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亮个展 “新主人” 7月13日没顶画廊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55   最后更新:2019/06/28 10:39:1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wangxiaoer97 2019-06-28 10:39:18

来源:杜曦云  文/邵沁韵


时间:2019年4月24日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邵沁韵:你觉得艺术除了提出问题外,在某个程度上或许能解决掉一些问题吗?

杜曦云:这其实是人和人的能力差别。不是说“艺术”就只能提出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不同的艺术家在能力方面有差距。对那些兼具智慧和勇气、手段多样,能量巨大的艺术家来说,我们真的看到他既提出了问题,也很漂亮地解决了问题。能量、资源、手段等没那么强大、全面的艺术家,可能就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甚至连问题都没能提出来。

“艺术”之外,现实生活中也是有些人能提出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有些人既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

邵沁韵:还有传达的信息对观众是否有效的问题。我们通过当代艺术想要传达某些东西,但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当代艺术,看不懂展览里探索的很多问题。

杜曦云:这是个老问题了。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所谓的“大众”的水准在不断提升。同样一件作品,在某一个群体里,“大众”的知识储备、人生经验让他们感受作品时没有障碍、无缝对接。但在另一个群体里,“大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知识储备和人生经验和作品严重偏离,他们就很难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喜欢。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另一方面,假设好的当代艺术家是当代的智者,他摸索的东西高于“大众”的认知,进入的领域是“大众”还没进入的领域,这就有可能曲高和寡。据说爱因斯坦曾写信给卓别林: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你的幽默、含蓄,你确实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卓别林给爱因斯坦回信: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理解你的“相对论“,但你仍然是一位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布鲁斯·瑙曼的作品,英文大意:因恐惧而奔,因培植而乐

但我觉得我看到的好的当代艺术作品,没有让人难以接受。和科学相比,艺术毕竟是感性的美学产物,它总是和基本人性、基本的生存处境相关,没那么玄乎,不至于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感知它的信息。

邵沁韵:没那么高高在上。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杜曦云:比如说安迪·沃霍尔,他在美国像米老鼠一样有名,对美国“大众”来说,领会他的作品并不难。但在中国,连我们这个小小的当代艺术界,依然有很多的人不理解他,所以还是和知识储备、人生经验等直接相关。我们所指的“大众”到底是哪里的“大众”?

邵沁韵:对。而且有时候可能是下一代的大众,或者再下下一代。

杜曦云:那就是沁韵女士的儿女或孙子了,呵呵!


邵沁韵访谈杜曦云:


剧烈变动期会产生新的精彩艺术家——访谈杜曦云


沉默和疲软的当代艺术界——访谈杜曦云


转化本土传统中的普世部分——访谈杜曦云

[沙发:1楼] guest 2019-07-01 15:54:10

来源:杜曦云


北京和上海艺术界的差别——访谈杜曦云

文/邵沁韵

时间:2019年4月24日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邵沁韵:从2017年开始,你每周往返上海-北京一次,你对比过上海和北京的艺术生态吗?

杜曦云:每周往返一次,我最初是撕裂般的痛苦,后来逐渐享受这种穿梭了:可以每周换一次视角,用北京视角看上海,用上海视角看北京。

邵沁韵:怎么说呢?

杜曦云:北京是不可替代的。绝大多数当代艺术家都在北京,这种数量的比较就能看出两个城市的差别。但上海有它不可替代的强项。


作为老牌港口城市的上海对发达国家更加开放,引进、搬运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给中国人,始终是上海的强项。搬运的速度越接近同步,执行层面的工作越严谨周密,就越有自豪感。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这30来年来也已经是经济中心之一了。它更在意自我中心、本土原创,更能包容三教九流、狂野粗犷。这是两个城市在艺术方面最大的不同。

邵沁韵:你觉得上海的艺术家有什么不同?

杜曦云:上海有两类艺术家让我印象深刻:一类是如果不看签名,以为是国外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一类特别强调用当代的方式转化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江南汉族文化。

邵沁韵:北京的艺术家更生猛一些吗?

杜曦云:我觉得北京的文化胃口更包容、更多元。野生的非常野生,驯服的相当驯服。当然,当代艺术本来就是多元的,但我觉得在北京的话,艺术更多元、种类和方向更多,奇葩、怪咖和异端更容易存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