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2ºC——刘建华作品 | OCAT深圳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17   最后更新:2019/12/06 11:07:31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小白小白 2019-11-18 11:39:05

来源:二月


艺术家 陶辉

陶辉的母亲特别钟情肥皂剧,生活中常常表现得很情绪化。陶辉觉得一定是母亲在模仿剧情里的表演而变得异常感性。而母亲却很生气的反驳道,“是电视剧在模仿我。”

与母亲的这番对话于是成了作品《我们共同的形象》(2016)的灵感来源。陶辉找了十段新闻、真人秀、综艺访谈节目、肥皂剧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情绪化的片段,再让演员以当代的思维方式,重新演绎了一遍。作品最终是将电视里的片段与演员表演的场景同时在一个屏幕中呈现。

陶辉《我们共同的形象》截频,影像(多屏录像),14分27秒,2016年

“一方面好像是我们在模仿、学习大众媒体,同时大众媒体也在记录我们,好像就是一个双重互文的关系。观众观看的时候是以第三种角度审视这种既真实又虚假的情感链接。”陶辉对崇真艺客的记者回忆道。

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陶辉并不避讳自己对电视剧的热爱。对陶辉来说,电视就是他艺术创作的启蒙老师,让他从一个封闭的山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电视剧里上演的各种命运交合的人情冷暖,则唤起了陶辉对生命形态的无限想象。

“在我的作品中,可能观众看到的都是很浅的一些戏剧性表演。但实际上对我自己来讲,最想讨论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种潜意识的表演状态,可能混和很多复杂的情绪,但却是被人们常常忽略掉的。”

“NOWNESS Experiments:光影如网” 现场图 图片由上海chi K11美术馆提供

近日于K11开幕的影像展“NOWNESS Experiments:光影如网”,陶辉的新作《跳动的原子》(2019)入围“NOWNESS中国天才计划”并获邀展映。陶辉通过使用“抖音”的视觉语言,去观察使用者如何利用社交媒介的属性去创作、传播、转义、挪用...一位身着俗艳戏服的中年晚会歌手,以同样表演性的语调,伴随一系列短视频片段的节奏,吟诵出对日常生活碎片化和充满寓言色彩的思考。


崇真艺客 对话 陶辉

崇真艺客:《跳动的原子》在文本写作的角度来看,每一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指向性会相对隐晦一些。但在观看完整个作品后,似乎还是能够把握到你隐隐约约的立场。

陶辉:在文本写作上,我一般没有一个特别鲜明的观点。所以会尽量避免用指向性较强的语言去传达我的态度。观者看到的文本可能会和对应的图像有关系,也有可能是毫无关联的,但这些都会成为观者进入作品的入口。

陶辉《跳动的原子》截频 单频高清录像14分12秒 致谢艺术家、马凌画廊和EstherSchipper画廊

崇真艺客:作品中一段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应该做别人,过任何人的生活,成为每一个人,让每一次快门的定格,都是一个新的人类的诞生。”所以,我们应该要追求“自己”,还是要成为“别人”?

陶辉:这是我比较主观的臆断,我觉得人要多体验,过不一样的生活,就是要多去体验别人的人生。

陶辉《德黑兰的黄昏》截频(2014)

崇真艺客:你自己也刷抖音,你如何看待抖音对人们内心深处带去的情感上、心智上的影响/变化?

陶辉:抖音的新在于他的观看方式和时长的创新,他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但是通过这种新的,更适合当代人观看习惯的方式,使人们更方便阅读与沉迷,更容易带来情感上,心智上的影响。

我并不是想质疑什么东西,也并不是想阐述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我只是想呈现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我并不希望为观众提供什么,观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我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丁点引发他的思考,我就觉得我的作品成立了。

陶辉《谈身体截频 单通道高清录像,彩色,3 分45 秒,2013

崇真艺客:作品结尾处你特别留下了“叙述者离场”的镜头,特别是当公众渐渐沉浸在你相对深沉理性的文本中的时候,这一离场会在心理上带来某种落差。你的创作用意是怎样的?

陶辉:我设想的是一个人最开始选择坐着,也许是一种逃避,或者反叛,但是最后她还是站了起来,其实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妥协吧。

陶辉《Double Talk 》截频 双屏影像 2018

崇真艺客:《跳动的原子》其中还是围绕着你最常擅长探讨的“表演”主题展开。你也曾说过,表演其实已经成为每个人的一种既定式规律/模式。那么你如何才能找到那个真实、打动你的故事?

陶辉:我更容易被故事的细节打动,可能最后我都忘了宏观的故事框架,但是那些细枝末节的瞬间我都会记得很清楚,所以我可能不是找到了故事,而是找到了那些生动的瞬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