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北京关闭,其他西方画廊会步其后尘吗?
发起人:不举手不发言  回复数:0   浏览数:1923   最后更新:2019/07/13 22:36:33 by 不举手不发言
[楼主] 小白小白 2019-07-13 22:36:33

来源:墙报


与同时代的画家对比,贺勋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将自己的绘画设置在某类题材、某种风格、或者某种图像的变异和重复当中。他有着太多的问题和兴趣,显然不会将自己局限在某一个模式内,这源于他诗人的天性,世界太丰富太神秘,而他又那么敏感和细腻,热衷于思辨与表达,从而生成众多样貌。


日常生活中诸多触动他的场景与物件,灵光一闪的念头,这是习惯性的题材。有时候,则是无任何观念的描绘,几个词与想法的结合。不论是来自外界还是内在,他不得不用一系列复杂动作——选择、组合、契合、描绘、涂抹、更改、叠加、覆盖等——来谋求一次图像之间的巧合关系。如何让图像之间彼此产生陌生的对应,押着韵脚的形象,不易察觉的平衡——就像路边捡到的瓶盖正好合上家里的玻璃瓶——是让他最为着迷的方向。


继而他将这种思路和视野推向农耕文化、神巫体系、朴素科技、词语性质。当然他并不想以此去探究这些“事”或“物”的本质,那是人类学家或者科学家的工作。他所关心的是伴随着这些东西而来的信息,譬如它们的来历、功能、象征等。同时他依然通过巧合的关系,编辑着它们之间一套庞杂的逻辑和语法,而这些恰恰处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彰显出某种微妙的情感和异样经验。


这种巧合,看似轻盈机巧,实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内心搏斗,因为面对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还要冒着犯下游戏化的风险。还好,他对此保持清醒,把精力集中于画面中各种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力,以此来保证画面的份量和质量。在谨慎、苦涩的表达中,他形成显著的语言氛围,不花哨,不流行,迷幻而又诗意。



——推荐人:康学儒

母亲山  50x70cm  布面油画 2017

墙报×

墙报:截止目前你梳理过自己的创作线索吗?分为哪几个阶段?


贺勋:近三年才有意识梳理,我是从完全感性过渡到现在貌似理性的;感性阶段暂时决定不回去,目前“理性”让我有新的生命力。我常回看以往的作品,其实是回看自己的“感性”和“理性”,我都满意,我知道它两玩得挺开心。这段我开始琢磨自己的“理性”是什么样的“理性”,蒙一师长指点,才发现是虚无的理性,是由语言建造的理性。我一直写诗歌,早年作品受诗歌影响很大,描述、抒情,后从诗歌延展到神巫,开始关注仪式和氛围,仍在描述和抒情,再从神巫延伸到农耕才开始有了叙述感和语法修辞,然后是现在这阶段,诗歌习惯、神巫科技、农耕文化成了全部营养,它们不再只是内容对象,它们和绘画一起浸润着我,我开始有隐隐的充沛感,似乎对象内容形式语法质感语感仪式叙述颜料词语都和我成了好朋友,但我也有点担心,这是自由又艰巨的关系,但我又很开心,因为能隐约看到还有一辈子都干不完的事要干。

下在反面的雪 尺寸可变 油彩、鱼线、翻模雕塑、木 2015


墙报:你在绘画创作之外,都做了哪些艺术项目?


贺勋:问到“绘画之外”让我一惊,对我来说做的其他事情其实还是绘画思维主导的,而我的绘画思维又源于写作习惯,而延展的事情又基于它们两;项目这词我不大敢用,觉得项目是持续的严肃的活动,但用它区别“绘画”也不好,我在备忘录里有些关于绘画的“项目”,一直都藏着自己嗨,因为没想好,在所谓项目里,绘画是什么位置,也就是说,我既不那么了解“绘画”也不那么了解“项目”。绘画创作之外我只做了孑孓社的事情,孑孓社是个以策划方式做创作的艺术小组,以策划为全部动作的事几乎涉及任何方面,从观念构思到统筹规划到展陈宣传,它是思辨和劳动的结合体,这事情只有全部弄下来持续弄下去才能体会快乐,而且只有自己知道。

2017年孑孓社与孙士娴共同策划群展山河画廊在朝阳区某渣土回填区


墙报孑孓社是如何诞生的?目前为止进行了哪些艺术活动?


