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 观点|操控“饥饿”的地理学景观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861   最后更新:2020/01/23 21:00:49 by 小白小白
[楼主] 404,404 2020-01-23 21:00:49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HUOHUO2050


西方社会最炙手可热的文化明星齐泽克总是金句频出:


比如:

又比如:

人们的欲望从来不是对于某个特定事物的欲望。欲望是欲望本身的发动机。


正当人们为了他的真知灼见暗自拍手称快之时,他反过来做着帽子戏法,彻底颠覆你此前的认知。当然如果你开始认识到:他自己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代表,对于规则的颠覆恰恰是一种规则的重建。因为如果你只是相信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一面,只不过是中了他的圈套。


如果你感到被冒犯,因而开始质疑和发问,才算真的领悟了他的整套把戏,这也是他想传递给人们的核心——对意识形态的质疑。


这是一种齐泽克式的反诘。有时候是为了启发民众,有时仅仅只是为了将你愚弄一番。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在自家的墙上贴着斯大林的画像,目的仅仅是——“冒犯一些白痴,让他们进屋后质问我为什么要贴他,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不爽。”


这符合了他最受公众喜爱的电影作品《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导演索菲亚·菲尼斯)中对“变态者”一词粗浅的理解(这里的解读并非是拉康所解释的变态者)——不在既有规则里享乐的人、颠倒“常态思维”的人、从主流、非主流、甚至任何规则中出走的人。

《齐泽克》截帧

当今最受欢迎的反资本主义哲学家,被称为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大师拉康的传承人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oj Zizek)他令人深刻的幽默和不加掩饰的真实感为他积累了大量粉丝和全球范围内的名气。

但他发自内心地讨厌这一切:“我跟世界的关系介于我恨这个世界和我懒得搭理它之间。


他不仅怼粉丝:“看看那个歇斯底里的女士,她到底想干什么?她应该去那排队而不是向我走过来!”


他也怼自己的精神导师拉康:“你看看他这些语调、手势、表演、全是假大空。但我真的支持他的理论。好了快关电视吧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拉康将知识的真理和世俗的成功混为一谈,并不抵触


他说自己是一个“小丑”式的人,《蝙蝠侠》中那个说出真相的人。《蝙蝠侠》是齐泽克最爱用的素材之一。电影《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他把自己放置在各种影片内,cos戏仿成其中主角。对电影重新阐释解读。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重现《出租车司机》

自由是痛苦的,以出租车司机》的结局为例,主人公的自杀被齐泽克解读为:“人们应该暴力的与意识形态决裂。”


“其实更好的例子是《搏击俱乐部》。当你面对你的老板,开始揍自己。却不是向你的老板发起攻击。

“如果你想批判意识形态,如果你想真的获取自由,第一步就得自己揍自己。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讲《蝙蝠侠》

事后查到的资料令人震惊——《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cue到的电影,齐泽克多数都没有看过,他只不过是坐在布景里即兴演讲而已。


齐泽克在《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的开头开宗明义: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垃圾桶中狼吞虎咽,这种垃圾桶的名字叫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力量让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并且,奴役我们的不仅仅是现实。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有趣的地方在于,“变态者”要摆脱意识形态的绑架,但是意识形态不是强加于我们之上,它早已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讲《发条橙》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讲《全金属外壳》


“变态者”要颠覆标准,然而颠覆标准其实也是为了制定新的标准。这也是齐泽克喜爱的把戏。


最后“变态者”还要面临社会——象征层面的暴力,例如社会排斥等。这些暴力中的大多数显然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之久。在我们的直接经验中,这些暴力与刺痛往往造成对现实的侵扰。


套用一句俗语:“今天,我们都是‘变态者’”。对“变态者”来说,紧要的事,应是如何通过构建我们自己的宇宙来应对困境。这也是上文提到的,颠覆标准的隐形目的其实也是在于建立新的标准。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讲《音乐之声》


齐师最喜欢的哲学家有三位:柏拉图、笛卡尔以及黑格尔。


因为:“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上,有(且仅有)三位至关重要的哲学家。他们每一个都造就了与过去的决裂:他们的出现,使得哲学领域的一切都与此前大不相同 。这三位思想家中的每一位,都以独特的否定性的方式为后世学者留下了长长的阴影。我们面对三位哲人,实际上面对的是三个哲学事件,在其中,某种尚未被普遍接受的新事物以创伤性的方式侵入了这个领域。他们每位都象征着一个疯狂时刻。”(齐泽克《事件》)


