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变 | 李振华:艺术更好了吗?艺术更不好吗?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1689   最后更新:2019/08/06 13:41:08 by 开平方根
[楼主] colin2010 2019-08-06 13:41:08

来源:ActionMedia


美术 NO.2

策展人:鲍栋  

艺术家(按笔画):王三庆、申亮、李易纹、朱砂、金石、栾雪雁

展期2019.7.27-2019.9.1

地址指纹画廊 |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


展览现场


美术NO.2(文/鲍栋)


“美术”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史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复杂的一个概念,它源于法国17世纪的“beaux-arts”,英译为“fine art”,日译成“美術”,新文化-五四以来,中国则直接用这个词来涵盖绘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等几乎所有的视觉艺术领域,并延伸到了摄影、戏剧、电影等相关的艺术门类中。从“文雅的艺术”(beaux-arts),到“美的艺术”(fine art),再到“美術”,及至“美术”,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含义不断扩大也不断地转移,以至于“美术”一词足以钩沉起整个中国艺术现代性的历程。

展览现场


即使在今天更流行的“艺术”及“当代艺术”的比较下,“美术”已经显得陈旧过时,但它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纵深的背景与牢靠的支点,用来理解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里的很多现象——这正是我们把这个不定期的系列性展览叫做“美术”的缘由。

展览现场


“美术 NO.2”聚焦的是纯艺术与实用美术,以及民间美术之间的互动互衍现象,涉及书法、字体设计、篆刻、器物、绘画等各种美术门类。在中国美术传统中,这些门类之间没有严格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各门类之间也一直互相影响。实际上,这种共存共生的状态在任何时代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现代性所规划的学科门类分化反而或许是一种偶然。

展览现场


在这次展览中,王三庆、金石、李易纹的作品都有中国的文字艺术传统有关,王三庆把书法、水墨、装裱及诸多的传统艺术语言整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视觉综合体,发展出了一种纯粹中国传统脉络下的拼贴与波普;金石收集人们刻在旅游区路边竹干上的“留言”,再把它们制作成了茶则与拓片,完成了一次书法的文野之辩;李易纹则是用篆刻的手法与形式刻绘网络小黄图,让图像的低俗转变成了形式的高雅。

展览现场


与文字艺术相关的还有设计师朱砂的字体设计,他把金农的书体与现代印刷宋体结合成了一种闲逸的风格。申亮的作品则是他在旧书封面上的涂鸦,这些涂鸦未必与封面的内容有关,但激活了那些过去时代的封面设计。栾雪雁的绘画所描绘的是今天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角,她以摄影式的构图与画中画式的结构,精确安排着物件、装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