贺勋:孑孓社最早的动作在2014年,当时戴陈连已做了妈妈拉当代艺术中心,我在心里做了个叫BBCT的角色,是黑桥评审团的英文缩写。BBCT是有个阶段我在绘画里的尝试,我画了两张画评价汪建伟的作品,后来我想这样太隐晦,就开始联合妈妈拉一起做展览,在黑桥的树林,做了一个评论林科作品的展览,邀请了杨心广、张新军、姚薇、徐伯欣、曾宏、杨健、聂世伟、戴陈连、张小迪、左马、我还有林科自己参加这个展览,可能大家都快忘了这事,但对我特别重要;后来又有评价画廊、媒体、拍卖行、美术馆、策展人等等的一系列方案,但因性格原因,想一遍就已经嗨了,就不想做了;后来和妈妈拉沟通,阿戴是我十几年的好友,和战友一样,他有冲劲,再一商量就立马成立了孑孓社,都没等过夜,因为一过夜我就可能不想弄了。再之后是2017年初,站台中国找我两做项目,我们决定做个乡镇企业风的典礼,在典礼上我们宣布了孑孓社成立、宣布了和站台中国的战略合作,特别巧的是典礼开始时策展人冯兮来捧场,拍了一张在玻璃反光里的照片,是我们三个人和三把铁锹;这是孑孓社成立的真正缘起,后来做UUCA STOR的当代艺术从业人员诗选(与尤洋共同策划)的展览也邀请了冯兮参加,再往后冯兮就加入了孑孓社,加入前他说,“你们做的黑桥胡同里的纳林湖和十万平渣土回填区的山河画廊(与孙士娴共同策划)这两展览我特喜欢,我申请加入孑孓社”,我们就正式成立了。后来做了南艺美术馆的“去写生”群展、单行道画廊的“怡达新歌声”和晨画廊的“侠客行”。我发现我很喜欢说“然后”、“之后”。

2017年 站台中国项目空间 孑孓社“括号”项目

从左至右为:贺勋 冯兮 戴陈连


墙报:你觉得自己作品中是否形成了独属于你个人化的视觉语言?


贺勋:我自己没觉得。我回看自己画的时候会发现里边有我钟爱的结构感和颜色的苦涩感,会有些偏绿偏蓝的用色习惯,其他的方面都是些画家的基础工作,内容、形式、手法、质感这些,个人化的语言肯定是个人化的;我风格面貌技法多,被人问过好多次,后来我想啊,其实我没有风格面貌技法,我就想尽力把一张画弄好;我有时会跟自己说,我的画的最大特征就是都是我画的。

下在颜料上的雪 80x120cm 木板油画 2017

我的仪式 59.5x29.5cm 纸本油画 2015


墙报:在创作时你是怎么处理画面的?包括色彩,构图,节奏等,可以说一下吗?


贺勋:没什么特别的办法,就是一张一张画,尽力把它弄好,弄到舒服,色彩、构图、结构、节奏、氛围、方法、语言这些都是跟着整个人的,你只要人在它们就都在。

黑桥纽约   29.5x59.5cm 纸本油画 2015


墙报:你的诗歌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贺勋:以前觉得绘画和诗歌可以同时进行,但到一个阶段发现诗多了画就少,画多了诗就少了,我也不解,可能是两种语言,再夹杂日常语言表达后,关系混乱冲突了?但近一年来,诗又多起来了,画也多起来了,我又不解了,这又是什么原因,是能把握和平衡文学、绘画、日常了吗?我又总结了一下,应该是身体好了,我吃了一段时间中药调理了一下,身体好些了,身体好了就有心力,创作就跟得上。

空包袱 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3 年

伞和眼  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3


墙报:有些画与艺术史上其他作品产生了关系,如莫兰迪和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你的画和它们的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还有哪些艺术家、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贺勋:理性上讲我的作品作用不到前辈,感性地说,同一时空作为物质信息,应该可以相互作用。我作品里偶尔出现过大师的信息,比如莫兰迪、霍珀、霍克尼、夏加尔、阿伯拉莫维奇等等,我说信息是因为我不严谨,没有过艺术史或者材料、技法的梳理研究,有时我只是模仿,有时是将其作为对象描述,有时是期待对话,有时是致敬。其实我很想像吴湖帆那样收藏古画,发现尺寸不一就裁成同一尺寸,或像张大千看石涛画构图有问题他加块石头,像这样发生关系;过去的艺术家对我影响也大多是感性阅读产生的,某些气质趣味奇思都会影响我,比如金农、虚谷、格列柯、塞尚、莫兰迪等等,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家包括现在的好多艺术家都对我都有极多营养,而语言上贡献的和观念上推进的艺术家往往需经由长时间学习我才能吸收到营养,因为实质上我们一样的难。

崇高的形象一 120x180cm 木板油画 2015

崇高的形象二  120x180cm 木板油画 2015


墙报:从你的画面形式,看到一部分哲学层面的命题,这些感受是从何而来?


贺勋:我有几个好朋友,他们研究物理数学、建筑音乐、哲学易理、宗教法术等等事情,我特爱这些学识渊博又才情浪漫的朋友,我喜欢和他们聊天,我自己也喜欢这些,但基本不会,也试图研究,也认真,但天赋不行,我就听,与他们讨论争论,用难堪的比喻,多余的描述,文学的想象,过度的情绪和他们混搅蛮缠,在这些过程中我得到了无比多的思维的美感,也会因为参与了某次思维实验而得意,甚至有时觉得碰到了核心。这些都让我敬畏,我只能用虚无的理性和文学的情绪来赞叹它们,向往它们。

家的样子一 120x180cm 木板油画 2016

家的样子二 120x180cm 木板油画  2016


墙报:最近有什么新的计划?


