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商业社会?徐震说:需要被消费,但不能被消化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2039   最后更新:2019/04/02 11:27:10 by 小白小白
[楼主] clclcl 2019-04-02 11:27:10

来源:打边炉DBL



撰文:钟刚



1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也许是中国最有使命感的一个双年展。它被赋予激活城市灰色地带的重任,主展场在深圳的南山区和福田区这两个中心城区的闲置厂房、巨型广场以及城中村之间不断移动,通过双年展事件推动着深圳城市空间的活化和更新。


UABB就像一名“城市针灸师”,每两年出一次诊,奔波于深圳的街头巷尾。今年,他的诊断对象是福田高铁站

正等待被激活的福田高铁站


福田高铁站,这个亚洲首屈一指的地下高铁站,有21个足球场那么大,设计年发送旅客约1940万人。但尴尬的是,由于始发列车太少,它虽然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却没有多少存在感,途径和始发列车过少,直接导致很多功能的闲置。而这一届UABB则计划在它的闲置空间举办新一届的双年展,让我们得以探秘那片布满灰尘的地下城市。


和UABB进入城中村做双年展一样,今年这一届,应该也是国内第一个在高铁站举办的双年展。当其他城市的高铁站都在贩卖鸭脖和兰州拉面时,深圳却得到一个机会,在这个不可能发生双年展的地方举办双年展。


一个市中心的地下世界,一个高铁站的寂静地带,一个声势浩大的双年展,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又一次再现了“UABB效应”:在一个出乎意料的展览地点,举办一次具有社会效应的大型双年展。

红色图示所在位置为福田高铁站,位于深圳城市中心最核心的地带,寸土寸金。


2 这一届继续有三位总策展人。他们分别是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建筑师、工程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教授,他同时也是该校“可感知城市实验室”的负责人;工作和生活在深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董事长及总建筑师孟建民先生;工作生活在米兰的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


作为唯一一位本土的建筑师,孟建民先生在深圳有大量代表作,这位在邓小平南巡后辞掉东南大学教职,来到深圳从事设计实践的建筑师,是首次以总策展人的身份,为这座他非常熟悉的城市空间注入他所构思的“内容”。


和上届明星设计事务所都市实践一边做改造一边策划展览内容的工作方式类似,这一届UABB,大家也都很期待孟建民先生怎样在一个新的领域施展他的才华,延展他的个人思想和价值。



3 在昨天下午的发布会上,我拿到UABB精心印刷和装订的新闻手册,在孟建民先生和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共同负责的“城市升维”板块的理念阐述部分读到这么一段建筑师对双年展流行趋势的描述,呈现了他们对建筑双年展越来越“艺术化”的发现:


当今的建筑展或大型建筑双年展,在理念和运作方式 上,皆有所变化。为了让观众,尤其是那些非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更好地理解建筑,建筑双年展变得越来越“艺术化”。展览不局限于简单的设计作品陈列,更强调装置、环境设计、沉浸式空间或情景式体验等呈现方式的创新。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图纸、方案模型并不能满足当今展览的多元表现形式,通过呈现方式的创新来强调设计采用的方法论更是当今建筑双年展的主流。


因此,参展者展示的内容,常常不是他们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项目,而是他们的设计理念。他们把建筑双年展看作是各种不同设计理念的交锋,即使它们很难实现。因此,双年展变成了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建筑理念实验室。


这段描述非常直白地展现了建筑师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所感受到的压力。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在一个双年展上展示图纸和模型是多么的愚蠢,并认为双年展应该成为“最具挑战性的建筑理念实验室”。他们还发现,建筑双年展的“艺术化”,是无法逃脱的趋势。


在沉浸式的展览大行其事的当下,艺术家或艺术策展人对此似乎对此更在行一些。


如果说过去几届的UABB试图和艺术家进行跨学科的工作,今年这一届,他们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艺术家了。


从昨天下午的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三位总策展人中,就有一位主要从事当代艺术批评和策展的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 ,而艺术家蔡国强则被委任为策展顾问。据说不少当代艺术家也正在为这一届UABB紧张工作。

今年的主题是城市交互,分为两大板块,其中科幻作家刘慈欣会参与第二个板块。



4 今年的主题是“城市交互”,根据现场的三位总策展人的阐述,“交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对内关注城市本身的“系统交互”,对外则关注深圳和香港这两个交互城市的发展和迭代关系。


深圳和香港这两个超级城市中心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已经被压缩到了15分钟以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推动,策展团队预言,深港双城会走向“一种深度纠缠的关系”,“城市交互现象必将催发出令人预想不到,同时也令人怦然心动的未来生活场景”。


但这样的乐观表达,恐怕目前只能停留在纸面,此情此景,难道不就是福田高铁站的遇冷境遇,这段境遇残酷地提示出通过高铁所展开的“城市交互”没有策展人预想的美好。


尴尬的交互,正是福田高铁站的业主方希望UABB去扭转和改变的。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我们城市当中会有很多按照城市规划理论,不该走向衰败却走向衰败的地区”,福田高铁站就是这样的所在。但和往届UABB非常不同的是,那些旧厂房等待文创观光客的到来,福田高铁站更需要的不是文创,而是更多的始发列车,更多没有限制的交流。


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一届UABB也许只是在建立了一个强烈的提示,告诉大家这个城市的寂静空间需要被关注,不应该被闲置和浪费。当然正是因为它的闲置,开创了一个新版本的UABB奇遇记。

复杂的工作团队构成,他们怎么协作,可能比他们做处出了什么,一样重要。



5 今年除了有三位总策展人,还有11位板块策展人,合计有14位策展人为这一届UABB工作。暂且不论有多少艺术家加入工作,策展人之间的协作,都成为极具考验的事情,更何况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学科。除了关注他们会做出什么,他们之间怎样合作的,都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已经做到第八届的UABB,除了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展览盛事,同时它还有一个贡献似乎少有人提及,UABB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共享的成长平台,他对这个城市和珠三角地区年轻建筑师和事务所的鼓励,给多领域工作者(包括策展、研究、传播布展设计等)提供的成长机会,都扮演了一台“激励发动机”的角色。


比一本本厚重的展览画册更值得夸耀的成就,也许是UABB和很多人的成长产生了关联,它在这个方面的成绩,比受命激活某个灰色地带更重要,也更有城市未来价值,我们关注城市,城市的核心不就是人吗?

遍布深圳的分展场


6 福田高铁站是UABB的主展场,今年还将有9个分展场,而上一届是5个。由此可见,深圳的众多城市片区,对于UABB这位城市针灸师充满期待,他们希望大型展览能够推动所在片区的更新和发展。


但是,当我们对比2017年的UABB分展场,上一届投入不小的罗湖区已经退出了;上一届作为主展场的南山,今年也没有参与到分展场的联动中。


和国内大部分双年展不同,UABB具有惊人的城市动员能力,当去年的广州三年展通过民间力量调动广州和顺德艺术机构进行联合时,UABB进行的是城市片区级的动员,并且分展场的体量大,投入大,财力雄厚。


无论是深圳的文交会,还是读书月创意月以及UABB,深圳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动员式的联动,是自上而下的,这当然能够形成某种气势,但它是否有一种反向的可能性呢?自下而上,由小到大,保持一定的游击性,呵护小而美,这样的反动员式的行动,也许能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的生长以及生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