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傅丹-1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2073   最后更新:2019/05/22 11:35:39 by 蜡笔头
[楼主] wangxiaoer97 2019-05-22 11:35:39

来源:打边炉DBL  金丹


整座城市的木棉絮被酷热的阳光晒暖了,一撮撮软绵地落在矮壮的绿化带上,有些在空中翻滚着。穿越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整个“停车格计划”,需要大概50分钟的时间。“停车格计划”由朱德才策展,13组艺术家围绕着“ON/OFF”的主题,边界、空间、权利,在各自的媒介中独立呈现。


从北区C2前空地上的三处作品走过,进入一个小的铁门,在热气腾腾的下午两点半进入停车场,穿梭在一排排的车辆中,炎热干燥的天气犹如某个北方城市,而非置身亚热带气候。那种将周遭环境作为作品背景的作品,似乎就产生了公共艺术的个人感受,翻阅城市空地上由四根线划出的微小空间。

曾昭昶(Uncle)至今19年的涂鸦经历,几乎经历并带动了整个香港涂鸦文化。香港涂鸦在初期的发展里有矛盾产生、有争执与批评声,但却是热闹非凡的时期。C2停车场的《内&外》利用涂鸦营造了一个将立面与平面空间融合在一起的变体,它在某个视点看过去呈现出立体的UNCLE字样。曾昭昶对香港茶餐厅手写字,城市中北魏楷书的招牌,中文字涂鸦的探索均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想到千禧年前后的广州,同样被一阵地下文化的飓风环绕着,涂鸦遍布立交桥底、路边拐角处,打口碟兴盛,Hip-hop文化,Lomo摄影……这热闹的景象似乎持续到了2010年左右便戛然而止了。

周育如说色彩是人们造访都市的第一眼印象。她创办了都市酵母(台北),透过色彩来辨别城市,并发起了摄影师进行“台北色彩巨集”的拍摄项目,这个项目可能要持续进行30年。“秘鲁的城市颜色怎么能够那么黄?地面、墙面、道路指示牌、公安制服、小学生校服……” 她初次来到深圳,看到了“深圳蓝”。这个由上而下的蓝色秩序感,甚至于这次展览的主视觉也是蓝色。好像自从某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后,对于蓝色的形象就统一了起来。


然而,便民张贴栏里民众对蓝色并没城市本身那么热衷于蓝色,反而是红色、黄色居多。蓝色便引发了思考,一个城市的颜色到底是谁来界定的呢?停车场的华尔兹》作品仅存在了16个小时,她让进入停车场的车主参与进来,让隐性的车轨可视化。围绕车辆,她说深圳的车辆白色是最多的,车辆也参与到了城市颜色的调配。

那些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入口深圳 Highlight车型骨架上缠绕的彩色缎带,就是由她此次调研的“深圳人心目中期望的第二辆车的颜色”汇集而成的。除了颜色本身拥有的复杂跨度,她还对色彩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空间感知,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关系,色彩在空间中的定位做了一系列的实践。“你觉得这些色彩应该涂在建筑哪一个面上呢?” 它们并非全是在人日常可视的地方存在着,在顶层依旧有颜色在表演,这让一个城市变得异常丰富。也许这就是城市争相建立最高阅览点的初衷吧,它可以让我们对一个城市有一个鸟瞰,当这个城市足够丰富,那么它便拥有了我们对都市的崇敬之情。

文昌街1号路牌旁,就是日本摄影师木村华子的[ ]广告牌。它在一个长方块旧厂房下方,斜歪的十字路口较完整的一侧,这面墙有一个微弱转入的弧面,配合展览这块墙面被刷成非常干净的白色,远远就可以看到它是展览的一部分。木村华子的作品沿着这面墙依次列成一排。策展人说这个高度是刚好从车窗中看出的视角。太阳的余晖还残留在不远处,近处已经有些蓝色夏日夜晚的感受升起来。那些空白广告牌上,用蓝色LED灯带沿着同比例的广告牌上的灯光处。

走了一圈回到爵士酒吧后方的停车场已经快六点了。阳光依旧充足,暮色落在头顶深灰色的钢架结构上,17:53 停车场的灯亮了起来,紧接着有那么几秒,粉色的光线落在了柱面的细缝里,非常奇妙的感受。如同冰岛水手们称作“白色宁静”的白暮景象,时间与暮色沉浸在一篇白茫茫里,停滞了很长时间,周围没有人走进也没有人走出。然后时间突然像鸡蛋一样被敲碎了,下班的人陆续走了进来开车回家。正前方的车打开了车灯,左转离开了停车场。


旁边爵士酒吧开始了今晚的演奏,几个年轻男人走进停车场玩起遥控小汽车。Reskate作品被夕阳照亮了,《联结》在B10 LIVE House背面的巨大墙面上绘制了渔网,太阳落下后鱼的形态便涌现出来。

一只白色瘦脏野猫从我身后不慌不忙的路过。黑色路虎猛踩油门冲到了我的左侧,车体刚好挡住了Reskate作品的四分之三。黑色的车体在旁边散发着热气,车身发出了嘶嘶的空调的冷却声、管道流淌着水流的声音。


公共艺术的发声有史以来都伴随着一定的阻力,也许因为它更直接介入到了都市生活中。它要足够直观有力恰到好处,有时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停车格的四根线围住的空间,发生了一次简短而有力的对话。正如策展人朱德才所述,非着力“宏大叙事”,更关注“微小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