作为拉康派重要的传承人,齐泽克试图将拉康讲的通俗易懂,“让你奶奶也能看懂拉康在说啥”。用精神分析的手法来分析电影不过一种手段。他也可以通过动画片讲政治:

“卡通片里那个熟悉又经典的场景:汤姆猫,不知不觉越过了悬崖,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脚已悬在半空;但直到汤姆猫往下看并意识到脚下深渊的时候,他才开始往下掉。同样,当一个政权失去了权威时,其处境就像越过了悬崖的猫:一旦它往下看并意识到自身的处境,这个政权就会开始崩溃。”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在他关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纪录影片《众王之王》(shah of shah)中,就准确抓住了那个断裂的时刻:德黑兰的十字路口,一个示威者面对警察的威胁不愿屈服,而后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警察竟然退却了;这个事件在几个小时内传遍了整个德黑兰。于是,尽管街头的冲突仍然持续了数周,但所有人都知道:游戏已结束。”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截帧,背后写着大大的“no thought”,经典的齐泽克式反诘

“在当今真正的不被控制的消费,无论以什么形式,像是毒品、自由性爱、吸烟等等,正日益成为主要威胁。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教条,教你以不同的形式享乐。可以是性行为的快乐,可以是消费剁手的快乐,甚至是精神上的享乐:‘你应该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类鬼话。”


“变态者”是反享乐规则的。

“我认为如今的问题,不是如何消除,也不是如何抑制享乐主义。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的享乐,从而自发的享乐。”


齐泽克在《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中戏仿斯大林


“变态者”也在于不要陷入标准对立面的陈词烂调,例如要用自由对抗集权,反对纪律规训啊这类的陈词烂调,例如不要觉得意识形态是强加在自己头上的东西,而是首要面对自己的暴力,决裂。


这就是齐泽克的戏法,这就是为什么齐泽克不直接说我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是非要把斯大林的画像贴在墙上、甚至要在公共场合故意扬言:“斯大林万岁。”


因为如果仅仅扬言:“我反对法西斯主义。”就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和知识分子的态度标签。无法迫使你生出质疑。

一个小丑式的人物,是说出真相的人,是智者,也是“变态”。

他其实也根本没在分析电影,他讲的是哲学本身。


“哲学的职责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重新定义问题”


“假设现在有一种致命的病毒,从太空传来,和我们自己人类的历史没有半毛钱关系,而这玩意会威胁到我们所有人,那这里我们基本不需要啥哲学。因为这个威胁是个实在的直接的威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科学的解决,一个小丑式的揭开真相的人,此时此刻,我们并不需要哲学的把戏。”

拉斯冯提尔《忧郁症》


拉斯冯提尔《忧郁症》描写了在一场迫切的危机面前,各主要人物的不同应对方式(有些人因无法忍受而选择了自杀,另一些人则犬儒式的接受了毁灭的命运)。逼近地球的行星是个他物——这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das ding(纯粹之物),即破坏了象征架构的真实之物——我们看着它渐渐逼近,却无能为力,它意味着我们的死亡。


但,如果这个病毒来自人类社会,且跟人类的历史恶习息息相关。

人类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被还原为技术操纵的对象。(所谓“技术”,指的并非机器以及关于机器活动,相反,它意味着当我们介入到这些活动中所预设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向现实世界开放的特性。(联想到仍有许多民众不相信、不直面疫情的严重性)


虽然如此,这种危险也隐含着救赎的可能,因为一旦意识到并假定这样一个事实,即:究其本质,技术本身无非是一种建构模式;我们便能够达成对它的克服——这正是海德格尔用以切断幻想的方法。(齐泽克《事件》)

因此,“灾难总是发生在行动、事实之前;灾难不是人性的自我毁灭,而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将人性的毁灭转变为对科技的剥削;灾难也不等同于生态的毁灭,相反,它意味着我们在丧失根与家园的同时,也获得了无情盘剥地球的可能。而人类的全面自我毁灭,乃是将自然视作剥削对象这种观念的集合的可能后果。(联想到疫情爆发的原因)

在此戏仿齐泽克在《事件》中的结尾:在中国的土地上,刚刚结束的十亿人口大迁徙,我们刚刚结束旅途的旅行者还满怀着愉快的倦意,但却因筋疲力尽而无法看到事件的全貌——此刻笔者只能真诚地提醒各位人类:“好好注意!


参考资料:《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齐泽克》、《事件》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