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奎亚主义究竟是什么?这本口袋小绿书也许有答案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864   最后更新:2019/07/18 11:24:53 by 毛边本
[楼主] 开平方根 2019-07-18 11:24:53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路子杰


韦嘉《河湾》,布面丙烯,275×200cm,2019年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于7月11日起呈现由总监许宇(Leo Xu)策划的夏日群展《歌唱带电的身体》。本次展览围绕“身体与身份”这一核心议题,呈现七位文化背景各异的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细致入微的剖面来歌颂身体与欲望,并进一步探索身体与身份的时代议题。


我歌唱那带电的身体,

我所喜爱的大群的人围绕着我,我也围绕着他们,

……

对男人或女人的肉体的爱是难以说清楚的,肉体本身就难以说清楚,

男性的肉体是完美的,女性的肉体也是完美的,

……


——华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我歌唱那带电的身体》(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华特·惠特曼与《我歌唱那带电的身体》


带电的身体:从尽情歌颂到激昂议论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于7月11日起呈献群展《歌唱带电的身体》,由总监许宇(Leo Xu)策展,带来aaajiao、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简翊洪、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韦嘉和丽莎·约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的作品。

《歌唱带电的身体》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标题取自美国诗人华特·惠特曼诗集《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充满狂喜与政治隐喻的诗作《我歌唱那带电的身体》。诗人用咏叹调般充满力量与情感的语言歌颂着身体与生命,以极具冲击力的场面描摹带给观众震撼的狂喜体验,其中对身体的歌颂与膜拜也奠定了整个展览的思维基调。

《歌唱带电的身体》展览现场


如今,随着解放个性与包容差异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呼声,身体与身份作为个性和差异最直观的表达载体被推向公共话语范畴的漩涡中心。在争辩与革新的激流中,议题本身被赋予了政治意味,成为远离日常的宏大叙事。

《歌唱带电的身体》展览现场


在这一语境下,人们习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高谈阔论,关乎宏旨的内容被滥用,而同样存在意义的生活碎片却被选择性忽视。


时尚芭莎艺术专访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总监、本次群展的策展人许宇(Leo Xu),呈现他对于身体与身份话题的独特视角与深度思考。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总监许宇(Leo Xu)


BAZAAR:本次展览聚焦在当代语境中的身体、爱欲、身份以及相关议题。为何会选择这一话题作为群展主题?


许宇:首先是因为这首诗歌的长久启发,它一直像影子一样盘旋在我脑海里,我一直以来都想要做一个展览对它进行回应。


但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在最近一两年,互联网、手机APP等新的传播媒介让很多人对身体有了不同的表达和观看欲望,人们逐渐通过身体来重新界定个性和情感。


一方面,在即时、迅速的传播媒介体系中,整个世界的旅行和沟通变得愈加扁平,大家也更倾向于内窥,去看自己的内在世界。另一方面,同志文化运动、石墙暴乱等关乎身体与身份的政治事件被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不仅关于性向平权,而且让人有更多的自由去审视自己的个性。而很多时候,个性的基础都来自于对身体的观看。

《歌唱带电的身体》展览现场


BAZAAR:展览名称运用歌唱、带电这样颇具力量感和积极色彩的词语,你想要传递对“身体”议题怎样的态度和理念?


许宇:这个诗歌标题本身,从我过去读书到现在,比许多宏大的诗歌叙述更加抓住我。在高中第一次读到它时,我会觉得这个翻译有一点点模糊——到底是谁在歌颂什么样的身体?为什么要歌唱带电的身体?


而到了现在的年纪后,我发现以我们的身体为圆心画圆,看到的很多关于情感、身份、欲望的表述其实都是美好的,但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剖面没有得到我们的祝福和赞美,这是展览很重要的起点。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大卫·霍尔斯坦,30岁,印第安纳州埃尔诺拉,$25 美金》,C-print彩色合剂冲印,80.6×111.8×4.1cm(含框),1990-1992年


挖掘被埋没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叙事


许宇在展览中倾注了基于个人经验而形成的独特视角——不像大多数人一样通过强调对禁忌和异化的包容来刻意地表达某种开放态度,他希望呈现那些被忽视的日常剖面,来挖掘对身体议题更为温和而真实的回应方式。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褶裥 (BW) II》,纸本喷墨打印,覆于迪邦铝塑板,经艺术家特制框装裱,145.1×211.8×6cm,2011年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BW-裤子》,纸本喷墨打印,覆于迪邦铝塑板,经艺术家特制框装裱,145×210×6cm,1993年


BAZAAR:你如何看待如今成为社会热点议题的性别、性向解放运动,以及艺术领域对这一议题的探讨状况?


