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美术馆将于明年3月开馆与公众见面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465   最后更新:2019/12/18 21:08:27 by 服务员
[楼主] 陆小果 2019-12-18 21:08:27

来源:798艺术  王礼军


2019 第七届“艺术长沙”

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市博物馆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9.12.07-2020.2.6

艺术长沙开幕式现场


如果说用一个人代表一个城市的当代艺术影响力,那代表长沙的只能是谭国斌。北国寒风渐起时,南城依旧和风暖阳,期待与质疑中的第七届“艺术长沙”在芙蓉城的红叶飘落之际如期而至。2007年,当第一届“艺术长沙”拉开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帷幕时,可曾想到这个舞台一搭就是十二年。台上的角儿换了一拨又一拨,而拉幕的身影却始终如一。舞台已备,幕已拉启,射灯已开,掌声在哪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参展艺术家组合,罗中立、段建伟、杨茂源、何岸、梁远苇、刘庆和、武艺、李津、王迈、傅瑶,怎么也找不到其中逻辑。展览分别安排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不同的展馆分布把看展的体验切割成碎片。各路赶来的嘉宾,像是参加一场嘉年华,朋友间的寒暄与交际从展厅转移到饭桌。艺术在这里似乎只是一张代金劵,让人能进入到这样严肃中带有几分娱乐的大趴场。

罗中立作品展览现场

粱远苇作品展览现场

段建伟展览现场

嘲笑之声不绝于耳,被讥为闹剧的艺术长沙岿然不动。

相比于“艺术深圳”、“艺术成都”、“艺术厦门”的商业博览会,只有“艺术长沙”带有几分固执的情怀。谭国斌充分展现出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的特点,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只为做一件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当然,别人有无数的理由批评他,斥巨资做展览,难道不该追求更高的学术价值吗?或者不应该多推动本地的当代艺术力量吗?理或许都对,只是说这话的人似乎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外,倒生“隔岸观火”之嫌。“艺术长沙”从来不是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也从没打算制造学术的标杆。它不过是私人会所推出的一桌混搭菜品,既调不了众家之口,也解不了大众之饥。但却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家常小炒”外,还有另一种别样的风味。

李津展览现场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是由刚操刀完成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任务的吴洪亮担任策展人,展览取名为“三少”也即是长沙的“沙”字。三个既有关联又差别显著的艺术家刘庆和、武艺、李津,分别在三层楼呈现出极具个人气质的作品。刘庆和的画在红色和灰色的展墙上,细腻而雅致。除了绘画,还有几件雕塑作品穿插其中,使得展览空间变得丰富而有层次感。直接绘于墙面的涂鸦与空间中的雕塑结合,裁剪了轮廓的绘画直接贴于墙面,生成了新的空间绘画。武艺的作品尺寸很小,是那种有意为之,不显山不露水的微小,巴掌大的画也并没有画得多深入。然而不得不说,这些画既是质朴而充满生活气息的,也是骄傲而无所顾忌的。有人说武艺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或许就是源于这种烟火气与贵族气的交融。如果说刘庆和的画要观,那武艺的画就是要品,而李津的画则是要感。不管是他画的鸡鸭鱼肉,还是食色男女,亦或是和尚、老外,都充满了活在此刻的逍遥之感。李津的画似乎与长沙这座美食之城有一种天然联系,在饮食男女的眼中,这活脱脱是长沙人的写照。当然,他的画也不乏禅机与超脱,如果真有酒肉狂禅的话,李津就是游走在酒肉禅边上的痴和尚。正如吴洪亮在展览的前言所写:“不厌”。不厌艺术也不厌生活。

刘庆和展览现场

武艺展览现场


首次将开幕式放在新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的“艺术长沙”,似要开启一场当代与古代的对话。由舒可文策划的“经验的位置”,在省博的展览空间呈现了五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个展。罗中立、段建伟,尚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杨茂源、何岸则是以雕塑装置切入当下;粱远苇的绘画更倾向于背后的观念与逻辑。罗中立的画极具表现主义色彩,笨拙的人,狂野的笔触,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乡土乡亲的炙热感情。有意味的是一墙之隔的段建伟的作品,同样是表现山村里的人,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画面颜色灰黄,人物朴拙中透出几分呆滞,平淡中流露几分天真。杨茂源与何岸的雕塑从日常经验与感知偏差以及信息碎片的关系入手,试图篡改人对惯常事物的既定认知逻辑。策展人特意将粱远苇的绘画置于雕塑装置环绕的三角区域中,使得画面看起来更为轻盈、细腻。粱远苇用画思考画作为表达介质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大致勾勒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粗略轮廓,语言探索、本土文化、日常经验与潜在观念形成一种内在的流动能量。继而,整个展览也与博物馆的馆藏如马王堆帛画等形成一种上下文的历史语境。

