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人体、错置的空间:克里斯蒂娜·夸尔斯的“异想世界”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609   最后更新:2019/11/29 11:57:29 by 蜡笔头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9-11-29 11:57:29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FutureLab现场


“只有当一件作品有科技水准时,它才可能是有社会价值的,当且仅当它有社会价值时,才会是在艺术语言上有革命性的。我们同时设置三个方向,使学生产生选择的焦虑症,这是艺术院校应该制造的困难之一,一旦彻底融合,这个架构就更有可能沦为一套标准。一所伟大的院校,应该是完全对立、完全保持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思想。学生在这里左右为难的时候,就是艺术有机会的时候。”中央美术馆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以下称FutureLab)现场如是说。

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展位


FutureLab是首个以国内外艺术院校交流为目的艺术教育博览会,11月25日-12月1日于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中央美术馆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此次特地带来了聚焦实验艺术、科技艺术和社会艺术三大板块的41门课程的开放性课堂在现场呈现。此外,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纽约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索尔福德大学、柏林艺术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海内外30余所艺术院校以教学成果展览、现场课堂和工作坊等多样化的方式,打开了全球重要艺术院校教育的剖面,与中国的艺术教育界和上海的公众进行了为期一周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的深入交流和对话。


“艺术是不可以教的,但可以学”
艺术教育倡导的N个理念与方法


“身处这个以跨专业、跨技术、跨地区、跨国界、跨文化为显著特点的时代中,我们的教育会是怎么样呢?”FutureLab主办方代表及发起人凌敏在开幕当天提出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展位,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正在授课

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展位中,实验艺术学院的教授正在现场教学,这个聚焦实验艺术、科技艺术和社会艺术三大板块的学院在艺博会期间带来41门课程。实验艺术工作室聚焦艺术创作的理论,带来包括《绘画中的观看》、《科幻写作与实验艺术创作》、《当代艺术呈现方式的发展趋势》等11门课程。科技艺术工作室则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人机交互、数字媒体和新型材料等高新科技为方向,带来14门课程,包括《泛生物艺术》、《年轻艺术家面对的问题:质量,销量,音量》以及曹斐主讲的《社会影像》等。社会性艺术工作室带来13节课程,其中包括4节由院长邱志杰主讲的《美术学院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科技艺术全景》、《当代中国艺术40年》和《怎么读研究生?》。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展位

现场呈现的三个工作室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架构下的三大板块,在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看来,这三个方向互相支撑,社会艺术为实验艺术提供思想资源,实验艺术关注科技发展,科技艺术则扮演提供技术手段的角色。
另一所来自中国大陆的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展位呈现中国第一个新媒体艺术系——“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教学的阶段性回顾,展览包括课程设置、课堂笔记以及教学形式等,同时也展示了张培力和耿建翌两位教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教学生涯中13位优秀学生作品。



从上至下:中国美术学院展位;中国美术学院展位,新媒体系课程展示,图片来源:TANC;中国美术学院展位,邓悦君《T计划》,2019年作

陆扬的《TMS驱魔》以艺术家一贯的讥讽手法和经颅磁刺激(TMS)结合,配以迷幻舞曲的驱魔仪式,展示艺术家对现代医学的思考和讽刺。邓悦君的《T计划》则通过较有难度的机械设计和加工技术,使观众可用自身的影子或光照来影像机械群的运转,这些机械群的形态变化随着现场的光影流量而变化。郭熙、林科、苗颖、张鼎、刘国强、邓悦君、李明、张辽源等艺术家作品也出现在展位中。

中国美术学院展位


两位教授的教学思想都注重打破学生习惯性思维,让学生在创作中寻求可能性。张培力教授认为构建学生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是教学的核心,耿建翌则提出“艺术是不可以教的,但可以学”的教学思想。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位


