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用约会软件创作的女艺术家,向300个男人发出了邀请……
发起人:搞事情  回复数:0   浏览数:2722   最后更新:2019/09/04 11:00:27 by 搞事情
[楼主] babyqueen 2019-09-04 11:00:27

来源:798艺术  汪洋


鞠婷:鳞

麦勒画廊/北京

2019年8月31日——10月20日


诚然,独特的作品等同于一种独特的表达,但是鞠婷并不希望在她的作品里出现文学性的解读。她并没有拘泥在抽象的语境里,而是去除掉了所有具体的指示性,使得作品恢复到了非具象的范畴,并巧妙地把控技术与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攫取到一种自由。


也就是说,鞠婷有意暴露出了绘画的另一面,她在绘画的痕迹之中重新阐释了艺术的内核。她把绘画的每一个步骤拆解开来,再分别放大、展现、并且重组,建构成耳目一新的视觉样貌,同时也确立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作品的间隙里,鞠婷用随机的偶然性替代了有预谋的必然性,艺术创作中的偶然性虽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毕竟是一种迷人的存在,无论是趣味还是悸动,都足以使人过目不忘,尤其是创作者最是乐此不疲。

《无题 062819》木板丙烯 120 × 117 × 11 cm 2019年


艺术汇:通过具体作品,从技术或者技巧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许多独特之处。

鞠婷:是的,我的这种创作方法的确立,其实还是源自于我最初的专业,版画专业。许多观众会对我的作品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法出现?”其实,这是和我制作版画的方法一模一样的。我在美院读本科的时候就做了大量的版画实验,尤其是铜版画,这样就使得我对版画的性质非常的了解。


在毕业展览上,我的作品效果非常好,学校和社会认可度也很高,而且我的收获也多。在接下来的读研时期,我开始沉淀自己、开始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毋庸置疑,版画是我的优势,然后,我就很自然地从版画中提取出我所擅长的、我更能掌控的方法和技巧,来表达我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艺术汇:也就是说,在你的作品当中借鉴了很多版画的技巧。那么,你认为这些技巧的运用与艺术表达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鞠婷:从“珍珠”系列到“无题”系列,大家都是通过这种外在的呈现方式认识的我。其实,我自己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在意技法的运用。我觉得只要心中想法是用一个最直接、最合适的方法来表达,就是最棒的。我并不会受到具体技法的牵绊,无论是影像、装置等哪种艺术形式,只要是能够表达出我心中的想法,我觉得都可以。

“鞠婷:鳞” 麦勒画廊北京 展览现场


艺术汇:在“珍珠”系列作品中,刀刻技巧的采用,是一种消解还是一种重新建立?

鞠婷:当然是一种重新建立。我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希望每一层颜料的铺展都是一次覆盖,从而看不到叠压在下面的东西。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偶然性、出现惊喜,所以我每做一次色层的时候都是平的,当然也会做一些肌理,然后再涂平。所以,当我用刻刀打开色层以后,就是一种视觉效果的集中呈现。也可以说是先“建立”后“破坏”,而且这种“破坏”也是我所期待的。


因为我尤其在意作品中的偶然性,这种无处不在的偶然,无论在哪个系列里都有存在。当然,在整个的操作过程当中,会有一个大体的预计,但不可能每一个细节都预计到。每一个作品我都制作了很多个色层,不可能每一层都记住,而且叠加在一起的效果也很难预计。所以,当刻刀刻下去之后,那种精彩的视觉效果让我自己都会感到惊喜,也就是说,越多的偶然就增添了越多的精彩。

无题 080219木板丙烯 65 × 66 × 10 cm 2019年


艺术汇:在你的作品中,还具有“光”的元素。

鞠婷:光是外在的、自然存在的元素,对于光这个元素的介入,在我开始做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无意识,当时我觉得我只能控制我的画面,并没有着重关注光的问题。但是后来,等到作品完成以后挂到了墙上的时候,我发现了光线的作用。就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看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我曾经开玩笑地说:我的作品是“移动”的艺术。当从作品的正面走到侧面,会产生一定的颜色变化,因为观看角度的不同,所透露出的色层和所发散出来的色彩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会产生出一种幻觉。


