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2019年柏林画廊周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492   最后更新:2019/05/23 11:32:33 by clclcl
[楼主] 脑回路 2019-05-23 11:32:33

来源:打边炉DBL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ON/OFF停车格计划”于5月11日下午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幕。展览开幕前,我们采访了停车格计划中的8组艺术创作者,他们看待停车场的视角各不相同,尽管皆从停车场中抽取了出相似的元素:水泥地、方格线、线条......但在每个人的作品中均呈现出了自己独到的关注点和丰富多样的表达。


全文按艺术家及创作团体首字母排序,发表前经过《打边炉》编辑部删选和艺术家的审校。采访、编辑:黄紫枫、尹余(实习生),文中用图摄影:王若男,封面图片摄影:金丹。


城市浪漫指数测试场

都市酵母City Yeast(中国台湾)

作品:《深圳highlight》,《停车场的华尔兹》


我想,对于开车的人来说,停车场是一个很棒的地方,它意味着车子终于有地方可以停了。如果一个地方有完善的停车设施,或者是很容易找到车位,表示这个地方是友善的,停车场甚至决定了开车的人要不要去一个地方。


过去大家看停车场都太实用性导向了,它当然就缺少了某些情愫,那这个地方又该如何去制造、产生浪漫?某种程度上来说,停车场不过是内、外之间的关系,你把它视作为交通工具的停放地,那它自然会呈现出这个样貌。但假如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浪漫的露天电影院也好,拍鬼片的恐怖胜地也好,去想想我们要创造出什么样的停车场?改变,就是赋予这个地方一个新的可能性,让它成为有机会发生一些不一样事情的地方。


很多上班族的一天是从停车场开始的,可是在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式生活中,当大家都习惯了这个场域,他们会慢慢忘记原来这个地方也是可以发生点什么的,只记得几点要到停车场把车停、什么时候要前往下一个工作场所……如果偶然间在这边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记忆,或许停车的人会开始产生别的期待,感觉原来这里还有一种放松的可能,或许提早到停车场也可以做些别的事情,把生活的体验再提高一点。


停车场整套的规格,停大货车还是小轿车,这些都是按照车子的大小去计算的,但这个场域和人的关系,每天有多少车子进出、它的使用族群是谁?老实说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总是会去想象,在停车场里可以遇到谁。


这是为什么我们使用了蓝色的玉米粉铺在停车场的地面上,通过停车场华尔兹的显影,让往来的线条被看到,留存一个上午停车场的交错样态。因为这件事不曾在停车场发生过,我们把劳动的轨迹最大化,希望大家以后再进入停车场的某个瞬间,脑中会浮现出这里曾经发生过好玩的事情、有趣的画面,重新打破他们和蓝色之间的关系,成为有自己参与过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中最好玩的是,你能够从不同人的支持度中看到他们的态度是不是放得开。浪漫的人会说“好好玩,我要去玩”,实际的人就会说“那请问我车轮上的颜色多久才会掉”,如果说一个城市要测试浪漫程度,那么停车场的华尔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童真

河野Lulu(日本)

作品:《精灵(Fairy)》


停车场里车太多了,其实并不是一个适合小朋友玩乐的地方。这里似乎也不需要过多的色彩,毕竟它不过是服务那些来停车的人。所以我收到邀请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停车场看到过绘画,主办方能够把大家组织起来在停车场画画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决定。


也是这样,我想在停车场画上一些非常可爱的生物,它们会在停车场大片阴冷的水泥地中更加凸显出来。我拿到的是由两个停车格拼接起来、长十米、宽两米半的方格,加上我一直都喜欢画一些和大家的想象有所出入的事物,就选择了龙。在东亚文化里,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生物,各地的寺庙、神社都能看到各式各样龙的形象,它就像大家的守护神一样,所以我画了彩色的龙,旁边簇拥着许多小小的生物,给人们带来祝福。


我在创作的时候,每天都有来来往往的人、车经过,他们会放慢车速看看我在干什么,有些人甚至会停下来和我讲话、问我问题,即便我听不懂中文,也觉得是很有趣的经历。我猜想那些每天都使用停车场的人,都会有各自偏爱的专属停车点,说不定也会有人喜欢把车停在我的作品旁边呢?