位列QS大学排名“艺术与设计”类第一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以下称:RCA)带来四个学院的各自展示:艺术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以及传播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展示了多位最近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研究项目,其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Ruidi Mu的作品呈现了艺术家探索行为是否能被定义为“发生时”的博士阶段研究主题。


上:Ruidi Mu,《奇怪的幻影和虚拟的梦境:艺术,生活和我》;下:Brigid McLeer 《克制“我们”:美学,政治与省略的外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位

在Brigid Mcleer的研究项目“克制‘我们’:美学,政治与省略的外观”中,艺术家旨在探寻政治与艺术之间可能生成的新型“实践”模式。“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在当前的社会政治环境下,艺术和人文研究能提供什么?’我们相信,艺术研究可以引导人们与世界的互动——以及对世界的理解。RCA艺术人文学院的《关于艺术的紧迫性》一文中提到。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未来飞行计划》,图片来源:TANC

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和实践能力的RCA建筑学院今年与英国航空公司合作,并于伦敦萨奇画廊展出的作品《飞行的未来》也在现场展出,四十名研究生参与此项目,从飞行器、体验和乘客三个维度展望未来一百年中能够完成的飞行方法。设计中包括能提高乘客舒适性的“可穿戴式座椅”、飞行服装以及能够使乘客和工作人员实现更优化沟通的数据管理系统等。皇家艺术学院不注重培养出现在展览上的艺术家,而注重培养能够有独立思维模式的人,并能将这些思考代入到任何行业内。在与多个产业的合作过程中,学生所学的不止于创作。由RCA毕业校友创办的创意平台新蜂巢和家具设计品牌Side也于展会中呈现最新创作和设计。


跨学科研究,交互设计,互动媒体
艺术教育的N条未来路径

索尔福德大学展位

移步到N2馆,各院校的强势专业在此得以展示,拥有大面积展位的索尔福德大学呈现名为i4的展览,展示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最近的作品以及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的合作成果。参展学生来自艺术、设计、技术、传媒、音乐和表演等专业。其中作品《起居室生活》由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学生创作,并由索尔福德大学艺术媒体学院音乐系的学生提供声音设计,作品注重人文数据的交互,采用创意家居、触摸屏和沉浸式屏幕墙结合的交互装置来设计。

“此次展览名称为i4,指向国际化、跨学科、互动性和产业性,这也是索尔福德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四大方法。”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谈及展览和办学的理念时提到。


上: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展位,时装设计专业学生作品;下: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展位,《安装》,2019年作,图片来源:TANC

除了呈现美术、技术和媒体、音乐等跨学科的作品之外,展位中一系列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也诠释了大学注重产教合作的特点。其中与牛仔布生产工厂合作的作品《安装》挂满由学生设计和制作的秋冬季服装,该作品曾于2019年意大利版Vogue Talent上亮相。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之外,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还采用一系列灵感激发模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和专业性。就读的学生也有机会于第二年获得在一线时尚品牌工作的机会,将理论和实践融合。

上海纽约大学展位,《Robotarium》,图片来源:TANC


探寻跨学科、在科技和艺术的协作下推出新的教育和艺术理念是大多数教育院校正在探索的方向。上海纽约大学“互动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就在于利用日新月异的技术、媒体、通讯手段来对艺术创意进行多样化的展示,鼓励学生探索新兴媒体的表现力。展出的作品《Robotarium》在盖满沙子的箱子中放入机器人,需要观众手动拨开沙子来寻找机器人的存在,完成交互的动作。蔡钰敏的作品《全球肺癌数据可视化》则通过3D打印,制造出形似人类肺部的烟灰缸,生动地呈现2018年41个国家的肺癌数据。
在交互式科技被广泛讨论的现在,芬兰阿尔托大学另辟蹊径,在2013年正式开设“镜厅的水晶花:数学相遇艺术与建筑”课程,并于展厅中以“过去-现在-未来”的线索诠释“数学与艺术”专业的成果。其中包括由“数学与艺术”专业教授Taneli Luotoniemi设计的教学模型,以及由Laura Isoniemi在“转变中:数学与艺术”课程中制作的新型数字印刷衬衫。

