想展开和你聊聊,不过还是具体说说马来西亚吧,你是什么契机参与的这个驻留?驻留了多久?为什么不是在马来西亚钓鱼?
童义欣:
富源(策展人,该驻留项目的组织者)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孤岛,我可以在上面钓鱼,我就这样被骗上去了,哈哈。其实我去了两次,八九月时候去了二十多天,但不够完成作品的时间,所以转了一圈。11月又回去了20天,该做的做了,该拍的拍了,想钓的GT还是没能钓到。

▲ 钓到北极鮰鱼

▲ 北极鮰鱼变成晚餐

Q:你本来想钓什么?还是什么都没钓到?
童义欣:
主要想钓当地有的GT和barracuda这些,但时间有限,鱼也不多,创作紧张,订船也难。在岸边是钓到了很多小鱼,可能有10种吧,都很漂亮。

Q:GT是什么鱼?这些钓来鱼是用于创作的吗?
童义欣:
Giant trevally,游的速度很快。创作和生活分不开,对我来说钓鱼是生活一部分,所以不知道钓哪条鱼会用于创作,哪条会拿来吃,哪条会欣赏一下放掉。11月有天晚上碰巧钓到一条bluefin gt, 拉到身边跑掉了。很小的,但力气很大,我很开心也很失望,旁边的朋友和钓友也感叹不已。

▲ 钓到的第一条乌贼

▲ 离岛前夜钓到的最后一条鱼,石斑

Q:你作品里很多和钓鱼有关,那这样问吧,钓鱼对于你重要吗?
童义欣:
重要。

Q:有多重要?
童义欣:
有瘾。

▲ 为马来西亚准备的各类钓饵

Q:你在马来西亚的时候除了钓鱼还做了什么?
童义欣:
白天晚上总在四处逛,发掘,拍摄,录音。最开始时为Montrez出版社电台做了一个一小时的声音作品《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话》。里面有田野录音,也有我在环境中表演的录音等等。后来我也把这件重新剪辑用到了影像作品里。每天下午还会练习一下游泳。

Q: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话,为什么是电话?
童义欣:
当时计划是通过打一个电话把作品播放出去。

▲ 在珊瑚岛上创作的声音作品《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电话》(2019),Montrez出版社电台首播

Q:你有好多声音作品,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声音作品的?
童义欣:
2008或者2009年,当时发现观念统治的当代艺术的一些局限,想通过做音乐和声音打破。

Q:我也觉得观念艺术越来越模式化,似乎成为了一个招数,而不是真正出容纳能量的载体。声音更加宽泛,似乎没有边界,你通常如何切入一个声音作品的开始?就是那个契机。
童义欣:
一般契机不知何时出现,能做的是仔细观察,痛苦等待。声音和视觉的作品大多这样。我不太喜欢事先提出一大提案,然后步步落实。对我来说没意思没灵性,失去了很多不受自己控制的东西,玩得也少,更像其他一个行业。

Q:是的,现在提灵性和情感都很少了,感觉从艺术中给剔除掉了,事实上艺术让人快乐的部分,那种快感很重要。在马来西亚,你们是很多艺术家一起吗?你们有什么交流吗?
童义欣:
现在似乎混行业很重要。第一次有六七个人一块。挺好的,大家有时间一起玩和交流。每个艺术家都很不一样,我挺喜欢他们。他们还教我游泳。不过想独处的时候也没问题。第二次去的时候就我一人,很自在。

▲ 驻地艺术家一同上山观察自然

Q:你怎么看混行业?
童义欣:
社交,销售,谋略,合作,计划,攀升。还有时尚。

Q:都是关键词,怎么感觉有点虚。你解释解释“时尚”?
童义欣:
艺术圈往上就和和时尚圈结合到一起了,竟然是一个圈,大艺术家最终成了个小明星。

Q:那边的机构给你提供了什么帮助和支持?
童义欣:
他们提供了食物,风景……岛上友好的工作人员,他们成了我的朋友。驻留也有一个项目助理,作品实现上的需要可以问询他。然后项目资金方面有个资助人。

