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影像上海”|古特里埃:在有形的现实与无形的运动之间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432   最后更新:2019/09/18 11:02:18 by clclcl
[楼主] 蜡笔头 2019-09-18 11:02:18

来源:798艺术  王薇


黄一山个展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北京
2019年7月20日 – 8月28日

黄一山同名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黄一山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最新同名个展中主要呈现了其近年的新作,在延续以往某些创作特点的同时,艺术家在画面中对包括叙事逻辑、空间推移、物料借用等层面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及不断推进。通过将材料的抽象性与叙事性糅合,以及对看似理性却又充满偶然性的符号化图式的演绎,其持续在“画框”所能承载的范围内触碰、探讨其潜在的可能。


艺术汇:此次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主要呈现了你的新作,同时亦展出了三张较早时期创作的作品,这是否提示了前后作品的某种内在关联?并请简要谈谈你近年来创作推进的一个大体脉络?

黄一山:这三件作品基本上提示了新作品的内部关系,包括叙事逻辑、空间推移和物料的借用。近年来的作品都在反复思考这些问题,作品表征看起来像是在讨论画中画的议题,而实际上我借用作品中的作品,去思考一些关于绘画我能触碰到的问题。比如通过空间推演出一个异样的画框,事实上我在讨论“画框”能够承载的形状。

《堆满颜料的工作室》160×12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0

《搬沙发》 240×180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艺术汇:无论内容如何发生微妙的变化,可以观察到的是,平行透视似乎是你画面中不变的视角,与此同时,画面中所呈现的空间也大多是带有某种封闭感、禁锢感的室内空间,对这些元素的持续运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黄一山:封闭和禁锢感确实是平行透视推演出来的空间会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很长一个阶段我很依赖这样的凝重的感觉,严格的建筑式的透视有一种理性的“对”,又有一种视觉感知的“错”,这成为我创造绘画空间的一个基调。但久而久之,我将这个重新视为阻碍空间自由的一个屏障,在之前有两年,大概是2014年至2015年,我把绘画的空间拉回到一个平面中来,缩减绘画的前景空间,甚至直接画一堵墙壁,事实上是在对“禁锢感”的挣脱。在新的作品里有很多思考这些问题的影子,比如在这次个展中的《海平面》,我重新将焦点透视的常识引入作品之中,这个相对于原来平行透视的法则事实上是一种错误,而在透视的对错之间,我找到开拓新的绘画空间的出口,它们被物料或者题材重新支配起来。而《奔腾图》,则是绝对的平行透视,有点像是平行透视中的正面律,它的空间前后纯粹通过厚度关系来实现。

《海平线》 400×210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艺术汇:虽然你画面中的诸多形象,甚至是细节都是真实而具体的,但在整体氛围上却有某种超越日常现实的疏离感、陌生感,这是否更多涉及心理层面的暗示?它具体指向什么?

黄一山:真实而具体的细节是有亲和力的,但却很容易掉入现实主义的甜蜜陷阱,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在作品中不断尝试去磨合这些细节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可视、可触、可感的真实在这里面不断切换。

《盘切》220×1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盘切-2》125×156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8


艺术汇:一些固定形象或情景会在你的画面中反复出现,比如之前以戈雅《受伤的梅森》为原型创作的《受伤的铺砖工人》,还有此次展出的新作《盘切2》中的情景实际上来源于你2016年的一张同名作品,这一情景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作品《倒鲜血的男人》。这种对同一形象或情景的反复表现、研究,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黄一山:戈雅《受伤的梅森》画了两件,另外一件是《喝醉酒的梅森》,这两件作品的构图完全一样,一开始我是很好奇这样的重复性,于是我模仿地画了一件《受伤的铺砖工人》,借用了原本的人物形象,只是伤情加重了。重复性的意义我想对每一个艺术家都不一样,但反复琢磨一个事情总会带来新的可能。后来我发现我作品中的人物无意识的具有某种共性,他们都在很专注地做着手头上某一件事情,跟我很专注地在做画面上的一块瓷砖很像,有时候觉得挺荒诞的。

《九鱼图》210×1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3

《金鱼图》100×80.5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艺术汇:在《金鱼图》、《奔腾图》等作品中也存在这种图像的反复性,不过它们显然更具设计感,画面给人的感觉似乎也更为理性、抽离,对这些图像符号及其视觉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处于怎样的考虑?这类作品与其它作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黄一山:这两件作品我借用了埃舍尔的机制去产生图像,看似很理性的画面却是充满偶然性的。我需要迁就预设的马的形状让它自然地发生,有时候图像的产生仅仅需要一个理由,我用武断的方式假设了一个艺术家的个展,用平面构成的方式去进行绘画。这类作品和其它作品是一样的,埋藏了一个故事和它相应的逻辑在里面。

《奔腾图》340×200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艺术汇:从你早期创作的那些带有奇诡氛围的、甚至是血腥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更为强烈的画面情绪或叙事性,而这些特点在近年的作品中逐渐减弱,创作似乎更多转向了对空间结构的关注,但那种情感的表达在像《拥抱》这样的新作中却依旧可以被捕捉到,虽然它变得含蓄了。应当如何看待作品中这种表达的微妙变化?

黄一山:通过作品去述说一种体验,或者通过作品去创造一种体验,这两者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就像《抽象与移情》给我的启发。早期的作品我更像是去述说我的一种体验,一些情绪无法不通过叙事的画面去述说出来,甚至有非血腥不可的“嗜血情怀”,而那时候也并非是要表达血腥,而是一种对世界的困惑。当然,现在困惑也很多,只是表达的渠道和困惑的点不同了。《拥抱》表达一种普遍性的孤独感,一开始我是看到一个人在墙角玩手机,这个场景使我很动容,我便把他画到瓷砖里面去了,人和瓷砖是融为一体的。我在新的作品里的叙事,总是将材质的抽象性和叙事糅合在一起。

《拥抱》155×110cm 板上综合材料 2019


艺术汇:如果说这次展览是对以往创作的一次总结,那么在下一个阶段,你在创作方面又会有哪些新的想法?

黄一山:接下来还是会延续之前的线索,尝试新的可能性。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是新的叙事结构的介入。


文:王薇

图: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