杨茂源作品展览现场

对于第一次来湖南省博物馆的人来说,展览可一扫而过,而省博的馆藏却值得细细揣摩,尤其改造新建后的博物馆被众多专业人士誉为国内最好博物馆。或许,再生动的“当代”在沉淀了千年的传统面前,犹显脆弱与单薄。

何岸作品展览现场


随后转场长沙市博物馆,这里展出的是王迈与傅瑶的作品。一个诙谐反讽,一个逃遁现实,一个蚍蜉潦草,一个精益求精。王迈的作品在空旷的阶梯展厅,天光充足,甚至傍晚还能有一抹斜阳射进展厅。绘画在这样的空间中呈现,不单是要考虑画面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考虑绘画与展览空间的关系。不仅擅长绘画,而且也曾以装置雕塑见长的王迈面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选用了巨大的尼龙布作为画底,用绘画、广告喷漆等方式作画,并将画布固定在更大尺寸的包装箱框架内。看似临时且有几分粗糙的呈现方式正是王迈刻意追求的,用以对抗那种完美而精致的场域。他还在日本廉价的商品画上植入、描绘新的形象符号,使之产生新的图像意义。符号、图像,碎片化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历史与现代重叠,王迈蓄意制造了混淆视听的模糊景观。

王迈作品展览现场

傅瑶作品展览现场


相比热闹的观展赶场,湖南美术出版社旗下的美仑美术馆推出的平行展“边·际:陈淑霞,废园:尹秀珍”反倒更让人驻足。尤其尹秀珍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也是其先生宋冬第一次给她策划个展。他们是艺术圈一对让人艳羡的眷侣,从宋冬给展览写的前言就能看出两人的相知相爱。尹秀珍针对展厅高度不足且天花板全是裸露管道的缺陷,特意用水泥制造了一个从天花板到地面的颓败之景。斑驳的墙面犹如受潮发黄的宣纸,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几分寂寥与衰败。而另外三个用破碎的镜子和织物缝合的门,制造了一个真实的假象,扭曲的镜像似乎折射出往事只待成追忆的失落。被光鲜亮丽塑造的审美经验在面对废墟之境时所引发的愕然,犹如给当代人的一记棒喝。

尹秀珍展览现场

尹秀珍展览现场


一天看十二个艺术家的个展,这是一个不断覆盖记忆的看展历程。很多作品对于圈内人来说早已失去了新鲜感,风格既是艺术家的标签也是他们的陷阱。那些头脑中被覆盖掉的图像与记忆或许就在风格的掩映之下消失于无形。8辆大巴车载着嘉宾们辗转于各个展览空间,车上的导游小哥哥、小姐姐不厌其烦地介绍着长沙的历史与当下,美食与文化。艺术展更像是个旅游打卡点,一睹之后便在微信朋友圈留下“到此一游”的笔迹。

陈淑霞作品展览现场

斜阳散尽,当一张张被夕阳染红的熟脸变得模糊,一个个身影走出展厅,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夜幕中时,还有谁关心射灯熄灭后的艺术作品。如果疲劳能依靠艺术来驱散,那亢奋则只能借酒精来维持。长沙的夜晚,看不到天上的长沙星,却能嗅到空气中浓郁的辣椒味。“艺术长沙”汇聚而来的圈内人,带着水土不服的悻悻然,在火爆的气氛中,推杯换盏。若是古楚之时,定有一位诗人当此情此景唱和一曲,以博众人一笑······

在另一个暗淡的角落,一个略显疲惫的身影,默默地看着这些,回想过往、畅想未来,思考着他终究会给这座城市留下点什么吧?

李津展览现场


撰文:王礼军

图片提供:艺术长沙、王礼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