针灸

刘岱宗&一览无Car团队:曹书韵、徐鹏(中国北京&上海)

作品:《一览无Car(CarSeeNo)》


停车格在这个项目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用“针灸”来形容它非常合适,虽然小,但精准到位,就是以一种比较轻量化的方式介入到城市里微小的空间。针对这块只有两个停车格大小的空间,人们平常只是路过,但我们把它转化成一个公共场所,吸引人的注意、停留和互动,从而赋予这个空间另一种属性和意义,居民、上班族、游客……从被动的路人变成了空间的参与者和使用者,不仅眼前一亮,更融入其中。


往大一点说,我们团队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可持续城市和交通,城市没有办法满足每个人的欲望,假如一人一车,那么路上永远是拥堵的,停车位也永远是不够的。过去人家说要解决人的痛点,得先勾起他的痒点,但是我们在想是不是能有一个拐点,让人从那种必须开车的心态走出来,从那种“无限扩张,无限不满足”的逻辑走出来,转变为回归街道的快乐。一起看看当城市还车于人的时候是不是更美好。


城市里有很多精致的绿化,但它们其实都是被动的空间,就像假图一样填充着城市,非常疏离。把人的观念拐到一个主动的位置下,和空间打交道,真正形成关系,才会激发这个地方真正的活力。Parklet的意义就是重新审视停车格空间,激发大家去想象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利用它、改变它。把停车位这么一个原本私有的、静态的空间,转化为公共活动发生的地方,所以“公共性”是这个项目最核心的特点。


所以相比于对公共空间的思考,我们没有太把“艺术”放进这个项目考量的部分,对停车格本身做艺术化的创意可能只是第一层次的东西,跳出这个逻辑就不再仅仅是艺术体制内对美学的要求了,而是要去发问、去反思:城市为什么需要停车格?停车格这个空间除了停车还可以变成什么,促发更多碰撞的可能?


我们不希望它作为一个艺术作品让人去解读、审美,这样很“离地”,我们更多是提供一个日常场景的入口,种花种菜、休憩座椅等,其实就是回到生活本身而已。大家可以在上班路上看一眼我们的展览日签墙,也许能产生一些启发。公众愿意在这停留一会儿,在展览墙上写个弹幕,坐吧台椅上聊聊天吃吃东西,就已经在跟我们一起在日常中完成了“作品”。


来到华侨城,我们都意外地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华侨城的路权是平分的,密路网、窄街道,街道还是有人的街和车的道。现在大多数的城市都在不断扩张,路越修越宽,却有道无街,道路只是给车使用的,城市越来越以车为主导。但我们有“人性化城市”(Cities for people)的诉求当然也要发声,当人回归街道,街道能够聚集人气,会触发社会关系的形成、连结和编织。


有句话叫“short term action for long term change”,短期的行动是为了长期的改变,欧美很多城市路边停车位最后就真的实现了向微公园(parklet)的转换。停车位空间规划涉及到从市民心理到城市规划上整个系统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这两个月的Parklet是一次实验,深圳已经有这样的氛围愿意作出尝试,以后在空间规划上也会有更加人性化的可能。


两面性

木村华子(日本)

作品:《[ ]广告牌(SIGNS FOR [ ])》


我没有驾照,也不会开车,以前都没有怎么考虑过停车、停车场和停车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是单纯地喜欢停车场里的光线、冷酷的线条感、地面上的数字这些元素。直到去年我做了一个停车场预约的商业摄影项目,才发现在城市里面,原来大家都很发愁停车的问题,总想着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停车场,开车出行也成了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


联想到这种压力,我在作品中选择了蓝色的灯,蓝色能够让人冷静下来,日本的很多车站里都会使用蓝色的灯安抚想要自杀的人。在停车场中放上蓝色的灯,让找车位的人不要那么烦躁。创意园的人流量很大,现在人走路又总是不看路,驾驶员平静的心情也能更好地保证这里的安全,不失为一个非常合适选择。


我的创作很看重“两面性”,停车场这个地方,它的两面性同时存在于它的变化之中,没有车的时候不过是一大片的空地,车停进来了,它才成为了停车场。我对于那些“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存在着”的事物本身非常着迷,就像我作品中的那些空白广告牌一样,他们有着雕塑一般稳定的形态,没有传达任何含义,却依然有力地占据着城市一角,这非常地鼓舞人心。这个系列的作品之前只在画廊里面展出过,这是第一次在室外的空间呈现,我特意把作品都放大到了最大的尺寸,尽可能地向观众传达我看到那些空白广告牌时振奋的心情。


出入口

彭怡Rainbo(中国香港)