许宇:相关议题的走火,既源于人们进行自我身份认知和解放的驱动,也与文化正确性有关,多多少少是被无形的外力拨弄到更讲求政治正确的语境之中。艺术与其它产业一样,需要讲求消费的政治正确,并诉诸于对身份、性别、性向的包容。


抛开产业利益的考虑,我认为本地艺术创作领域对个性的表达、认可和传播来得不广泛且不自然——很多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的模仿在其中,反而阻隔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仿佛一夜之间有一种意识是我需要变得包容和认可,随即走到无所适从且无法真正自我界定的地步,进而选择了一种夸张的艺术表达。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大卫·西奥多·雷尹,27岁,亚利桑那州图森,$30 美金》,C-print彩色合剂冲印,80.6×111.8×4.1cm(含框),1990-1992年


BAZAAR:如何对参展艺术家进行挖掘和遴选的?


许宇:我选的艺术家绝大多数在之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有所接触,但多多少少出自于我非常个人的对于相关创作的认知与体验。比如像Wolfgang Tillmans和Felix Gonzalez-Torres这两位艺术家,都是我在工作初期就已经开始研究和了解的,他们本质上和这一展览有所关联,甚至我觉得他们的创作一直是呼应在这个主题上面的。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昏迷中的女友)》,无限数量的印花纸张、墙面涂料,尺寸可变,1990年


许宇选择的七位艺术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艺术理念,但都不约而同地用作品赞颂着身体与身份的多元形式,也都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相关探讨的固有程式和视野,以更为个人化的视角呈现自己的解读和思考。


市场盛景下的亚洲困境


如今,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蓬勃成长,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西方的目光。以卓纳画廊为首的一批西方蓝筹画廊强势入驻,带来最优质的西方当代艺术作品,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恋爱的男孩)》,蓝色布料及悬挂材料,尺寸可变,1989年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无题(3月5日)#2》,灯泡、陶瓷灯座、延长电线,尺寸可变,1991年


然而,亚洲艺术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成就和影响力却并不与市场的繁荣相呼应。在许宇看来,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艺术家的“亚洲性格”——过于追求主客之分,缺少交流和寻求机会的主观性,导致他们丢失了为自己“敲锣打鼓”的机会。此外,国际艺术圈也缺少来自亚洲的策展人和学术权威为之奔走、写作。


这样不容乐观的现状也赋予了许宇等一批国际画廊的亚洲总监们以亟需体认的重要使命——发掘并培养具有潜力的亚洲艺术家,并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广的平台。

简翊洪《一克拉》,水墨设色纸本,16×23cm,2019年

简翊洪《马来西亚那一夜》,水墨设色纸本,29.5×48.2cm,2019年

简翊洪作品展览现场


BAZAAR:本次展览与去年同期你策划的展览“璀璨都市”在思路和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许宇:两个展览都是从一个文化参照物中攫取灵感和线索,并融入更多的个人主观因素在其中。卓纳画廊有很多让人敬畏的教科书级艺术家,我觉得为他们策划严肃展览会让人们有过于森严的敬畏之心,反而削弱了从自我视角来欣赏、解读艺术的主观趣味。在夏季群展中,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被激发并回顾自我经历,释放自我感知,与作品有更为积极的互动。


作为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大陆人,我经历了很多在文化上兼容、排异的体验——这是当代社会最奢侈、美好且有趣的体验。我希望夏天的群展能够把个体带到多维的文化交融语境中,通过提供不同的上下文来呈现画廊中的经典艺术作品。同时,为亚洲杰出艺术家提供与殿堂级西方艺术家并陈作品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观看和讨论,并获得自信。

aaajiao《我憎恨人但我爱你》,单频彩色有声录像,25'04,2017年


BAZAAR:接下来,卓纳香港会在亚洲艺术家方面有何推进和培养的举措吗?


许宇:卓纳香港会让越来越多的亚洲艺术家进入到卓纳的体系中,并在纽约、伦敦等地参与展览。位于亚洲的画廊扮演的一个独特角色在于要帮助亚洲艺术家挣脱本地区文化政治标签的束缚——很多亚洲艺术家难以脱离本民族、本国家集体游戏的桎梏。我们的责任则是把这些艺术家散播在不同的项目中,激起更多对话,让更多人关注到本地的艺术,而不仅仅是艺术市场。


“这个行业要有大变化,一是要有更多具备高专业水准的精英;另一个是要对自己的目标和软肋有明确的认知。”许宇总结道。

展览名称:《歌唱带电的身体》群展

时间:2019年7月11日-8月10日

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