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沃尔夫森:江轮之歌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75   最后更新:2019/04/02 08:43:45 by 蜡笔头
[楼主]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 2019-04-02 08:43:45

来源:绝对艺术


人类的基石有很多,但艺术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支柱之一。艺术世界正在探索新技术将会如何改变艺术创作的方式,借助高科技的艺术家何时才能真正地在这个领域掀起一场艺术界的革命?

杰夫·昆斯,《Phryne》


虚拟现实技术即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这一名词由“虚拟现实之父”拉尼尔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VR的诞生已有20年之久,但是直到最近才真正有顶级的艺术家用举足轻重的作品和自身的明星效应,让VR走进艺术界的视野。本文即为大家盘点了近些年采用VR创作的“跨界”艺术大咖名单。



谢扎德·达乌德


艺术家谢扎德·达乌德的艺术实践涉猎电影、绘画和雕塑,将隶属于不同系统的图像、语言、场所以及历史叙述并置在一起。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14届沙迦双年展“离开回音壁”中,达乌德为双年展创作了虚拟现实艺术新作《侵略》。作品包含了两个镜面装置,媒介包括了霓虹灯、壁纸、挂毯、雕塑和印刷,通过虚拟现实的科学技术,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Shezad Dawood, ‘Encroachments’, 2019 (Still). Courtesy of the artist, Jhaveri Contemporary, Mumbai and Timothy Taylor, London


《侵略》基于巴基斯坦两大城市(拉合尔和卡拉奇)的社会现实,静思了有关主权、私有财产和空间政治的概念。达乌德的生母来自巴基斯坦,生父来自印度,他的作品受这种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常对两者的价值观进行分析评价。《侵略》审视了1947年之后美巴两者之间的关系。


安东尼·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这位曾将人体塑像放置于全英各海滩与世界各地建筑物顶层的英国艺术家这次准备“向着月球进军”。日前,葛姆雷与耶鲁天体物理学家Priyamvada Natarajan合作,共创了其第一部虚拟现实作品《Lunatick》,旨在重现在月球表面行走的感觉。


安东尼·葛姆雷,《Lunatick》,2019


“我的创作一直致力于探索身体作为一个处于空间中的物体与身体作为一个包蕴无限空间之场所的辩证关系”,葛姆雷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我们最近的邻居是月亮,而这个项目便可让我们将月亮视作一个太空中的已知物体加以体验,并让我们一探其广阔空间与其陨石坑之山脊与山谷。”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也难逃VR的诱惑,其个人首件VR艺术作品《上升》在去年的香港巴塞尔期间展出。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总是基于时间,艺术家利用她自己与公众的身体为画布,通过作品《上升》,艺术家的“在场”被升华到新的维度。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制作 VR 艺术作品《上升》过程中


在作品《上升》中,将头戴VR设备的观众带到了汹涌上升的海平面上,并标志性地“走进”艺术家的虚拟私人空间,亲眼目睹渐渐升起的海平面从阿布拉莫维奇的腰间上升到她的脖子。被“困在玻璃水舱”中的艺术家在观众的耳边发出求救声。观众每做出一项减少碳排放的承诺,玻璃水舱中的水位就会下降一分。假如观众没有做出任何承诺,水位会持续上升,直到这个虚拟的阿布拉莫维奇溺水而亡。

《上升》在2018香港巴塞尔期间展出


阿布拉莫维奇表示:“通过VR艺术,能够用科技激发人性中的怜悯,从而审慎思考全球气候变迁这一重大的议题。《上升》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人的苦难,从而受到心灵上的巨大冲击。用人体能做的行为艺术十分有限,艺术家甚至在表演中有丧命的危险。但有了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就可以无限制地实现他们的想象。”


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近年,卡普尔也开始接触VR并实施创作——《在自身中坠落》是艺术家第一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的作品,带领观众坠入了自己的肉体之中,探索了人体内在的神秘体验。在一连串由血液、肌肉和骨骼交织而成的隧道之中,观众深深地浸入现实中难以体味的一场未知的冒险,仿佛在异次元空间中迷失了自我。此次作品中的配乐由艺术家的儿子Ishan Kapoor创作。

