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正年轻——新藏家喜欢怎么买?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396   最后更新:2019/11/11 10:08:05 by 蜜蜂窝
[楼主] 反射弧 2019-11-11 10:08:05

来源:artnet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2019年10月25日,中国艺术家组合孙原 & 彭禹个展“列传”(Free Biographies)于阿拉里奥上海空间开幕,呈现了艺术家的同名装置新作《信口列传》。作品将创作目光投向新方向——对于历史的挖掘和重现。
纵览当下艺术创作风向,科技和艺术的联盟已并不新奇。更何况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艺术家组合之一,孙原和彭禹亦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使用电子控制机械和科技技术结合进行创作的艺术家。

“让作品拥有自我运动和自由生长”早在2013年就出现在他们的作品《犬勿近》中,他们用比特犬自己的本性建立了作品自身的活力;又在《安全岛》的作品中将老虎放在展厅里,利用老虎到达新环境就会不断行走的特性,在独特的笼子设计下,老虎包围和控制了整个展览的进出自由,使作品和观众发生翻转性的关系转变。

在经历十几年的艺术语言不断转换的过程里,孙原和彭禹将科技、机械替代了人或动物,把作品直接变成了“怪兽”,作品《自由》成为诠释这一理念的里程碑式作品。2016年受邀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创作的装置和2019年受邀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难自禁》,将机械技术的运用与艺术思想的传达巧妙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难自禁》于威尼斯双年展现场,2019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生物的灵动给予了一只巨大的机械臂,在工程师的协助下为它编写了一系列算法,使其可以看似自主地,时而优雅时而癫狂地操控着地上一大滩深红色液体。机器人试图阻止控制液体的同时,又被液体的流动性牢牢地牵制住,这场不停歇的对抗影射了艺术潜在的逃避性和确定性,以及二者所形成的制约辩证关系。

艺术家孙原 & 彭禹。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本次新作对于历史性的深究,也证明了艺术家对前沿以及新领域的探索仍然铆足了劲。此次展览,他们把“大炮”和“战斗机”搬到了阿拉里奥上海空间中,营造了一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抗日历史故事新编”。
《信口列传》的创作灵感围绕日本零式战斗机这个二战空中神话而产生的抗日传说。故事背景瞬移到二战抗日战场,零式战斗机因其在战争前期出色的表现成为了不可战胜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军队而言,提起它,心便会隐隐作痛:零式不仅在亚洲战场掌握制空权,甚至也可以远赴美国空袭珍珠港。可惜我军或美军都没有机会**其神秘武器及先进的技术,因此得到一架零式成为了亚洲战场人民与美军的共同愿景。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零式战斗机的军事历史地位吸引并激发了孙原和彭禹的臆想。他们决定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开放性故事情景:当一架零式驶过位于中国南方某乡村地区上空时(几乎在降落的高度),当地民团成功将其炮轰下来,坠毁的飞机被摧毁成两段,驾机的日本飞行员也被当地民团捕获并当场击毙。就这样简单?“是,就是这样简单。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为了重现这段列传传说,并促使观众更加深信故事的真实性,艺术家以博物馆式叙事方式,不仅1:1复原了被击落的零式战斗机残骸和大炮,孙原也”穿越“回战火硝烟中,化身为日本飞行员本人,用自己的照片以假乱真地制造了其生平简介。观众走进展厅时,不仅可以看到恰似碎片式战争记忆的武器残骸,还可以继续前往主展厅旁的小展厅中,观看陈列于此的日本飞行员极少数的残留证明:一张女性肖像照片,一把从未使用过的配*,一把口琴,一条系在座舱盖外的白色丝巾……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武器,残骸与物证虽作为实体记忆,提供的信息却相当片面有限,本身也包含了一系列问题:大炮的型号是否与民团的实力相符?照片中的女性是谁?而这条白色的丝巾是否是发出投降的信号?而这也使得物证本身融入了多重故事翻转的解读可能性,发散出多条交错的故事线索,在这些多条线索的故事中,展厅中的作品以“物证”的节点成为多种可能性的支撑点,像一栋高楼的承重梁相互交织,而观众则可以随意装修脑补每一层的细节。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这个作品提供的信息,究竟是一场美好的穿越圆梦之旅?还是一段调侃的黑色幽默?还是对历史错过的机遇不能掩饰的遗憾?击落零式战斗机虽为众望所归,但假若这架飞机是系着白丝巾来投城的呢?如果因此获得**了零式的奥秘,二战的过程和结果是不是也会发生巨大转变?通过断断续续的证据链的建设,艺术家经历了一次中国从1911年走进民主共和到今天的历史反思。用艺术家的愿望通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节点试图达到“蝴蝶效应”,而改变整个局面,当然结局是以失败、被击落、被击毙而告终,无人再去追究“真实”的故事,只需要众望所归的英雄永存。
展厅中如此大型逼真的武器也暧昧了现实和幻象,而这也正是艺术家的意图所在。“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模糊感。材料如何来的并不重要,重点是这些武器就应该这么大,观众才会认为这是真实的。”的确,如此正经的博物馆陈列方式也自然地为作品嵌上了一圈庄严的,本雅明笔下的“aura”。然而事实上,作品不具有场域特定性,放在任何一个小镇上都足以构成一套合理的叙述。其实这并不是作品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展出,几个月前,大炮和战斗机空降于一座小城广场上。没有了其他物证的支持和展厅的权威,作品展现了一出露天军博与健身操场的结合:与作品合影和攀爬大炮的市民比比皆是。这些欢乐有趣的景象也再次证明作品展出的场所及语境对于观众理解的偏差和重要性。

“孙原 & 彭禹:列传”展览现场图。图片:阿拉里奥画廊


当然,艺术现场的观众成为了让故事完整的关键。大炮和飞机残骸加上星星点点的物证传递着不完整的故事,观众因此被赋予了“编剧”的权利和能力。当他们驻足于残骸之间,按图索骥,传奇才有了现实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正如艺术家所言,在观众解读作品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信息,在这一故事框架中将现代生活经验与历史记忆相融合,逐渐丰满作品含义。在这里,所信乃所见。而故事真正的含义,放手于观众,取决于他们的理解和决定。
这种建立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是孙原和彭禹作品的共通性。他们善于洞察与表现隐含在物质本体与社会形态中的复杂作用关系,在让人惊叹于作品强烈视觉效果的同时,认识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和精神力量。正如2014年二人组织策划的中国当代新艺术展《不在图像中行动》所唤起的,关于当代艺术的讨论:如果只是单纯的图像,那仅仅停留在表层,真正看待和认识事物,需要从图像背后的结构中来建立出新的关系,这是我所希望今天的艺术核心。彭禹说道
从机器到历史素材的转变,只是材料上的不同,无论是安静的还是运动的,历史的或是瞬间的,进入孙原&彭禹的艺术世界,在惊叹视觉盛宴的同时,我们发现他们在作品的背后建立着艺术语言的新结构,认知物与物的新关系,提供着意想不到的想象力。

孙原 & 彭禹:列传

展期:2019年10月25日 - 2020年1月10日

地点:阿拉里奥画廊上海A1丨徐汇区龙腾大道2879号1F


文 | Yi Zhan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