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人敢摧毁曼·雷的墓碑,亵渎艺术家与妻子的亡灵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2993   最后更新:2019/04/11 14:21:33 by 欧卖疙瘩
[楼主] 陆小果 2019-04-11 14:21:33

来源:扉美术馆


“无界艺术季”是一个创造艺术与生活无界相连的季节,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把艺术植入社区和生活中,使民众与社区融入到艺术中,用艺术的方式重新构建邻里关系。让艺术深入生活,使社区成为一个无界的博物馆。扉今天为大家介绍参展艺术家李巨川的参展活动作品《广州反特电影放映计划》。

艺术家自述

———

广州和广东地区曾经是我国对敌斗争的前线,因此,一些最为著名的经典反特电影都以广州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些电影不仅因情节惊险而脍炙人口,也因其对广州城市与广东地区特有的地方特色的表现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

这个计划是每个周末晚上在卫生健康委员会大楼前的广场上以露天电影的形式放映故事发生在广州或广东地区的反特电影。同时在广场两侧的围墙上张贴这些电影的海报。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大楼前广场的日间停车场,夜间电影院

艺术季期间曾两次放映1963年由卢珏导演的剧情侦破类电影《跟踪追击》

夜幕降临,卫生计生大楼前广场摇身一变成社区街坊们的露天电影院,共同回味经典老电影。

▲与露天电影院隔街相望,便是热闹非凡的菜市场美术馆。

创作过程

▲艺术家李巨川与志愿者共同创作老电影海报

▲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大楼前广场围墙上张贴手绘电影海报

广州老电影放映队于现场调试设备

过往作品

▲《李巨川:1968记忆》 空间装置,2018

▲作品现场,时长:一分钟


两个安装在塔楼天台上的探照灯,以自动巡航方式持续工作,从每晚六点到次日凌晨六点,一直持续到展期结束。

▲《南方公路》 单频道录像,2013

我搭乘朋友的车沿广深高速从广州驶往深圳,一台摄像机记录了沿途的景象,电影《秘密图纸》(1965,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郝光)的声音伴随全程,当电影结束的时候,车开到了深圳的一处海边。我少年时代从这部电影第一次知道了“深圳”这个地名,这部故事主要发生在广州的电影,最后十分钟情节,是国民党女特务从广州逃往深圳,试图从此地越境外逃,最后在到达深圳的一处海边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解放军边防人员和公安人员俘获。现在,我将两个不同的时空重叠在一起,希望由此呈现出中国珠三角地区在社会与地理景观上的一种巨变。

《建筑测量:24层楼到底有多高?(纪念陈宝莲)》 七段单频道录像,2003-2006

这个计划的产生于香港影星陈宝莲在上海跳楼身亡的事件。我关心的问题是: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已成为一种象征符号的高层建筑,对于一个都市中的个体生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身体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希望将这一抽象符号还原为一种与我们身体直接发生关系的物质性。我希望通过一种时间上的经历,呈现出24层楼对于我们身体来说的高度。

李巨川

1964年,生于湖北沙市。曾先后任教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和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现居武汉。1986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系。1990年代起,以行为、录像、照片和场地装置的形式进行建筑实践,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演讲、教学和展览工作。2001年,编辑非正规出版物《建筑学简报》。2002至2005年,在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主题为“身体与建筑”的教学实践。2010年,与武汉艺术家共同发起“每个人的东湖”艺术计划。2016年,担任首尔国际实验电影节(EXIS 2016)评委。

[沙发:1楼] 陆小果 2019-04-11 14:42:49

来源:扉美术馆


俞睿 | 悬挂的旧鸟笼组合而成的栖息地


“无界艺术季”是一个创造艺术与生活无界相连的季节,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把艺术植入社区和生活中,使民众与社区融入到艺术中,用艺术的方式重新构建邻里关系。让艺术深入生活,使社区成为一个无界的博物馆。扉今天为大家介绍参展艺术家俞睿的作品,参展作品是俞睿首个大型装置作品。

艺术家自述

———

《竹丝鸟鸣》是一件于竹丝岗社区三角公共活动区域,由旧鸟笼口对口互通而成的直径8米的环形装置。

竹丝岗社区居民多有豢养爱宠鸟的习惯。将收集的大量旧鸟笼修补改造,使鸟笼口对口,连接组合成一个穿插树中的正圆形构建物,固定在相应的毛竹圆环内。由于环形鸟笼空间,鸟儿可以在笼内连续游走,此作品将单一鸟笼空间扩大至环形的多个鸟笼空间,虽樊笼亦有巷,呈现城市社区中动物的活动区域,与下方的人类的三角形社区活动区域形成比对。

公共区域原摆放快递箱、变卖家具纸皮之处,在作品完成后更多街坊邻居、务工人员、学生及附近医患常在此活动休闲,用毛竹、竹篾和鸟笼制作的环形装置形成的新社区氛围,使得人们在拥挤生活中得以静心聆听城市鸟鸣变成可能。

