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张铂泷:客观性的历史
发起人:天花板  回复数:0   浏览数:1894   最后更新:2019/06/02 16:53:41 by 天花板
[楼主] colin2010 2019-06-02 16:53:41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张婧雅


艾曼纽·贝浩登(摄影/贾睿)


在权势林立的画廊界,这位曾经平凡无奇的法国年轻小伙儿,历时三十年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画廊帝国。艾曼纽·贝浩登(Emmanuel Perrotin)这个名字,注定已经写入了当代艺术的史册。他似乎正是为了打破艺术界古板的常规而来,一位画廊业的“不速之客”。


画廊帝国的“不速之客”


能够在当今画廊界取得成功,似乎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艾曼纽·贝浩登(Emmanuel Perrotin)这位原本平凡的法国青年,如今在画廊界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偶然。今天,他已是全球排名前五的顶级画廊贝浩登(Perrotin)的主人。

艾曼纽·贝浩登(Emmanuel Perrotin)于巴黎突汉街空间落成首展,2005年,背景作品:村上隆 ©2000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摄影:Jean-Pierre Khazem


在艺术界提起“贝浩登”,人们会立刻想到其极具品位的画廊空间与昂贵的地段,这无疑是快速认知该画廊的途径之一。贝浩登画廊先后在全球标志性的六大都市——巴黎、香港、纽约、首尔、东京、上海开设了空间,且均位于最昂贵的黄金地段。

贝浩登(巴黎)外观,摄影:Guillaume Ziccarelli


此外,贝浩登代理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学术界与艺术市场的双重宠儿,其中包括享誉全球的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皮埃尔·苏拉奇(Pierre Soulages)以及汉斯·哈同(Hans Hartung)、胡里奥·勒·帕克(Julio Le Parc)、苏菲·卡尔(Sophie Calle)等。

艾默格林&德拉塞特(Elmgreen&Dragset)大型户外装置作品《梵高之耳》(Van Gogh's Ear)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现场,2016年,摄影:Guillaume Ziccarelli,图片提供:艺术家、美国公共艺术基金会与贝浩登


抛开当下的辉煌,30多年前,艾曼纽·贝浩登还只是法国Charles Cartwright画廊的一个助理。17岁实习,21岁开始了自己的画廊征程。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到世界顶级画廊主,他仅用了不到30年时间。艾曼纽·贝浩登,这位极具才华与头脑的法国年轻小伙,似乎正是为了打破艺术界常规而来的。

艾曼纽·贝浩登(摄影/贾睿)


“任意妄为”,开启画廊篇章


值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时尚芭莎》记者与贝浩登相约在其香港的画廊空间。伴随着优雅的法语和一身休闲装,他从画廊的观景玻璃窗前出现。贝浩登身上的朝气由内而外地散发,如同窗外不远处摇曳的海平面,让人感到放松。

贝浩登(上海):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个展“墙绘”现场,2019年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摄影:颜涛


尽管已在画廊界打拼33年之久,而贝浩登仍旧视画廊主为一种充满新鲜与期待的工作。“每天我都会有全新的挑战,不断地面临选择,而我从未曾感到厌倦。”


1968年,艾曼纽·贝浩登出生于一个法国的普通家庭。不仅没有任何艺术资源,其父母甚至都不理解他在做什么。

Galerie Emmanuel Perrotin巴黎空间旧址:艾默格林&德拉塞特(Elmgreen&Dragset)个展“Paris Diaries”现场,2003年

贝浩登(巴黎):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首次个展“Homesick”现场,2005年


17岁决定踏足艺术领域的他面临着巨大挑战。21岁那年,贝浩登将做画廊助理的全部收入投资在了自己的画廊。“我觉得每次都把钱用在了最合适的地方,一直以来我都这么做,所以画廊发展得很快。”也正是凭借如此的“任意妄为”和魄力,他实现了贝浩登画廊的起步。

贝浩登(香港):徐震®个展“辉煌”现场,2019年,摄影:Ringo Cheung

贝浩登(巴黎):村上隆个展“Learning the Magic of Painting”现场,2016年,摄影:Claire Dorn ©2016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贝浩登的神秘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做画廊助理时,贝浩登就曾与老板提议做一款专门的软件用来储存相关分析数据,但并没被重视。于是,他便自发地做了许多数据分析工作,还整理了其它画廊艺术家的作品全集(catalogue raisonné),免费为艺术家提供这项服务,并由此与这些艺术家的代理画廊换得代理售卖其作品的权利。


凭借着这样的才华,贝浩登逐渐积累到更多的资金,为自己的画廊积累下关键的资金。

贝浩登(上海):上海空间落成首展——温·德尔维(Wim Delvoye)个展现场,2018年,摄影:Ringo Cheung ©Studio Wim Delvoye, Belgium/ADAGP, Paris&SACK, Seoul 2019.

贝浩登(上海):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个展“墙绘”现场,2019年,摄影:颜涛 ©2019 Estate of Sol LeWitt/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直到11年前,贝浩登画廊才专门研发出一套只属于本画廊的相关系统。这便成为了捷足先登的重要优势,一件画廊界无人能及的神秘武器。

贝浩登(纽约):汉斯·哈同(Hans Hartung)个展“A Constant Storm. Works from 1922 to 1989”,2018年,摄影:Guillaume Ziccarelli ©Hans Hartung/ADAGP, Paris&ARS, New York&SACK, Seoul 2019.

