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女性从业者究竟能挣多少钱?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659   最后更新:2019/06/25 13:29:16 by clclcl
[楼主] 陆小果 2019-06-25 13:29:16

来源:典藏Artcoco   陈玺安


刘窗的《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档案》(2018)有段蛊惑人心的结尾——“地球上那些消失的种族复活了”。画面接着便是《星球大战》纳布女王的肖像登场并且不断易容,她的头饰、服饰,慢慢渐变为东亚地带少数民族的样式。画外音则阐释了前一片段引用到的画面《索拉里斯星中,由外星生命变容的宇航员妻子。

刘窗,《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3通道视频,4K,5.1声道,40',2018


乍看之下,刘窗像是谐拟了宇宙主义在19至20世纪左右人类的共同目标,便是通过“科技让死者复苏”这样的普罗米修斯主义叙事,毕竟其个展标题叫作“在地宇宙”。宇宙主义其实可以算是欧洲启蒙在东正教贵族社会中演化出来的变种。而刘窗在作品中的演示,则如同宇宙主义的反证——欧洲启蒙的扩张已经促使许多少数民族的“宇宙”消失在地球上,然后又让他们用特定一种电影模式复苏他们的黥面和衣着,形象被打散重组,变成了外星人的装束。


刘窗在这里为他的“科幻人类学”项目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发言立场,因为他看到的这个族群图景(ethnoscape)与科技图景(technoscape)重叠的地带,其实一直都内在于科学幻想的建构中。


对于有族群意识的科幻小说家来说,他们会知道:科幻中的地外异族遭遇的想象经验,其实不脱殖民者登岸遇到其领土之外异族的“非虚构”史实。[1]因此,这里面的“科学”不是那种普遍主义的理性化身,而是图景的一部分,是必须在族群图景的凝视之下被打上引号的。许多当代的科学幻想批判,也都倾向于如此思考这两个图景之间的话语如何相互竞逐,而不是淡化这层关系。

刘窗,《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3通道视频,4K,5.1声道,40',2018


刘窗的《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档案》的声景本身就是在寻找这种各种图景之间动态的缝隙。影片全程用木雅语配音,由带他田野调查的一位大学学历导游转译。这种方言口语,是极度开放的系统,用它来讲述各种木雅人生活地带出现的技术产物。如水坝、电缆、比特币矿场,本身就涉及各种挪用和开放系统的扩充。


如果走进刘窗作品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乌拉圭作家基罗加讲的“前人”被搬到刘窗的论述场景中,其过程特别值得玩味。基罗加在他的短篇小说集《被放逐的人们》(1926)里面,描绘了滞留在阿根廷东北方的米西奥内斯省(Misiones)的白人百态。他们几乎都有着与科学工程相关的工作——工程爆破、化学、生物学。这些卡在旅途一半,在这种风景如画的世界边缘之处,就地变成醉鬼的欧洲男性们,完全不可理喻,被小说中的叙述者称为“ex-hombres”。他们丧失了原本在殖民秩序中的角色,变成边缘的边缘,流放到世界的终点,变成不写旅行文学的欧洲人。[2]刘窗发现,其实这层关系和《索拉里斯星》不无相似。主角换成宇航员,因为和地外生命打交道,被迫滞留在世界尽头,还有困在自己的地球记忆中。同样的殖民关系,在不同的海拔、不同星球、不同的中心边缘关系中,会有推移的可能性。所谓“无尽尽于内”,很多“后于”什么事物的思考,或者“外于”什么事物的思考,其实能够通过类比的方式在内在找到外边。


我们的内部就有这种疯狂的因素吗?王拓除了平时对哥特小说、恐怖小说感兴趣以外,他近期在作品中也将这种疯狂的时刻往更为日常的景象中搬动,来到城市的郊区。

王拓,《烟火》,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31'17",2018


王拓近期的短片作品《烟火》以古代志异小说和近代历史如施剑翘报父仇这样的事件组成三段的叙述。影像拍摄的则是另一场故事。影像的故事与声轨平行,而演员待在电影道具仓库中念白的场景,让声轨和视频的叙事偶尔相互感染,古今难分。

王拓,《烟火》,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31'17",2018


在这个案例中,王拓涉及的是:前现代杀人偿命这样的古老故事,会用什么形式重现在当代的伦理图景中?剧情中的文言文故事,如冯梦龙笔下两友定约见面,而主角为赶行程而自抹脖子,日行千里与友相见的一段,被放在当代的城市郊区场景中。王拓打开一个通道,拼合两种重叠的景象——一种是抹人脖子的民间传说般的意象,一种与社会建制紧密联结的当代日常生活。王拓带我们看到一种互动性:杀人偿命这种民间传奇在这里并不是完全消失,它以故事的形式退到了生活的背景中去,要到特定的时刻才会重新浮现。

王拓,《烟火》,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31'17",2018


陆春生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里面最早在思考无尽的外边以及它的纯粹疯狂特质的创作者,至少2004年的《化学史1》中,就已经在想象各种后来西方的思辨理论特别上心的意象:“油田是有知觉的”,还能够预知一些事件;而在《化学史2——过于拘谨的登山爱好者》(2006)中,一份神秘的企业合同是引发生态风暴的原因。他如此通过影片说道,也许当时艺术圈的人们并没有听懂他独自对非人生命的对话,却仿佛预先告知了我们美国作家雷扎・内加尔西塔尼(Reza Negarestani)的《风暴之书:与不明物件合谋》(Cyclonopedia: Complicity with Anonymous Materials, 2008)中著名的石油生命体的片段——地球老神的生态反扑,石油这种有感知的生命体便是地上风暴的发动者。

陆春生,《TUMU 01—4》,摄影,37×50 cm,2008—2010


对于陆春生而言,也许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偶然事件”。你想象,一个在地球上生活10年或50年的生命,在看到现代科技的巨型工业遗迹时,又或者是还在使用中的设施,它们就像是黑盒子,具体如何运作我们是不会真正清楚的。这种感受便是超越想象的尺度而产生的莫名崇高,仿佛对偶般地回应着“前人”们的疯狂状态。前人们参与了殖民技术的建构,却又失去了丈量的尺度与秩序,同样地,个体也不可能评估这些陆春生拍摄的巨型工业环境对自然的冲击规模。


注释:

[1] Nalo Hopkinson, “Preface,” in So Long Been Dreaming: Postcolonial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Hopkinson & Mehan eds, Vancouver: Arsenal Pulp Press, 2004

[2] Mary Louise Pratt, “In the Neocolony: Destiny, Destination, and the Traffic in Meaning,”Coloniality at Large: Latin America and the Postcolonial Debate, Moraña, Dussel and Jáuregui ed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2008,P465-46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