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德艺术公社(招租)
发起人:690789335  回复数:5   浏览数:1328   最后更新:2019/03/30 23:05:36 by 690789335
[楼主] 达达达 2019-03-30 12:57:05


造物的“维度”

——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简评李海达雕塑作品《两个石头,两个灯泡》


古往今来,艺术家将个人关于时代的观察、体验、反思以及强烈的个性灌注于作品之中,使得艺术以无畏而夺目的态度在公共性、艺术性和批判性之间达到平衡,成为人类证明自身存在和反思世界的重要方式。艺术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其艺术性的显现和美学价值的生成,但唯有将艺术作品纳入公共文化领域、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使其产生公共效应,艺术公共性和批判性的能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

雕塑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可能性,跨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的潮流,但艺术作品不应仅仅呈现科技成果所促进的艺术语言和媒介的更新,不能一味以顺应的态度迎合科技发展,不能沉湎于科技工业之中,更要显现出对于科技的内化运用,显现出对于科技工业体系的反思与求索,最终达到对人的关照。在现代化的视野之下,在自然造物和人类手工业造物之上,科技工业和艺术品成为人类最为强大的“造物”。

蓝色龙门架,两台电机,两块石头,两个灯泡,若干电线,是李海达雕塑作品《两个石头,两个灯泡》的全部构成。两台电机将龙门架的顶杆作为轨道,同时运转,从两边向中间挤压,牵动悬挂在电机上的石头荡起,当石头即将撞破中间灯泡时,电机的运动戛然而止,继而向两端运动,周而复始——尽管石头并没有切实碰到灯泡,但被悬挂的亮起的灯泡下方,一颗破碎的灯泡被置于地板之上,似乎预示着观者无法亲眼得见的某种悲剧性的结局。雕塑装置的运转伴随着机械巨大的轰鸣声,两块石头荡回龙门架两侧时造成整个龙门架的颤动,瞬时力量感充斥整个雕塑作品、充斥整个雕塑作品所在的空间。在观者注视和等待电机运转的时刻,艺术作品提供的临场感、参与感和未知结果带来的压迫感发挥到极致。




李海达雕塑作品《两个石头,两个灯泡》

李海达作品的创作方式不同于传统雕塑的“雕”与“塑”,其将工业现成品进行组合,消解了龙门架、电机、石头、灯泡、电线作为现成品的熟悉感和作为工业产物的冰冷感,而重新构建了其作为艺术品的临场的新鲜感,完成了“功能性物品的美学化和美学符号的功能化”。李海达将科技工业的原理内化在作品之中,科技工业制品成为体现艺术观念的手段。冰冷的程式化的机器,和作品带给观者的多元的切身感受撞击在一起,理性和感性的联结促成了艺术观念的生成。龙门架、电机、石头、灯泡、电线不是艺术家的造物,但《两个石头,两个灯泡》成为了艺术家的造物,艺术品所显现的,是人类以具备强大能动性的主观能量改造客观世界的努力,艺术品是人类证明自身存在和价值这一维度上的“造物”。

这件作品创作的出发点来源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我以前出过车祸,两车相撞,我就是中间的灯泡。后来左股骨骨折,身上还有其他划伤和撞伤,小腿割伤,头部淤青,至今身上还有长达30厘米的手术伤疤。”李海达用可能遭到石头撞击的灯泡自比,人类在科技工业蛮横的力量之下避无可避、无所遁形,偶然性和悲剧性的生成有据可依。艺术家将自身真实经历和个人化的体验投注于作品之上,强烈的情感流溢在深刻的思考之中,其自述读来直教人感动万分。当艺术家将个人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态度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带给公众,在艺术家公共文化身份生成的同时,艺术品的公共效应、批判价值、人文气质也不断地涌现出来。

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从根源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阶层的流动、生活方式的变迁、艺术题材与媒介的流变都与其息息相关。而当科技工业将触角伸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作为个体的人被纳入整个时代之中,冗杂而强大的科技工业体系改变了人感知世界的方式,人所处的世界被电子化、图像化,其将个人生活切割成破碎的片段,造成了人的异化和情感的缺失——正如可能会被石头撞破的亮起的灯泡——但如今危机与矛盾也成为当代艺术的主题,成为当代艺术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对象。

雕塑装置艺术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立场上、在艺术与科技跨学科交流的可能性上、在以公共文化的立场对科技与艺术进行批判的角度上,较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具备更大的优势,因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时常面临着不相匹配的矛盾或形式大于内容的危机,艺术作品的“物性”有时制约着艺术观念的生发。但雕塑装置艺术能够使形式本身成为内容,完全化解形式和内容的纷争。内容、观念、意义往往随着形式的探索和建构而来。在三维空间的形式语言中,雕塑装置艺术能给观者带来丰富的体验。《两个石头,两个灯泡》正是这样一件雕塑装置作品,其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其价值在“剧场化”(theatrical)的艺术观念中突显出来,“剧场化”的达成基于观者、作品、展览空间三者的互动关系,三者形成整体性的联结。在被观看的过程中,在观者的注视之下,艺术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完善。观者的临场感受——关于石头撞击灯泡的不安,关于破碎的灯泡预示着的偶然性和悲剧性,关于石头撞击龙门架的颤动和轰鸣——生成了《两个石头,两个灯泡》的“剧场化”艺术价值。也赋予了雕塑作品的观看以仪式感,更使观者回到场所,亲临现场,以身体性的感受方式来认识世界。在此种层面上,艺术的公共参与度提高,艺术的公共性被更好地发挥出来。

《两个石头,两个灯泡》以将科技工业元素纳入艺术语言的手段进行了对于科技工业的反思和批判。电机和石头象征工业力量,而灯泡是易碎的闪光之物,装置运行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成为了不安的征兆,在可能造成破坏、可能灯光熄灭的压迫感中,艺术家表达了对于科技与生活、艺术的关系的反思,也将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完成了自己的“造物”。

艺术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倒影,而力图用主观性和主动性关怀人类自身、提供新的思考。尽管其难以完全跳脱时代和社会的框架,但我们需在科技发展和机械复制技术滥觞给艺术的语言媒介、观看方式、传播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时对变化加以审视并及时做出反应。当代艺术不可失之批判性,也势必要对社会产生“启迪”和“引领”的作用。


装置作者:李海达

文章作者:汪子欣

作品展览经历: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年展、原美术馆《转角的风景》|(1.13——3.11)

作者联系方式:13883530024(微信同号)


邀请你看《两个石头,一个鸡蛋》,点击链接观看, 不负好时光https://url.cn/5sTA0d4?sf=uri(上腾讯视频看热门大剧,下载客户端->【http://dldir1.qq.com/qqtv/qt/QQliveSetup_20_617.ex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