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双年展上的增强现实作品:除了新奇,还有什么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871   最后更新:2019/08/20 13:20:18 by 点蚊香
[楼主] 叮当猫 2019-08-20 13:20:18

来源:ARTLINKART



展览日期  2019年8月10日 - 2019年10月13日

展览馆  chi K11美术馆 (上海) (中国 上海市)

策展人  丁沛诗张轩墉

艺术家  Carnovsky高入云刘真辰MAOTIK钱苘茼施政Maxim Zhestkov


“海的轮廓”为大家制造了一次面对深蓝的机会,带领大家在静谧空间里感知海洋生物形态,探索认知海洋。艺术家们用不同形式的作品来展现海底的空间、生物及自然力量,诠释他们对于人与海洋命题的思考。

寻找"海的轮廓"

虚拟视角下的海洋万象

在深蓝之下成千上万的生物中,有一种玻璃乌贼,它的外套膜看起来就像人们跳波尔卡时穿着的舞裙,上面漂亮的圆斑点让这种玻璃乌贼看起来有点像卡通片里的形象,也为这静谧的深海环境平添了一点亮色。

《Volumes》就是是由来自俄罗斯的动态图像艺术家Maxim Zhestkov,以乌贼为灵感,为本次展览发起的一件有关自然、物理、艺术和爱情的全CG实验性艺术电影装置。影片通过压力和自然力支配20亿个粒子运动,来表达社会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探索情感与自然规律的并置。数十亿粒子的运动让人联想到自然界海浪的运动轨迹。

作品中的每一帧都呈现出一个新的数字雕塑形状,融合环境声音和粒子的运动表现出强大的张力,如同狂欢的乌贼,持续变化其形态和颜色。

驻留芝加哥的新锐多媒体艺术家施政,则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他的全新系列,沉浸式声音和影像装置《 visioning/versioning I 》。施政虚构了一个不断下沉的海底景观,试图在缓慢的“垂直时间”中,通过声音与影像创造一种纯粹的感知体验。

驻足于这件作品前,观众的观感和情绪,将随着数字画面和声音的不断推移而变化,从波澜壮阔的海面坠入幽蓝沉浸的海底。

曾经在巴黎市政厅前广场展出过大型装置作品《冰碑》的旅法艺术家刘真辰,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了海洋主题艺术装置-《深蓝·万花筒系列》。

这个由300块灯箱组合而成的万花筒好似人类消费物,被大海解构重组,仿佛在海底形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又反映着人类对于海洋的侵入。

FLOW由蒙特利尔数字艺术家MAOTIK(Mathieu Le Sourd)设计。受大海波浪的启发,他使用自然界的实时数据,例如天气,温度,湿度,潮汐水平或月相的数据,生成巨大的数字波浪,在视觉上呈现出“海平面上升、下降”的形态,同时也带给观众以诗意、俏皮、唯美的感官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对数字波浪的地面产生影响,背景音乐也是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

展览中还包括来自米兰艺术设计二人组Carnovsky的幻彩景观、中国艺术家高入云的抽象壁画作品以及中国设计师钱苘茼的装置空间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他们的作品均以海洋为主题,将各自对于海洋的理解和想象用不同形式加以表现,勾勒出神秘海洋的感知轮廓。

触摸"海的轮廓"

真实影像带来的都市深蓝

The Big Blue深蓝之下

真实影像作品房间

在这个空间,8位来自不同国家和身份的水下摄影师和潜水员用不同方式记录了他们与海洋的接触。

无论是水下冰山,海底巨物,或者是海底绚丽生物和壮观鱼群,甚至只是对大海的凝望,这些从不同海域捕捉到的海洋影像,反映出人类与海洋之间充满矛盾又相互和谐的关系。

除了真实影像空间,整个展览空间中皆分布着来自全球摄影师的海底摄影作品。

海洋公益影片观影室

这个空间里,将循环播放两部由国内学生组织自主拍摄及国际海洋公益组织提供的关于海洋保护的纪录片。

5位创作者在进行毕业作品创作时,把关注点投向海洋及海洋生物保护。制作组成员们用有限的经费前往马来西亚仙本那(Semporne)的马布岛(Mabul Island),跟踪记录拍摄了当地海龟保育站的海龟保育过程,同时也记录下这个岛上巴瑶族人的生活。创作者用简单和直接的方式,探讨人类与海洋以及人类自身的冲突,揭示出对于海洋的接触、认知、探索和保护,并非宏大的命题,而是起步于每一个行动。

描绘"海的轮廓"

多重互动,投入深蓝

公众互动空间

穿越过虚拟与真实的海洋之后,观众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肆意描绘自己内心的“海的轮廓”,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

两个月的展期之后,这个空间将成为一件名为“海的轮廓”的公众艺术作品。

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