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 报告|所归何处:2019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968   最后更新:2020/01/08 11:16:10 by clclcl
[楼主] 展览预告 2020-01-08 11:16:10

来源:马凌画廊


特罗拉马 Tromarama
Madakaripura, 2020
数码图像投影、软件、实时网络数据、声音
Digital image projection, software,
real-time internet-based data, and sound
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 图片由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提供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新展开幕 Upcoming Exhibition

"Madakaripura"
特罗拉马
Tromarama

展期 Duration:2020.01.10 - 02.29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

星期二至六,早上11时至傍晚6时,或提前预约

Tue - Sat, 11 - 6 PM or by appointment

地点 Address:

英国伦敦Aberdeen Park,前圣救主教堂

St S**iour’s, Aberdeen Park, N5 2AR, London, UK


从东爪哇的角落穿越至伊斯灵顿的一座19世纪的教堂,马凌画廊(香港/上海)很荣幸呈现印尼艺术家团体特罗拉马(2006年成立于印尼万隆)在伦敦的首个个人项目“Madakaripura”。本次项目为画廊位于伦敦临时空间项目中的最后一个。特罗拉马将会把观者带至一个历史悠久的瀑布(Madakaripura瀑布)面前。那里据信是一位印尼文化的核心人物——曾为满者伯夷王国首领的加查·马达(约1290年至约1364年),在达到Moksa(即宗教术语中的“解脱”)前最后的冥思之地。

巨大的投影图像如葱郁的绿植和水般层叠倾泻而下,回应着软件收集的气象数据(温度、风速、气压)而相应产生失真、变形。这些气象数据都是从当地天气预报网站持续收集而来的。从世界的一个角落传输并共享至另一个角落,“Madakaripura”反思了我们如何随着技术发展而改变思考的方式。更进一步地说,这件沉浸式装置对我们如何从自然到数据领域,将自身与世界相联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Madakaripura”试图透过其图像、声音和陈设,激励我们反思生态、技术,以及我们与这二者关系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二者都在持续地改变,但是二者的发展之于我们联系事物的途径、体验事物的内容及方式,又意味着什么?在项目空间此前两个展览分别探讨过窥视和安宁之后,这次最后的展览则旨在质疑我们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划分的界限以及对这两者的感知。

特罗拉马结合了数字时代中超现实这一概念,不断探索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间的相互联系。自2006年成立于印尼万隆至今,三名成员菲比•贝比罗斯(Febie Babyrose),赫伯特•汉斯(Herbert Hans)和路迪•哈图瑁拉(Ruddy Hatumena)创作出涵盖视频、装置、电脑编程和公众活动等反映数字媒体影响对当下社会环境认知的各类作品。特罗拉马通过将语言、文本、智慧、序列和交互融入其多样的实践中,以一种全球的认知方式对印尼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作出深刻思考[1]。

特罗拉马被视为印尼最具潜力的艺术家团体之一,他们的作品于世界不同的地方展出。特罗拉马曾于加拿大温哥华Center A(2017)、利物浦双年展周边项目(2016)、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2015)、墨尔本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2015)、日本东京森美术馆(2010)等地举行个展。大型联展包括马尼拉当代艺术设计博物馆(2018)、新加坡美术馆(2017)、光州双年展(2016)、法兰克福艺术协会(2015)、阿德莱德Samstag美术馆(2014)、第七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布里斯本昆士兰艺术馆及新现代美术馆,2012)等。


[1] Enin Supriyanto,《如何将创伤融入影像艺术:关于特罗拉马》,关于“MAM Project 012:特罗拉马”的对话访谈,由森美术馆于2010年8月1日出版。


关于马凌画廊和项目空间


马凌画廊于2010年在香港创立,致力为亚洲与国际的新晋和著名当代艺术家在概念美学上建立极其显要的对话,积极展示影像、装置、绘画和声音等不同领域及创作媒体的艺术作品。在2016年,画廊于上海西岸成立第二个空间,为合作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除了为艺术家举办个人展览外,画廊亦突破界限,不遗余力地与国际策展人合作,促进艺术交流及策划公共艺术项目。


位于伊斯灵顿的一级历史建筑物中,项目空间首先呈现的是概念艺术家王卫(1972年生于中国)的现场行为装置作品《听》。接下来的群展展出了知名艺术家杨嘉辉(1979年生于中国香港)、谢素梅(1973年生于卢森堡)和新兴艺术家黄天佑(1992年生于中国)的作品。座落于在过去30年间为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空间的前圣救主教堂(St S**iour’s) 工作室中,在EBBA Architects帮助下设计的项目空间作为一片互补性的区域,旨在透过主动的公共项目将策展人、学者和观众融于一堂,促进互相交流。


公共项目详情:


1月29日(周三) — 与Mark Rappolt(ArtReview主编辑)对谈

2月12日(周三) — 与Cleo Roberts(自由撰稿人)及Keshia Hannam(Camel Assembly创立者)对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