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尔与柏林之间往返的梁慧圭,于时空折叠中回望2000年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508   最后更新:2019/09/12 10:48:57 by babyqueen
[楼主] 陆小果 2019-09-12 10:48:57

来源:艺术界LEAP  李棋


欢庆时间 Happy Hours

艺术家:郭鸿蔚

地点: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

时间:2019年8月26日至10月10日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在北京外交公寓12号举办的“欢庆时刻”是郭鸿蔚的个人项目,但它被呈现为一场“群展”。郭鸿蔚虚构了十个人物,赋予他们背景,并借助他们来创作“作品”。展览还挪用了刘辛夷在该空间上一场展览“应有掌声”中虚构的“领馆办事处”的场景布置,并将前作中使用过的部分材料和物品作为现成品进行再创作。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欢庆时刻”展览虚构的十位“参展艺术家”分为两类,其中包括六位华人艺术家,他们被设定为刚刚参与过“一带一路双年展”的“体制内”艺术家,在展览的要求下借用西方现当代艺术典型案例的形式进行创作。另外还有四位(组)海外艺术家,他们被设定为分别从斯洛文尼亚、埃塞俄比亚、印度*、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到中国参与驻留项目,其作品体现了中国见闻。这些虚构艺术家的创作都呼应了展览主题的立意,即庆祝七十周年国庆与“一带一路”倡议,也与外交公寓本身的属性和此前的展览构成了互文。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从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等艺术家曾采用的代表性材料和媒介,如霓虹灯、金属气球、牛角面包、挂钟等,但作品内核都被替换为与当下中国时政相关的内容。而海外艺术家则使用了大熊猫、书法、中国梦、签证等符号,其中不少形象和概念被顽固地用于中国外交和对外宣传中。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体制内”的华人艺术家将西方艺术作为图示套用在政治宣传的立意上,这一设定将艺术的形式与目的割裂开来,制造了一种艺术形式为宣传目的服务的情境。海外艺术家的作品则如同反刍,他们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加工,但不改变其中的宣传目的,最终把这些符号再奉还给中国语境。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虽然这些艺术家和作品都是郭鸿蔚虚构的,但是对中国体制内外的宣传与艺术创作有所了解的人都不难从自己的印象里为它们找到现实的参照。这个项目除了是对于艺术“纯形式”的演练以外,还显著地引用了“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这一文艺方针,并对其进行回应。两类艺术家及其创作正是郭鸿蔚所设想的在该文艺方针指导下可能发展出的一种结果,以及显而易见的悖论。

"欢庆时间"展览现场,外交公寓12号空间,北京,2019年


展览在七十周年国庆前夕举办,而外交公寓12号恰好毗邻长安街。一边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观念创作,一边是即将举办的盛大的国家庆典,“欢庆时刻”关联了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二者。近年来,中国艺术家直接涉及政治议题的创作逐渐减少,原因之一是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协商的手段宣告无效。目前,当代艺术在中国浮出水面并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得益于艺术市场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崛起,并在这些层面上被主流意识形态默许。然而这一民间的创作行为与自上而下的文艺方针政策之间始终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而矛盾双方影响力的差距正愈发扩大。“欢庆时刻”单方面排演了一场派对——真正的派对没有向它发出邀请。这场排演透露出了艺术家个体在势不可挡又壁垒森严的时代情境下的焦虑,以及足以作为抵抗的、难得的幽默感。


注:

* 事实上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态度,曾拒绝出席2019年4月举行的第二次“一带一路”峰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