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艺术家”达杜纳回应“香蕉”事件
发起人:无厘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567   最后更新:2019/12/13 11:03:35 by 无厘头
[楼主] 叮当猫 2019-12-13 11:03:35

来源:ActionMedia


1342ºC——刘建华作品
展览总监:栾倩、毕大松
策展人:冯博一、王景
展期:2019年12月08日 – 2020年04月07日
地点:OCAT深圳馆A、B展厅


12月7日,艺术家刘建华最新个展“1342ºC——刘建华作品”于OCAT深圳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OCAT深圳馆主办,冯博一、王景担任策展人,是OCAT深圳馆的“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之一,也是OCAT即将迈入15周年推出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中的首个项目。

本次个展以“1342℃”为主题,它是烧制陶瓷时相对的最高窑温,展览作品均以“陶瓷”为创作媒介。而陶瓷材质和窑变的不确定特点,恰好可以比附刘建华多年利用陶瓷进行不断艺术实验的“熔点”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视觉“燃点”的活跃程度,包括从陶瓷烧制的技术手段、方法到作品的具体形态,从媒材利用到视觉语言实验,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等等。由此构成了刘建华这次个展在探寻传统与当代、物质与视觉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在逻辑和多维呈现。


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不一样,但那个点就一直在你面前,你可能不一定触及的到,但是它可能会离你越来越近,也许你生命停止的时候还没触及到,这是很正常的,但你必须要有那样的一个坐标在那儿,让你不断的修正,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可能会面临你得到什么、放弃什么,这个就需要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艺术家 刘建华

“刘建华的艺术实验不是将雕塑、装置等类别自身语言和风格的不断提升和丰富化,而是对艺术表达、媒介、视觉语言方式等边界问题的不断思考,注重于对传统陶瓷艺术、乃至现存艺术系统的重新定义,所希望达到的是对传统文化资源,在表达方式、审美趣味之间的相互打破,甚至对未来艺术创作的前瞻性影响。

——策展人 冯博一


此次共展出十一件/组作品,其中三件/组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集中呈现了近年来的艺术实践,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把对自然、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沉淀为“物品”的底色,从而去发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处境,以一种根植于自然、日常之中的艺术,真实且抽象地表现出现实状态下的内心世界。并与此次展场的空间特定性质相结合,打造和提纯了作品与空间在细节及整体上的相互并存、融洽。

呈现在展厅A的作品,无论是《白纸》《绳子》选取日常物件作为意象,还是《落叶》《沙》以自然物为意象,抑或《迹象》《线条》用线条形式勾勒的常见印记,又或者是《2012年末》借鉴中国园林窗格的冰裂纹造型,多是来自身边事、小细节。这种“熟悉”经过重新整合,借用空间变形、光影描画、细节夸张和静动结合等艺术思维,升华为一种“陌生”,营造的意旨抽象深刻,产生的联想变换复杂。对物的复制过程,使作品产生出原本与摹本转换后的质感差异,一方面人工之物和自然之物距离感消失,另一方面艺术与现实在“互为塑造”中也不断重置着彼此之间复杂的想象关系。对于从小接触陶瓷工艺的刘建华而言,虽然他从90年代以来的创作历程当中并没有局限于该材料,但在最新的创作阶段,他反而回归到该材料,显然,他是从对传统文化精神如何连接或者反思当代社会现实的层面来出发。比如新作品《颜色》源自于从古至今仍然在沿用的制瓷手艺揉泥的行为,艺术家在这里希望达到作品表面宁静而内在力量并置的状态及可能,也强调了瓷的单一性与颜色的多元性之间的张力和对抗。


而单独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在展厅B的一组作品《遗弃》,则是模拟了一个废弃的瓷垃圾场,这起源于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从古至今还保留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习惯,即把烧坏了的“瓷形”打碎,并遗弃在各种场所包括河边、街道、作坊门口、炉窑外、垃圾场等等。它使观者在如同废墟的现场,在自然的真实与非具体的界限间离当中,在经济和消费主导的时代,寻求人与物的新诠释,体悟意义或价值的产生和获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