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 斜杠艺术家的近况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679   最后更新:2019/11/25 10:37:48 by 开平方根
[楼主] 愣头青 2019-11-25 10:37:48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王璐


昊美术馆(上海)厉槟源同名个展“厉槟源”现场


今年9月,厉槟源在上海举办首个展时,长发造型给人摇滚风的印象。转眼11月初,他就剪掉了这一头留了近5年的长发。

厉槟源说,“有点烦了,想让头皮透透气。”其实是为了他的最新电影项目《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行为就是一个电影】


厉槟源”个展现场

很多报道都提到,厉槟源的镜头感很强,也许因为他也是一名演员。2015年,他参演雎安奇导演的《失踪的警察》和《钻的人》的主角,这对厉槟源来说还只是“玩一玩”。2016年,探班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剧组时,被选中出演其中角色。在此之前,这角色一直未寻找到合适人选。也是这次,让厉槟源真正认识到电影这门艺术语言。

去年开始,厉槟源就有策划电影项目的想法,他觉得行为里有一些很适合用电影屏幕来呈现细节,于是他想要“挖掘行为艺术作品里的电影语言,拓展作品的观看和展示方式,让一个行为就是一个电影。”

电影项目《一个人的战争》预告片段

一直到11月初,《一个人的战争》在昊美术馆的支持下正式执行。从筹备到拍摄完成,电影耗时一星期。整个背景故事是从2015年持续在荷兰、英国、韩国等地创作的《死了都要爱》。这次厉槟源找到专业的场地、录音师、剪辑师,10个不同角度的机位,用全时长的方式,实时切换画面,全方位清晰“直播”301把锤子互相击打的现场氛围。

没有脚本、没有剧情,《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偏实验性的艺术类电影。因为还在剪辑中,谈到电影项目与此前行为艺术作品影像的不同,厉槟源笑言:“反正大荧幕看着很爽,所以要霸屏。”

电影项目《一个人的战争》预告片段

其实厉槟源的目的并不是要抓人眼球,他只是在逐渐补充作品的完整概念。厉槟源表示:“之前拍摄行为艺术时,经常移动镜头会损坏行为艺术的某些信息。这次我把信息全部记录下来,是从作品本身考虑。”

这部电影虽然还在制作中,但11月23日起,昊美术馆(上海)举办的厉槟源同名个展“厉槟源”上,率先播放预告片段。据介绍,也将在展期中进行电影首映。

电影项目《一个人的战争》预告片段


【很少能看到这么多作品 集中亮相】

《两个石头》 2009年

“厉槟源”展首次聚焦厉槟源近十年来的创作,其中包括最早在央美课堂实践《两个石头》(2009年),这件作品经常被提及,但完整影像却极少对外展示。当时课堂老师让学生“用5分钟完成一件作品,不限题材和形式”的要求完成作品,厉槟源在教学楼墙角里捡了两块鹅卵石,手持一块把另一块砸碎,让同学帮记录下来。

《自由耕种》 2014年


后来这种建立在瓦解与创造的关系上、导向不确定性结果的行为此后反复出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2014年将自己反复砸向自家农田的《自由耕种》。

功夫》 2015年

本次展览的布展方式很特别,所有影像均在木板上播放,所有电视类设备均放在砖头、木头或石头等自然元素搭建的底座上,这些平常之物,其实都是厉槟源作品中常见的,也让展馆与作品产生呼应。

《直到桥梁坍塌》

另外,2012年持续至今的《直到桥梁坍塌》8个片段,是首次在国内美术馆完整呈现。厉槟源自2012年起,每一年回故乡时,都会在同一座桥梁上记录翻跟头的片段,并说要坚持到桥梁坍塌。

《2CM》 2017年

2017年创作的《2CM》也是首次国内亮相,这件作品的地点是厉槟源母亲上班的石头厂,他站在母亲要经常操控的石头切割机切前,由母亲按下启动键,而厉槟源的脸部与飞快运行的切割机间只是一个手心手背的距离。

在厉槟源的作品中,家乡、父母亲的生活环境会经常成为他的创作元素之一。厉槟源认为,“很多时候,我的行为也是对我缺失感的一种补偿,生活中的破碎感造就了我,这种缺失感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我拼命地想要找回来,努力地让我的人生完整。这也印证了我为什么有自毁倾向,因为我从破碎中而来,我是我自己的结果。

《进程》 2019年


还有一件2019年年初创作的《进程》,厉槟源去黑龙江鹤岗探班演员朋友,路经一条已冰冻的不规则湖时,产生了创作作品的想法。他在四肢上绑上路边捡的砖头,匍匐横渡河流,整个历程花费了1个小时。

总而言之,提及厉槟源便能想到的作品,在昊美术馆(上海)的展览中几乎得以集中呈现,这在厉槟源往届展览也是首次。


对话厉槟源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与您在9月份举办的上海首个展,作品上有什么区别?

