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带,周大为带你走回ART021开幕日
发起人:聚光灯  回复数:1   浏览数:1585   最后更新:2019/11/12 11:39:46 by 聚光灯
[楼主] 毛边本 2019-11-12 11:25:47

来源:Ocula艺术之眼  Sherry Paik


张培力。图片提供:艺术家。


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张培力,在使用数码媒介之余也创作绘画、雕塑和装置。他常常探寻媒介中的图像构建和我们对现实的感知。


张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1984年硕士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早期作品“X”(1986-1987)是一系列摄影写实主义油画,画中主体包括橡胶手套,指涉其童年身体孱弱、父母在儿童医院上班的记忆。1986年,张培力与耿建翌、宋陵在杭州创立池社,结合公共事件与干预,以拓宽艺术定义为使命。

张培力,《全身的骨头》,2019。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展览现场:“张培力个展 :关于强迫症的年度报告”,仁庐,上海(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5月6日)。图片提供:艺术家与仁庐。


张培力也与八五新潮运动有紧密联系。在1988年的黄山会议上——1989年在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前卫”展览成为了这场历史性的研讨会的成果——张培力呈现了表演“30×30”,这场表演常被称作中国录像艺术的开山之作。三个小时的录像中,艺术家反复打碎一面镜子,又将碎片拼合起来。首次展出时,其节奏之缓慢让观众在观看前20分钟后便要求快进。通过这件作品,张培力提出了艺术由何构成的问题,这一议题也在他的创作中延续至今。

张培力《30×30》,1988。静帧截屏。单视频录像(PAL 格式),有声,彩色,32分09秒,图片提供:艺术家。


重复简单庸常的行为,是张培力的影像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作品《(卫)字3号》(1991)记录了艺术家用肥皂搓洗一只母鸡的行为,幽默荒诞地回应了其时全国展开的卫生运动。中国版图常常被比作一只公鸡——这只母鸡开始表现出反抗挣扎,其后在艺术家的手中逐渐温顺下来,这种驯顺或许暗指对异见者的打压。六频录像装置《不确切的快感II》(1996)呈现了一只手抓挠赤裸躯体的动作,探索了监控、窥视癖的主题,同时隐隐批判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社会管控。

张培力,《不确切的快感》,1996。静帧截屏。6视频源/12画面录像装置(PAL 格式),无声/彩色。图片提供:艺术家和博而励画廊。


作为录像艺术先驱的张培力,也常将录像与其它媒介结合进行创作。五频作品《阵风》(2008)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个房间被大风摧毁的过程,常常与房间遗迹本身一同展出。然而,张培力的一些其它重要作品中,没有任何录像的痕迹。《庄严的圆》(2014)是一件动态雕塑,一面白旗沿着四米高的柱子上下移动:这或许是一种模糊的投降。

展览现场:张培力,“记录。重复。”,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2017年3月31日至7月9日)。图片提供: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张培力的个展包括2017年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记录。重复。”,是其首次在美国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型展览;2011年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确切的快感”。2003年,张培力协助成立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艺术系。如今他也是专注新媒体与影像艺术的OCAT上海馆的执行馆长。在2015年与Ocula杂志的访谈中,张培力称,他在OCAT的目标是“吸引观众,帮助他们认识到录像艺术实际上属于普通人,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


翻译:钟山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