贺勋:我会有些刻意的训练,比如2011-2013年画了三年正方形的画,是想在构图上做做训练;最近的计划是把以往工作里做过尝试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尝试在某些方式语言、技法观念上深入一下,画的问题得靠画面对,都比较具体;然后就是准备下半年北京的个展,一个关于“韵脚”的展,是有关文学手法和绘画语言关系的一个阶段性汇报,后续计划里有些关于音节、字词等等的尝试,还在弄。另外还有个“项目”正在讨论,是关于艺术家命运、作品命运、展览命运的一个展览。


墙报:请聊聊你心中好艺术家的标准?

贺勋:好的

石敢当--空洞 150x180cm  布面油画 2017

石敢当--屏障 150x180cm 布面油画 2017


前几日戴陈连说,和世界谈一谈他动人的爱情,用爱情指代艺术,修辞含蓄美妙,而作为战友,我知道其中核心是“动”; 我也易感动,因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情节,也可因一个形状一块颜色或一种关系,前者显然真切,后者不免落入书写惯性,这一点,写到此处才有察觉;情绪过度、描摹铺陈已成陋习,尔后也蓄意学着克制,也于绘画、写作中有所训练,而生活交流中刚留意问题生起却早已无可挽回,总体算是偶能得体,却不够舒心;这般铺陈结束,其实是想引出我此篇引用的标题,里尔克玫瑰集中的句子:“这甜蜜的词汇,被事物本身所包围。”这让我动心。我深知共鸣的真谛即是我要说的话被你说了,这种共鸣于感性上尚能共通,而落到具体实践,它是指引的、秘密的、预言的技艺和主旨。作为艺术家,主旨与技艺、障碍和局限、工具与对象、语言和形式,一切皆是坚实而丰富、艰难又卓越的。这便是我每每心动的缘由。但此刻,我打算用我那语言编织的虚无的理性来阐述一个阶段的工作。


农耕、神巫、词语都是我的营养,我着迷于被它们包裹的以及包裹它们的现实环境、语法形式、仪式氛围、结构轮廓、意义引申;经由向内向外的路途,思维的美感让我切实地理解了部分自己。当梳理起图像和意义、方式与表达、线索及情感时,我看到内部数个自己的争斗和协作,看见画家嘲弄诗人,诗人安慰北漂,神棍说服家长,侦探假扮司仪,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干什么?我的工作在绘画中,它帮我实现表达也帮我完成对某种转换,甚至成就着诡异莫名的设计,然而今天我才发觉,我们已然在相互地改变。 我是发言的人,是我代替你说话。看见我们竟在平行的时空里理解着彼此,我焦虑又感动。从开始的“一张作为画已成立的绘画”和“一张完成绘画尊严和欲望的绘画”,到现在我和自己的工作成为兄妹成为夫妻,而众多的兄妹夫妻也在色彩笔触画布边框的身体中默默的对话和紧紧的拥抱。我是你们的桥梁,我该去表达自身还是绘画,我是工具还是目的?叙述和仪式,叙述的仪式,是我们之间的语言,也是唯一理解对方的工具。我们深入交谈,互相掩护。我是你们的信使,揣着完成和完整、平面和空间、准确和错觉、颜料和颜色、形状和形象、错误和修正等等无数的疑问送信,我也想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疑惑和好奇构成我的工作,我要司管好我们的仪式——在绘画时如何看待绘画,在绘画时理解自己如何绘画。


——贺勋

书法家--骨法用笔 120x160cm 木板油画 、书信 2017

书法家--非请莫入 120x160cm 木板油画 、书信 2017

贺勋,1984年生于江西,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杭州。孑孓社策划小组成员。近期展览包括上海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个展“第二司仪”(2018);深圳飞地书局艺术空间 个展“念头珍珠”(2017);上海A+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个展“农业迷幻”(2016);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个展“空包袱”(2013) 。联展包括:博而励画廊实验室的“海面之下是火山”(2019),全国农业展览馆的“绘画地图”(2018),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去写生”(2018);深圳西丽计划中的“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外围展- 城中村里无新事(2017);上海天线空间的“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   北京站台中国艺术机构的“丛林Ⅲ——寻常”(2017) ,A+ Contemporary策划的北京亚洲艺术中心的“绘画的尴尬”(2017)以及意大利都灵Castello Di Rivara当代美术馆举办的“Utopia & Beyond”(2016),广州时代美术馆的“腹地计划—十三行画廊”(2015),坦桑尼亚国家博物馆的“牵星过洋-中非海上丝路历史文化展”(2014)等。


注:图片由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和艺术家本人提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