贝浩登(香港):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个展“FICTIONAL ARCHAEOLOGY”现场,2015年


此外,贝浩登画廊还可谓是真正将艺术与商业做到了完美融合。现在看来,贝浩登的艺术衍生品永远都是供不应求的轻松产业。而最初,艺术衍生品往往会沦为很难销售出去的尾货。“其实这是很冒险的决定。早期衍生品价格很低,画廊买入的存货基数也大,需要出售大数量才能保持收支平衡。”


贝浩登回忆起其团队最疯狂的一次是在FIAC艺博会,他们尝试以100欧元的低价出售单张版画作品(总版数300),两天内竟然就卖出了2000多张。


贝浩登(首尔):乔希·斯博林(Josh Sperling)个展“Two Purple Tigers”现场,2018年,摄影:Youngha Jo


在贝浩登看来,衍生品能使普通人更快更易地将艺术家的理念带入日常生活中,并自然而然地与之产生兴趣与联结,进而逐步对艺术家的创作开始深入了解。这一点很好地将艺术家作品中晦涩、曲高和寡的第一印象顺利转换为具有亲和力的艺术感染。


如今,画廊推出的艺术衍生品总会是最热门的商品。而比起利润,贝浩登更希望藏家从中有所收获,以及艺术家的知名度从中有所提升。

贝浩登(香港):JR“Pattern”户外天桥项目现场,2012年 ©JR-ART.NET


卖艺术品和卖桌子不一样


多年以来,贝浩登画廊一直十分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断拓展并找寻年轻而青涩的身影。“我很享受与年轻艺术家合作的过程,这也是我的荣幸。”贝浩登说道。

贝浩登(巴黎):村上隆个展“Learning the Magic of Painting”现场,2016年,摄影:Claire Dorn,©2016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早在2002年,贝浩登就与年轻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进行了合作。此外,近年来,画廊还和乔希·斯博林(Josh Sperling)、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吉妮西丝·贝朗格(Genesis Belanger)等多位艺术家展开合作,彼此之间有着多年的深厚友谊。

尚-米歇尔·欧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大型喷泉雕塑装置《ALFA》于多哈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前落成现场,2019年 ©Jean-Michel Othoniel/ADAGP, Paris&SACK, Seoul 2019.

贝浩登(香港),胡里奥·勒·帕克(Julio Le Parc)个展“光·镜”现场,2019年,摄影: Ringo Cheung ©Julio Le Parc/ADAGP, Paris&SACK, Seoul 2019.


而当下,贝浩登作为最“带货”的画廊之一,每年在艺术界的工作量十分惊人。仅仅去年就组织了45次画廊展览,并参加了多达21个国际艺术展会。在竞争无比激烈的艺术界中,贝浩登深谙画廊间恶性竞争的危害,所以他一直保持合作精神,这也是画廊能在各大艺术盛会上顺利运作的原因之一。

贝浩登(香港):塔蒂安娜·杜薇(Tatiana Trouvé)个展“House of Leaves”现场,2017年,摄影:Ringo Cheung ©Tatiana Trouvre/ADAGP,Paris&SACK,Seoul 2019.

贝浩登(上海):上海空间落成首展——温·德尔维(Wim Delvoye)个展现场,2018年,摄影:Ringo Cheung ©Studio Wim Delvoye, Belgium/ADAGP, Paris&SACK, Seoul 2019.


“我们的团队现在有132人,合作的效率非常高。尽管大家压力很大,却始终想为艺术家提供最好的一切。比起继续扩张‘贝浩登’,我更希望着眼于眼前,把现有的几家画廊做到最好。”

贝浩登(上海)所在大楼外观,摄影:Ringo Cheung


很多人觉得贝浩登幸运,似乎一切都那么顺利。而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个悖论,“如果你已经成功了,就会看起来很容易,但这实际上意味着更大的困难。”贝浩登说道:“卖艺术品和卖桌子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件名贵的艺术品挽回前几个月的损失。正因为我们成功,所以背后付出的更多。”

贝浩登(香港):朴栖甫个展“描法”现场,2016年,摄影:JJYPHOTO

贝浩登(纽约):汉斯·哈同(Hans Hartung)个展“A Constant Storm. Works from 1922 to 1989”,2018年 ,摄影:Guillaume Ziccarelli ©Hans Hartung/ADAGP, Paris&ARS, New York&SACK, Seoul 2019.


人们都能看到贝浩登在画廊行业所做出的信息改革取得的显著效果,却意识不到这实际是一场极其漫长又十分耗费精力的工程,他时常面临的挫败感只有他与其团队深有体会。10年前的有些想法,贝浩登直至今天才得以实现。

贝浩登(上海):村上隆个展“村上隆在奇幻仙境”现场,2018年,摄影:颜涛 ©2018 Takashi Murakami/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就像他所说的,“贝浩登不仅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画廊。我们致力于推广更多的艺术家走向公众,为他们争取话语权。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