作品:《双观(Twins)》


我一看到那两扇门就很喜欢,喜欢它斑驳的质感,原本是打算用大面积的画填满整个门,最后还是在主体以外的地方都把门原本的形态保留了下来。


大门位于停车场的出入口位置,所以我也把这里当作是一个情绪的出入口。开车时要注意的安全,通常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做了一对镜像的形象,表达人情绪、心理的双观,希望用这般定力得到专注、意志力,最重要的是开车时的冷静。


其实从最初知道这次主题“ON/OFF”的时候,就启发了我在一个对立状态上的思考。它们是内心的两面,一边代表着理性,一边代表着感性,在两个空间驻足相望。佛学中有一句话:“动修止,静修观”,所以我给作品起名为双观,这不只是两面作品之间的凝视,还有和观众的相互凝视,跟自己对立面的对话,两扇门之间有种微妙的平衡,将彼此相连。


Hide and Seek

Rukkit Kuanhawate(泰国曼谷)

作品:《鹰与鼠 (The Eagle and Rat)》


对于涂鸦而言,“废弃的”才是我们的天堂,在一个被大家遗忘的地方中注入创造力,让它变得更有意思,人们忘了它们,而我的工作是去发现它们的特别之处,停车场恰好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街头作画通常都是不被许可的,我总是要不断地躲藏,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完成我的作品。我选择了Hide and Seek作为我这次创作的关键词,同时也是在回应停车场的特点。


这个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比较大面积的墙绘,另一部分是地面相对面积较小的停车格,当车子停入停车格,作品的一半被遮盖,车开走时,才会显现出完整的全貌。停车场里的人和车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我试着从这个空间本身出发,捕捉好玩的瞬间,形成某种故事。


我想凸显这两部分创作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墙上画了具有攻击型的大型动物——老鹰,地面上的部分,则画了一个弱小的老鼠,以此构成他们之间狩猎的关系。老鼠藏在车底,看起来就像车子在保护老鼠一样,车开走,捕猎就正式开始了。


打破规限

曾昭昶Uncle(中国香港)

作品:《内&外 (In & Out)》


停车场是一个有最多墙的地方,我过去参加不少的涂鸦活动都是在室内停车场进行的,大片空白的墙,非常适合大型的涂鸦创作活动。相较于主体建筑物的光鲜,停车场显得特别寡淡,毕竟它只是用于停车,不需要粉饰,亦不需要吸引人流,刚好可以和我们的涂鸦形成互补。


在露天停车场做结合地面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虽然不可避免地会遇上天气问题,但开阔的空间创作起来很舒服,而且可以和不同的人互动,涂鸦是公共空间的艺术,最需要人的观看,如果在室内的空间,少了人的关注,涂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停车格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方形的格线,在人为的设定下,默认了车必须要停在这个位置的规矩。但是最原汁原味的街头涂鸦就是要去打破社会的规限——给我一个框,偏偏不想要在框里走,这是完全是两种对立的情况。所以我特意选了一个转角转角的位置,利用涂鸦的错视效果,字体会在三个面上浮现出来,突破空间的限制。


我的作品占了三个停车位,所以在表达上,以蓝色为主调,尽量通过颜色的深浅呈现立体的感觉,不至于过分鲜艳、突出,对驾驶者造成过多的干扰。选择蓝色是因为在停车场这个空间内很多指示牌都是蓝色的,不同颜色的交通标志有不同的意义,红色代表了危险和警告,黄色代表着注意,蓝色则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指示人们方向的颜色。完成作品的途中,有时我离开不到五分钟,就已经有车子停了进去,我觉得很好玩,还拍了照片,说明我的创作没有影响到停车格的正常功能使用。


作为街头艺术家,每一次创作对场域氛围的考量是一项重要的因素。这次的创作是在创意园,一个艺术、设计的空间,我觉得可以更加突出自己喜欢的创作概念和风格,不需要画太直白、观众一眼就能明白的画,相对就比较少去考虑艺术介入的强化问题。过去几年我做了比较多的商业项目,很少有机会全心全意去做一幅艺术创作。在“自己喜欢的”和“大众能够理解、接受的”东西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平衡的矛盾,所以这次有机会在一个概念的园区专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对我自己的创作历程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节点。


联结

Reskate(西班牙)

作品:《联结 (Connection) 》、《安全地带(Security Zone) 》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和作品的空间还有所在的城市产生某种关联,在作品中融合当地文化的标志,所以在项目开始前都会做一些实地的调研。准备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读到深圳在过去四十年间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的飞速转变,就想从这里出发,选择以一整面墙的渔网作为主体,形成我们的创作。