厉槟源:除了作品“三岔路口”,两个展览体量不一样,也没有重合的展品。这一次“厉槟源”同名个展,毕竟在美术馆举办,作品呈现上会更丰富,更能呈现出个人面貌。

在9月个展之前,我已经4年没有在国内举办个展。其实作品已积累了很多,也有很多新作品,展览能作为完整呈现我作品的契机。

展厅现场

策展人付了了现场导览


雅昌艺术网:这次首次聚焦您近10年来的创作,但是在2015年,其实您也有为自己做一个作品关系图谱,定下“反作用力”、“身体雕塑”、“空间再造/物质重构”、“偶然遭遇”、“自然共生”等5个方向,现在还是按照这些方向创作吗?

厉槟源:当时做作品关系图谱,是试图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我的工作,只是来分析自己的实验。如果放在今天,我可能就不会这样梳理了。

现在我的作品还是有延续的脉络,那就是我本人,所有的作品它最终的问题都回到艺术家自身,所以我觉得这次用我的名字作为展览标题,还蛮适合的。


《一个人的战争》(局部)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创作都是偶然性的,这次既然是新电影项目,会和平常电影一样有脚本吗?

厉槟源:没有脚本,基本上都是即时,也没有什么剧情,也不能称之为工业电影,它就是一个偏实验性的艺术类电影。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十台摄像机分布在不同角度,周围没有人,摄像机就相当于观众的眼睛。整部电影时长就是行为本身的时长,比如我砸了80分钟,这个片子就是80分钟。剪辑时就像直播一样,实时切换画面。

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其实就是用直播的方式拍了一个电影而已。

雅昌艺术网:之前很多人形容你很有镜头感,在新的电影项目中,这优势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厉槟源:我没有在意镜头感,其实跟以前一样,有没有观众都一样。

行为艺术本来就需要镜头来记录,拍摄时无意识选取的画面,有很强的个人审美。这两年也结交了一些电影行业朋友,所以就比较自然地想使用这种电影的方式。

我觉得大家买票去座位上,好好地坐下来看一个电影作品,这种仪式感,我还蛮喜欢。比大家热热闹闹,毫无准备去看一个表演的方式要舒服。


《一个人的战争》(局部)


雅昌艺术网:这种镜头和身体的电影语言,与之前的行为艺术影像,有什么区别?

厉槟源:以前的录像是较单一的观看角度,其实作品中有很多细微的东西需要关注,行为录像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电影项目中就不同,像是庖丁解牛一样,它比人眼看的东西更多。

《一个人的战争》现在还在剪,没看到也不适合说太多,就是用一些电影方法来呈现这个行为。好在它是流动版本,你想看完整作品,我不用去现场再表演一次,这个电影项目是原始的行为时间,而且你能坐那舒服观看。

雅昌艺术网:这有没有将行为艺术的呈现形式,进阶到某一个层面的意味?

厉槟源:谈不上,也许是削弱了行为艺术。可能有人觉得电影镜头太美,会削弱行为艺术作品影像中的粗粒感、生猛感。

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为艺术家,因为很多时候是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创作的,只是把在特定的环境、地点和时间上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雅昌艺术网:电影和观众存在必然联系,那您看待作品和观众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

厉槟源:视觉艺术逃避不了被观看,那我就在观看上更深层地去挖掘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这也是一种尝试,反正做一步看一步。


《洪流》 2017年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元素。那什么样的环境会更易引起您的创作灵感?

厉槟源:其实平时工作挺忙的,我要对着电脑做很多工作,整理资料、发邮件,这些让我很疲惫。在那个环境下,并没有做作品的冲动。很多时候我是出差,或者在旅行的过程中,反而会激发我的创作。

我的成长是很撕裂的经历,我又希望能挽回一些遗憾,所以我每次回到家乡或者见到我妈,都会有一些创作灵感,例如《2cm》、《直到桥梁坍塌》、《洪流》 等

但我要对喜欢的东西保持距离,不过我明年可能会经常回去,北京有点烦,待这快十五年了。


《测试》2015年


雅昌艺术网:10年的创作生涯,在您看来有阶段性变化吗?

厉槟源:从我看来没什么变化,不变很难,变反而很容易。如果真的10年不变,我觉得这艺术肯定能成。

不过我的创作也有变化,它的“变”是指个人经验的积累,或者说,是我把力气用在关键地方,所以“变”可能是我更加想要、更加明确的方向。

年轻的时候可以胡来,现在明年我就35了,不会像以前一样毫无节制地消耗自己。自己还挺宝贵的,我得保留点。毕竟在艺术上是有追求的,我还是希望把精力放在创作这边。

雅昌艺术网:您现场的生活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厉槟源:平时看起来,我没什么动静,不发朋友圈,很少社交。就像藏在哪个角落,见不到人,但一直有你的声音。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