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浮云的根——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2019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530   最后更新:2019/11/20 14:47:04 by 叮当猫
[楼主] 反射弧 2019-11-20 14:47:04

来源:Hi艺术  张朝贝

图丨欣稚锋艺术机构


即便你从未到过芝加哥,但在搜索“芝加哥地标”关键词时,大多数图片里都会出现一颗巨大的豆子。


这个由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创作的、由168块焊接在一起并进行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组成的大型地标性雕塑作品《云门》,矗立在芝加哥千禧公园之中,360度反射并扭曲着芝加哥的天际线。


游客们热衷于在这个重达100吨的雕塑下方3.7米高的拱门下自由走动,感受这个巨型雕塑带来的震撼。


如今,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大型艺术作品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地。

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


作为公共地标的艺术作品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共地标中的大型雕塑作品,是很多艺术家声名鹊起的好机会,也是城市展现自身魅力和活力的窗口。


与安尼施·卡普尔同样来自英国的著名艺术家安东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曾在1998年完成英格兰境内最大的公共雕塑艺术作品《北方天使》。这件耗时四年完成的作品,身高54米,羽翼展开各有50米,锈蚀的钢铁材质记录了此地重工业的从繁盛到衰败的历史。


作为北英格兰的著名地标,它每年吸引众多旅游者慕名前来参观,整个区域逐渐转型为文化艺术小镇。


安东尼·格姆雷的《北方天使》是北英格兰最大的公共雕塑艺术作品


大型作品融入城市日常景观


当我们将目光移向国内,当越来越多的大桥、港口抑或是大型机场等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公众与大型艺术作品的距离如何拉近?情况正在悄然改善


在近些年城市的更新浪潮中,走在前列的上海已于2014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展所在区人民政府举办“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活动。


每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结合上海当下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话题,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会同所在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空间艺术季“主展”。2015年和2017年,空间艺术季分别在徐汇西岸飞机库旧址浦东民生码头8万吨粮仓旧址成功举办。

201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徐汇滨江

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一期改造后的筒仓北立面


作为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办地,杨浦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辉煌历史。中国最早的工业化造纸厂、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城市煤气厂、上海最大的修船坞都坐落于杨浦江边。杨浦滨江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更重要的是将其特有的历史元素、文化内涵通过恰当的设计语言进行充分展示,营造充满人文和历史记忆的空间环境。


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茵喻这样介绍道,“我们的船厂、船坞是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会场和主展区,在这个区域会展出市内外城市更新的案例,让大家看到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与国际顶级艺术团队进行合作,把国内外设计大师、艺术大师的作品,与杨浦滨江5.5公里南段岸线结合在一起,把城市工业遗存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比如大吊车、伐木仓库、周边水管,可以把它和艺术进行融合,给市民不一样的视觉体验。20个作品将永久保留在杨浦的5.5公里南段滨江上,可能会创造出未来的城市景观。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


谁在推动城市艺术的全新升级?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首次就艺术季委托国际艺术咨询与专业管理公司欣稚锋艺术机构(APS)作为永久作品策展执行单位及总承包单位


由加拿大华裔汪斌女士创立的欣稚锋艺术机构,与国内外优秀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合作,致力于为城市与乡村室内外空间策划、设计并制作独一无二的定制艺术品,将触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赋予建筑空间和城市环境,以卓越的创造力打造非同凡响的公共艺术空间。目前与业界精英精诚合作,其中包括蜚声国际的策展人冯博一、北川富朗和冷林。


APS拥有国际顶级专家咨询团队,整合伦敦、东京、香港、北京和上海多地资源。其创始人及股东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深厚高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及公共艺术策划经验。APS同时拥有专业的艺术管理团队与建筑工程管理团队,以满足公共艺术品策划与落地执行的跨学科需求。


据汪斌女士介绍,“欣稚锋团队进驻杨浦滨江现场办公已近半年,在市区两级领导的指导和多方协作团队的帮助下,奋战完成8件永久艺术作品,后续仍将有12件作品陆续分批完成。”它们将以一种更为恒久和在地的方式,让艺术在这片满载记忆的场所留下印记。


杨浦滨江已完成的

8件永久性艺术作品


中国艺术家刘建华的作品《天外之物》选择了从天而降的雨滴造型,造型抽象、安静、纯粹,从自然的形态中抽离出来,让人感受自然与生活及艺术的密切关联。


意大利艺术家埃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的作品《Square Universe》让黑色方块附着在白色建筑上。拱廊现有构造与浮动正方形间的张力和关系,代表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和相遇。观赏者在穿越拱廊结构时,进入一个黑色方块组成的几何宇宙。

刘建华 《天外之物》


埃斯特·斯托克 《自由方块—方块花园》(Square Universe)


在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的作品《城市的野生》中,人、自然、物、历史、过去现在未来在这里相遇,存在着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使用斑马线白线材料,制作出象征着植物符号的花朵,象征着移动生物的动物,透过它们来探讨自然在城市中的存在方式。


几座不同尺寸的石膏《山》,是中国艺术家徐震将取自古哲学家雕塑胡子部分放大并倒立放置在空间内形成的奇观。



浅井裕介 《城市的野生》


徐震®《山》


中国艺术家向阳的作品《轻舟过隙》是一件“漂浮”在半空中的舟形建筑雕塑。它的造型呼应过去江岸边的建筑,并与往来船只繁忙的黄浦江面形成一种动静、虚实空间的对比。


沈烈毅作品《徊》是两把相对而坐的空椅子。在如镜般的江面留下痕迹,裹挟入座者自身、河流与历史而永久地流淌。

向阳 《轻舟过隙》

沈烈毅《徊》


瑞士艺术家费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的作品《起重机的对角线》(Set of diagonals for cranes)是在一组三架的橘黄色起重机上形成的。艺术家希望赋予这些已经被淘汰的起重机生机,作为观众,只有在某一个特殊的角度,才可以看到那些白色线条所组成的具体图形。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的作品《黄浦货舱》(Huangpu Hold),将42个从搁浅在造船厂的一艘废弃沉船上取下的零件附在21根钢管的两端。这件作品来自于河流的过去,曾经被遗弃的工业残骸如今重获新生,也提醒着人们铭记河流的历史。


费利斯·瓦里尼 《起重机的对角线》

理查德·威尔逊 《黄浦货舱》

相比于近些年火热的艺术乡建,城市空间对艺术介入的需求似乎更为迫切。这些永久保留的艺术作品令杨浦滨江5.5公里工业区焕发了新生,也为城市空间艺术提供了一份新样本。


欣稚锋艺术机构邀请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起人与艺术总监北川富朗的策划下,本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城市成为艺术的展场,艺术又推动了城市的全新升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