每一件作品,在正面表层的颜色是最主要的,转变观看角度之后会出现第二层色彩,再转变还有第三层,会有这样的一个微妙的变化。再后来,我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控制每一层的颜色结构、色层顺序、厚薄程度,这些都会有相应地控制。这种光与色彩对于视觉上的刺激非常丰富,而且与众不同,这也是我非常在意的一点。

艺术汇:这也就谈到了这次展览的主题—“鳞”。

鞠婷:我之所以会把这一次展览的主题定名为“鳞”,也是特别体现到了光的元素。作品完成以后,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场域里会有着不一样的呈现效果,再加上各种颜色搭配的原因,所以每一件作品的侧重点也不同,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尤其与之前的展览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添加进了金属的颜色,作品上面会有反光、聚光的出现。所以我定名为“鳞”,就像是鱼鳞那样闪烁着谜一样的光彩,有神秘感,有不确定性,但却是具有真实感的。而且,“鳞”的定名,我是从作品的物质性或者表面性的这种特点出发。其实,我并不想给人以表达一种什么特定含义或者深层次的指向,我能做到就是一个表像概括。然后,希望大家可以去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或者生活经验去理解我的作品。

“鞠婷:鳞” 麦勒画廊北京 展览现场


艺术汇:你是怎样看待在作品当中金属色的介入。

鞠婷:金属色的介入可以说是从去年开始的,是我为作品当中加入的最新的元素,也链接着我思考上的变化。去年在瑞士麦勒画廊展览上有一件作品,是我第一次加入了金属色。当我把它推到一个与蓝色一样的色度上时,立马就出现了另外一个层次,虽然是同样的蓝,但是一个有光、另一个则是哑光。我看到了,顿时感觉到这就是我想要的,不同以往的颜色状态,所以后来我就把这种状态继续给放大。


有学院经历或者绘画经历的人都会明白,金色、银色等金属色的运通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在绘画这个领域里,很少人会愿意使用这种金属色,很难用,用不好会显得特别俗气,而且那种空间感、层次感并不是很鲜明。但我对金属色的选取,使得我的作品又多了一个层次,也就是当金属色介入以后,我对光的因素就考虑的更多了。


金属色介入到作品里面,会引起色彩空间的改变,这跟常规色彩的感觉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同时金属色还具有不同的质感,在视觉上会感觉是一个非常硬的东西,但在材质层面它却是非常软的。所以,从一开始到现在的“无题”系列,我其实更希望是在作品中有一种矛盾的出现,坚硬与柔软、厚重与轻薄的对比。

艺术汇:此次展览的场域空间你又是如何把控的?

鞠婷:在此次展览之前,我就留意过麦勒画廊798空间的其他展览的布展方式。麦勒画廊的这个空间像是一个方形的盒子,可以进行各种的区隔,会有各种可能性发生。我在各种可能性当中是非常难以选择的,因为可能性越多就会越乱,毕竟我的作品的形态和颜色也是非常的丰富。


所以,我在布展的时候,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区隔方式,就是在展厅当中加入一面墙,把整个展览区域划分成两个几乎相同的长方形空间。我觉得这样对我来说,在空间上的简化会更加突出我的作品,也是更好地表达我的作品。

“鞠婷:鳞” 麦勒画廊北京 展览现场


当观众站在展厅里面观看作品的时候,肯定会和作品发生某种关系,所以我会刻意地把尺幅比较大的作品放到里面的空间,比较简单、直白,外面的空间是尺幅较小、颜色较丰富的作品,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氛围,里面大气、外面活泼。观众从大门口进来以后,会有一个慢慢进入的感觉。


这样的布置会逐渐调动起人们的视觉体验,不仅使空间和空间之间产生一种对话,而且是在作品与作品之间,尤其是里面的五幅较大作品,他们之间会有一种新的对话。同时,我又刻意保留下两个白墙,就是为了有一个使视觉得到喘息的机会。另外,我更希望我的作品出现在不同的空间里,这些更多的尝试可以促使我在作品中寻找进一步的变化。


文:汪洋

图:麦勒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