在社区中创作时间并不很长,但是之于我是一个印象深刻的过程,如何将个人的感知和认识付诸成形并在公共区域呈现,如何在白盒子以外的聚所落地作品,都是本作品在实践和尝试的。艺术家和社区居民的相互好奇、持续交流和相互需要,使这个作品在开幕时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客体经验的丰富性使作品在原有的内容上走得更广。

我希望作品来自“此时‘”此地“的与我有关的真切触点,艺术家的工作除了给未知一种形态,也应当思考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竹丝鸟鸣》  旧鸟笼,毛竹竹片,铜丝   2018

▲竹丝岗居民与作品《竹丝鸟鸣》的日常

▲《竹丝鸟鸣》 细部图

▲《竹丝鸟鸣》在春节前有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景象,再显艺术融于社区的独特魅力。


创作过程

▲作品概念方案效果图

▲艺术家与工作人员一同清洗、修补从竹丝岗社区居民家里收集的鸟笼

▲布展过程

▲作品结构搭建


过往作品


▲《机要兆》 ,古籍七册|算命app|彩色喷绘|视频,2017  

电脑故障而偶然得到700张故障图及1h视频,故障图像和龟裂纹一样是自然产生的特殊纹样“兆”,将这些图像放入百度搜图引擎,用引擎里出现的最近似图像的名称命名故障图片,得到网络给予的“兆辞”,赋予故障图像即时的赛博的文字释义,制作占卜算命用的古籍和app。作品希望解除新媒介给人带来的失语和冷感,将新媒介文化重新纳入传统的文化习惯,破除赛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界限。

▲《作废印》 视频及喷绘,2017

于网络购得一枚刻着“作废”的老印章,作废印扣在水的表面进行冷冻,得到盖有“作废”两字的冰块。将冰块放在日常温度(0度以上)时,可以观察到冰的消融,“作废”字样也逐渐消解,盖章失去实体,印的权力在面对自然时变得“作废”了。表现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消解,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同时用“作废”作为元素,废旧利用形成即像新媒介图像、也像民族传统图案的《花章》,讨论不同时代下文字图案的更迭和使用,创作一种带有民族美感的新媒介图形。

▲《花章一》 喷绘,尺寸可变,2017

俞睿

1990年生于海南,浙江杭州籍贯

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板凳:2楼] 陆小果 2019-04-11 15:01:16

来源:扉美术馆


箭厂空间 | 女子噪音台



艺术家自述

▲开幕日女子噪音台的演出

作品《女子噪音台》是一个适用于女性身份认同的个体录制噪音音乐的音响工作室,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它独特的参与方式体现了箭厂空间的核心理念,并以重新构建的形式将它推广到更远的地方。作为起源且根植于胡同的独立而另类的艺术空间,女子噪音台亦可视为扉美术馆展厅内的一个自主的创意空间。箭厂的宗旨是为艺术家提供不同的场景进行实验;而女子噪音台则为非传统的创意追求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空间。

女子噪音台的尺寸和实体模仿箭厂在胡同里的门面,噪音台朝外的墙与箭厂在北京的门面相仿,包括可以看见里面的窗户。无论是胡同,还是录音台,都必须从一个小小的后门进入空间内部。概念上讲,箭厂是个根植于旧城中心的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的存在,它无法与相邻的建筑归为一类,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则。相对于画廊里的其他艺术品,女子噪音台亦呈现为离经叛道、色彩鲜艳、特立独行的孤立结构。这种孤立是字面上的,隔音墙令周围的声音无法进入这个空间。空间内音质的变化让人得以放松休整,分隔出一个适合发挥想象力的保护性环境。

▲女子噪音台内部

女子噪音台是为录音而设计,但它也可以用于实验、合作、非正式表演、小型聚会,或者只是作为休憩的安静地方。除了配备录音设施,女子噪音台还开通了播客,可以上传录音到公共平台。女子噪音台希望通过这个网上平台扩大在录音室里展示的行动和声音的影响力,让这些通常被忽略的非主流的反响得到更多公众的关注,为这些少被人听见的声音和调查提供一条通向外界的管道。

▲乐队于女子噪音台内录音

创作过程

▲初步构思建模

▲箭厂空间(何颖宜、王卫)在扉美术馆讨论录音室模型


▲布展过程

▲调试设备


过往作品(展览)

▲ 《会所》The Meeting Room

▲《小芳》Xiao Fang

▲《栅栏》Fences


关于箭厂空间

箭厂空间是2008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家独立运营的另类艺术空间。它坐落在北京市区中心的一条小胡同中,由一个临街的店铺改造而成,主要展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特定现场装置和项目,并且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路人展示。

箭厂空间较小的展出面积(15平方米)体现了一种经济性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推动不同文化语境和观众群体之间的艺术合作,探索与实验。我们致力于以一种临时性的方式展示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和箭厂空间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并由此对我们周遭环境和日常经验中的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进行回应。

▲箭厂空间位于北京的胡同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