芬兰阿尔托大学展位

展位中一个基于数学模型建立的大型装置则体现了该项目的未来探索方向。这个名为《空间拥抱》装置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个经典的数学模型,由12个点、16根线和12个平面组成。这个结构使模型中四个颜色的线不会互相接触,但每一根线会在每一个点和平面上出现。创新性学科的出现,意味着新的行业转向,“自由的大脑,在跨领域合作中至关重要,现在的世界信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应对速度,大学也需要新的机制结构,实现学科的集成以及新的知识创造方式。”芬兰阿尔托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Saija Hollmen说道。

芬兰阿尔托大学展位,《空间拥抱》,图片来源:TANC


从杜尚到人工智能
开放式艺术课堂的N种可能



上:“餐桌”工作坊现场;下:“创意灵感课程”工作坊现场

N3展馆改变传统的展览形式,由各所院校设置的工作坊组成,观众跨度从中小学生到成年人,有观众在展位中进行动手创作,也有把艺术史课堂“搬”到展馆的院校。在为期一周的艺博会中,各所院校会在此举行一系列课程,包括面对儿童的创意课程、艺术创作课程,以及面向成人的当代科技类艺术创作、艺术理论、服装设计和论坛等。
为探讨杜尚在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现当代艺术专业教授Hans Maris de Wolf在此开展三场对于杜尚的艺术实践和思想研究的课程,并深入探讨他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艺术发展。索尔福德大学时装设计项目负责人Bashir Aswat则指导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并带领观众探索在服装设计中如何使用图案、颜色和图像。上海纽约大学则举办“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课程,参加的学生将亲手进行神经网络艺术风格、算法等概念进行实践。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工作坊现场,图片来源:TANC

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馆馆长在此开展关于“使用馆藏作为学习和协作的催化剂”研讨会,探讨如何利用博物馆藏品作为教学和与业界合作的连接。除了专业课程,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课程的举办也呈现艺博会关于教育的初衷。普利茅斯艺术学院在3小时的课程中指导学生用废弃材料制作小房屋,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儿童思考“家”的含义。在另一个教室中,一群儿童正在制作自己的泥塑肖像“迷失的我”。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高级导师Gary Clough则带领灵感创意课堂,在6天的工作坊活动中使儿童在现场展示固有的天性,以及大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如何欣赏他们的特质。
每天的展会现场还举行一场贯穿“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整个过程的开放式讨论平台“FutureLab教育大家谈”,邀请艺术及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进行讨论。在没有年龄、专业界限的情况下,儿童和艺术爱好者、艺术从业者能够齐聚,进行开放式的教育和学习,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未来。


链接中国的N个维度
全球艺术教育合作的浪潮涌现

尽管此次博览会的形式新颖,大部分院校也是首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展会,但从博览会联动的论坛和展览看来,各院校正在以各种形式积极建立与中国的联系,其中不乏已在中国办学的上海纽约大学,在中国已落地艺术项目的RCA校友社群,以及活跃于以展览和作品交流的索尔福德大学及德国柏林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展位


在2012年正式于上海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依托纽约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成为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中有推进意义的项目,目前已开设19个本科专业以及多个跨学科专业课。包括交互媒体艺术及交互媒体与商学等跨学科专业。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展出艺术家郑波个展“一枝黄花”。
由皇家艺术学院校友创立的新蜂巢原创设计平台和Side设计家具品牌在展会中的出现,呈现RCA的教学成果在中国的落地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新蜂巢”原创设计师平台将RCA强调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加以实施,把平台打造成为共享工坊,并在展位中以登月为主题,展示一系列自主创造的模拟太空必需品。另一个家具品牌Side由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师辛华琛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展位中呈现品牌的最新设计家具。