▲ 在岛边城市亚庇,技术员帮助我修改3D模型

▲ 乐器雕塑Julung-julung制作过程

Q:你们和马来西亚本地的艺术家有什么接触吗?
童义欣:
不多,集体去过沙巴美术馆的一个活动,还参加了当地一个手工艺品集市。

▲ 驻地艺术家参加当地手工艺品集市

▲ 集市上我展示的画

Q:我现在当你是钓鱼专家吧。作为一名艺术界钓鱼最好的人,你是怎么看艺术家书的呢?
童义欣:
哈哈哈,艺术界钓鱼最好的在钓鱼界就是比较low的。其实还好,钓鱼我很花功夫和心智。不过你问对问题了。同理,大多写不了书的人就去做艺术家书,不会做音乐的人去做声音。其实就是“过家家”,当代艺术就是给小孩子们玩下。当然,我这么说因为我也做书,但我希望不只是艺术家书,很多时候我情愿做成艺术品,也不愿停留在艺术家书的层面。独立出版本身很好,很多独立的东西都很好,也很需要。

▲ 五线雀鲷鱼

Q:是因为是艺术家书卖的便宜吧?
童义欣:
可能艺术家书自身没有问题,但跟普通书一比,内容好像来得太简单。

Q:你怎么权衡你的三大类创作,声音、书、视觉?
童义欣
作品中内容可互相交织,但每一类相互独立。他们都是我的逃避所,厌倦视觉的时候我可以去新奇地搞点声音,以此类推。

▲ 岛上创作的影像《蛟龙诞生》(2020)静幁, 24’52”

▲ 岛上创作的影像《蛟龙诞生》(2020)静幁, 24’52”

▲ 岛上创作的影像《蛟龙诞生》(2020)静幁, 24’52”

Q:我是觉得你把素材用得很好,你怎么看“现成品”,包括声音的“现成品”。
童义欣:
你提到声音没错,因为一切都是现成品,比如一块木头,手上捏着的陶瓷,学到的理论。早应该是一个后现成品的时代,而不是还用这个词来说事。

Q:你平时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
童义欣:
工具书,文言文古书,一点小说。音乐最近八九十年代华语老歌。

Q: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在驻留期间有一个集中的展示吗?
童义欣:
有一个open studio。之后应该还有个展览吧。


关于艺术家


童义欣是一位四处漂泊的艺术家和渔夫。他曾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地质学,之后毕业于西蒙菲沙大学视觉艺术专业和纽约大学工作室艺术硕士专业。童义欣通过多媒介装置、场域特定作品、影像和声音,以诗意和诙谐的语言分析似乎无法改善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与人、其他生物、物件和文化实体之间的矛盾关系。近期个展包括諝空间,NARS基金会,Vanguard画廊,卡茨曼当代;群展包括布鲁克林BRIC双年展,空港双年展,上海chi K11美术馆,当代加拿大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阿那亚艺术中心,长征空间,前波画廊,和阿利萨·戴维斯画廊。


关于作者

李泊岩(b.1984),独立策展人。2006年,他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2年创办非营利艺术机构再生空间计划。他曾担任2017年三星堆戏剧节公共展演单元策展人,2018年第二届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公共空间表演单元策展人,2018年第7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实验展单元策展人。近期策划展览有:对方正在输入…(AC画廊,北京,2019),灼手的余温(户尔空间,北京,2019),承受屋(501序空间,重庆,2018),蛇形手臂(CIPA画廊,北京,2018),日落将至(泰康空间,北京,2017),贫穷剧场:抗拒消费时代的重造(白塔寺胡同美术馆,北京,2017),铁托的肖像(陌上实验,北京,2017),ISBN:9787214056061(吸尘器空间,北京,2016),三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5)。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