我们想要给进入到这个停车场的人留下一点发问的空间,而不是直截了当地画上一条鱼、一个人、拖拽着渔网来表现“渔村”的概念。墙上的绘画由两个版本组成,白天的时候是一面墙的渔网,天色暗下来之后渔网背后的鱼就会显现出来。我们喜欢这个小伎俩,一明一暗之间和观众游戏。


今天的深圳早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渔村,科技在这里的分量要比四十年前渔业的分量要大得多,选择这些记忆作为作品的源头,是因为记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历史的传统、经验、符号中,重新思考、解释当下。渔网就像是一个连结的标志,连结了深圳的过去和现在。这座城市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因为“连结”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主体。也因为渔网的连结才可以去捕鱼,我觉得在当下的语境来看,人和人之间这种紧密的连接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实现更大的目标,获得深圳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尽管深圳的产业以科技见长,但我们在想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它。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线上的交流越密切,人就越发地成为了手机的奴隶,像是和手机绑在了一起。或许通过作品这样小小的“介入”,能够让他们把头从手机屏幕上稍微抬起来一下,看看周围。我们特意在整面墙稍低的地方画了很多的细节,只有当他们拿起手电筒照上去的时候,才能看到那里面清晰的鱼鳞、小生物,就像是在观众和墙玩耍的过程中,用手电筒完成了又一次的创作。


渔网,是一件可以阻拦动作的物品,它阻止了鱼的行踪,就像是这停车场里面的车,原本是可以自由地开动,一旦他们进入停车场,还是不得不遵循某种秩序。我们在一个特别稳定的墙面上加入了这种动态,是希望让观众从难以预测的鱼的行踪联想到车子的轨迹,看起来车子给了你自由,在这之上仍然还是要严格地遵守规则,再思考个人和获得更大成就之间自由与规限的关系。


和深圳的回忆相连之余,我们也希望作品能够和我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有所关联。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我们想,不仅仅是和世界的连接,对自身“口音”的留存,身份的强化、传播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地面的作品上选择非常有家乡特色的传统地砖图样。对于开车的人来说,车子就像家一样,是一个移动的私人场所,把这样的“地砖美学”带进停车场,也是想要给停车场带来一种家的感觉。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停车场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像是一项“解决的方案”,通常大家都不会把停车场和“漂亮”联系在一起,在城市里,它是一个灰色的、脏脏的空间,有时候还会给人带来一种孤单的、不安的感觉。大家来这里只是为了停车,或许也不太在意这个地方的环境,所以我们想要通过在地面上的这些图案,让停车场不再仅是一个停放车辆的地方。


《安全地带》的两个地点,其实都不是规划用于停车的地方 ,所以对在停车场里面穿行的人来说,像是小时候都会玩的“岩浆”游戏,小朋友要不断地抢据安全点来避开火山岩浆,我们的地砖或许给了他们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安全岛”。但是画完之后,画上地砖的位置好像成为了这个停车场里面的“老板位”,停上了非常豪华的跑车。这太有意思了,毕竟这种地砖图样大概一百年前在西班牙的中产阶级家庭中流行开来,还是挺“民主”的地砖,最后居然在停车场里建立了某种“阶级”。


另一个部分的花砖在一条人行步道上,每天早上我们工作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创意园上班族们穿过停车场走捷径去上班,停车场能够以这种方式被使用,出现了车子以外不一样的动线,这很有趣。只是这条步道原本是为了行人的安全设置的,但可能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窄了,大家都不喜欢走在里面,而是随意地在停车场里面穿行,我们希望通过花砖的图案,引导他们使用步道,重新营造停车场的“安全”。


这次的项目和我们过去在街区做过的艺术项目有很大的不同,街区的邻里认为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街道也有话语权,所以在我们创作的过程中,会很直白地评论我们的作品,我们在开始创作前也需要将草图给到居民们看,获得他们的许可。在停车场是一个很干净、中性的地方,或许大家不觉得它和自己日常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虽然不少人来和我们攀谈,却感受不到太多这样“自主”的情绪。街道也好,停车场也好,都是对一个场域的艺术介入,只是因为大家对地点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连接,切实地影响了他们最终的行动和生活态度。


停车场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大家对艺术在这里出现没有任何的期待,但反过来说,它也特别适合新的灵魂注入。我们希望作品能够形成某种情绪上的流转,来停车的人感知得到我们带来的情绪,或许他们不会立马就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我相信有一天,当这个作品存在了两年、三年之后,墙面突然被抹回白色,失去了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想念它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