上:皇家艺术学院校友创立的新蜂巢共享工坊展位;下:皇家艺术学院校友创立的Side设计家具品牌展位


除了以办学和学生教育为入口的文化碰撞形式,索尔福德大学和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则以收藏、展览和合作成果展示为入口,作为与中国连接的线索。早在今年9月份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索尔福德大学艺术收藏就曾亮相“收藏家特展”板块。以“高瞻远瞩”为主题,呈现藏品中的多组摄影作品。自2013年以来,索尔福德大学的收藏策略转变,开始关注数码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并承诺将坚持委托艺术家创作新作品、支持与赞助艺术家的创作,其收藏中亦包括中国艺术家如曹斐、杨嘉辉、徐文恺等。本次展会亦展示了索尔福德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的合作成果。索尔福德大学在中国的种种延伸,正是学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Allan Walker所强调的“行业的连接性”。


在FutureLab的N个峰会中
进入讨论全球艺术教育未来的头脑风暴

FutureLab全球院长峰会及“创生&精确:艺术、设计和科学间的非平凡关系”论坛现场


面向大众的艺术理念延伸则是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采取的模式,此次展会中展出的作品《未来乐器指南》于11月27日在上海保利时光里呈现现场表演。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未来乐器用户指南》


与此同时,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创始人之一、欧洲高等学院教授Sirgfried Zielinski也作为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的“创生&精确:艺术、设计和科学间的非平凡关系”论坛的特邀策划人,论坛邀请近20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学者,探讨科学领域的前沿性如何影响着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瑞士核子研究组织CERN艺术部门负责人及策展人Monica Bello、秘鲁Alta Technologia Andina 机构策展人、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馆藏部门主管Marcella Lista、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刘闯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向帆等8位主讲人与十余名学者在此对话,讨论在不断强调跨学科领域研究的今天,艺术和设计的创新思维该如何被激发和拓展。

柏林艺术大学S4NTP - Udk师生团队“深海”表演

“在未来,我希望艺术家与科学家、工程师之间的联系能够加强,在艺术的世界,我们可以将许多不能理解的事物进行感性化的操作。而对于艺术家,生物化学在艺术领域也正在扮演重要角色。”Sirgfried Zielinski在演讲中提到未来的方向时提到。

“创生&精确:艺术、设计和科学间的非平凡关系”论坛现场


为期一周的FutureLab期间,一系列探讨艺术院校探讨教学理念、艺术与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的论坛也于西岸美术馆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同步举行。在展会开幕当天的“全球院长峰会”中,来自全球的20位艺术学院院长聚集探讨未来艺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包括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兼教务长Naren Barfield、爱丁堡艺术学院前代理院长Stuart Bennett、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Allan Walker、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等。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Allan Walker于全球院长峰会中演讲


在这个以“最应该在艺术学院学习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主题的峰会中,大部分院长认为艺术教育本质是对人的教育,包括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一个教育机构首先要培养人,但今天世界的发展,使我们今天教给他们知识的内容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已经过时,因此艺术学院要教授的是学习能力,我们称之为全人教育。”未来的教育是建立在对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的认知上的。在谈及今年关停“汽车设计学院”的问题上时,Naren Barfield表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我们将会应对自动化、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大规模的定制化、材料科学和嵌入式技术等新技术,到三四十年后,交通模式和交通系统会更加复杂,艺术院校能做的就是为学生应对明天的挑战做准备。

此次博览会期间,一场贯穿整个FutureLab期间的开放式讨论平台“FutureLab教育大家谈”每天于N3馆举行,爱丁堡艺术学院院长Juan Cruz、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胡介鸣、嘉德教育中心高级课程主管刘昊以及艺术家张培力等8位嘉宾从自身经历出发,就教育在今天的社会角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可能性进行表达。

开放式平台的形式容许各领域、各年龄段的观众加入讨论,践行开放式平等教育的未来教育理念。(撰文/林佳珣)


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

上海西岸艺术中心N馆

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