安尼施·卡普尔,《在自身中坠落》,视频截图


《Into Yourself, Fall》带给了体验者一场感受人体的旅程,通过这件浸入式媒介来感受坠入自我身体的感觉。这件作品旨在模拟在人体中沉降的眩晕感,描绘一场人体内迷宫般的自我运作。


杰夫·昆斯


作为现当今最著名、最有争议和颠覆性的艺术家,杰夫·昆斯在经济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同时,对于他的“政治污点”,“商业导向”、“市场驱动”、“天才推销员”的指责同样不少。

头戴 vive 显示器的杰夫·昆斯


对于艺术界的新趋向,他也表现出了兴趣:其首个VR艺术作品,使用了他在洛克菲勒中心门前的那尊充气雕塑《坐着的芭蕾舞者》的形象:他记录了一个纽约市芭蕾舞团演员的作品,让头戴显示器的观众“一边随着芭蕾舞演员翩翩起舞,一边穿过一个宁静的花园”。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VR的魔力连鬼才级的当代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也不能幸免。2017年末,Acute Art在HTC Vive上发布了一款号称是世界上第一座VR博物馆的应用程序,这其中展出了埃利亚松的《彩虹》。在一个虚拟的房间般大小的空间中,彩虹会根据观众站的位置而不断改变,这件作品为艺术家和Acute Art公司共同持有。观众需要支付每月9.99美元或是每年29.99美元的费用才能欣赏这件作品,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准备VR设备。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VR艺术作品《彩虹》


而对于埃利亚松而言,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雇佣了数名程序员,合作是他创作的关键。埃利亚松表示:“我对于在不同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颇感兴趣,但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必须是人们可以随时访问的。媒介的进化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我很难仅着眼于某一种特定的解决方式。”


保罗·麦卡锡


保罗·麦卡锡不仅是洛杉矶艺术圈的常青树,也是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艺术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充满实验精神的艺术实践审视着传统艺术表达的缺失之处,对当代文化,尤其是充斥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和主流媒体价值观的黑暗面进行着曝光。

保罗·麦卡锡,《C.S.S.C. Coach Stage Stage Coach VR experiment Mary and Eve》


保罗·麦卡锡的VR作品《CSSC VR experiment “what isyour name?” 》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堕落的景象,集中表现了用Scott Indrisek话而言就是“迅速复制了一群女性形象在漫步、骚扰对方或是相互虐待”的景象。


喻红


《她曾经来过》旨在让观者追随一名女性角色的年华流转和生命轨迹的向前推移,将意识回溯到历史本身。作为艺术家喻红的首件虚拟现实艺术作品,据她透露,室内的场景设置全部源于自己记忆中曾经居住过的房间。

喻红《她曾经来过》2017年 ©喻红和科拉当代


《她曾经来过》涵盖了当代、文革、明代到红山文化晚期四个时空,每一个场景都以管窥的方式进入室内场景,每个场景都由喻红手绘完成并被改编成虚拟现实,她一直以来所秉承的纪实性具象语言,将人物形象和场景的物理质感通过VR技术手段与超现实的原始意象及梦幻元素并置。


喻红《她曾经来过》2017年 ©喻红和科拉当代


在喻红看来:我的创作仍以平面绘画为主,在平面绘画中,探讨维度时间等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VR 这一媒介的特性强制你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只是从平面到虚拟空间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


乔丹·沃尔夫森


在过去的十年中,乔丹·沃尔夫森以其对视觉与思维具有双重震撼力的作品成为美国最令人兴奋的艺术家之一。在2017年初的惠特尼双年展之上,沃尔夫森曾经以一件《真实的暴力》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这件VR艺术品改变了人们在博物馆或画廊中欣赏艺术的方式,让人与艺术之间的交互从被动的欣赏进化为主动的参与。

乔丹·沃尔夫森,《真实暴力》


不过沃尔夫森却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想我对传统意义上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没什么兴趣。我的确做了一个VR作品,但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反VR’作品。”

2017年惠特尼双年展上,观众通过VR设备观看乔丹·沃尔夫森的《真实暴力》


随着技术的革新,艺术的表达方式被不断突破,假如几万年前的岩画是当时的虚拟现实,那么今天的VR已开拓出艺术新的栖息地。随着这项技术愈发成熟,观众的体验以及艺术家的创作都将愈加富有自主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