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明:今天,后来成了节日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2090   最后更新:2019/03/28 13:49:25 by 开平方根
[楼主] colin2010 2019-03-28 13:49:25

来源:艺术中国  鲍明源


展览现场


如果要去一个你从未到过的城市,你会怎样认识它?是预先规定路线、按图索骥直奔主题,还是从那里最普通的一个角落开始闲庭信步?德国艺术家弗兰兹·艾稞曼是个非常喜欢游览的艺术家,他经常地在全球的城市游历,并记录下感受,在他的画室里用抽象的形式和艳丽的色彩,展现了人与环境的情感邂逅。

弗兰兹·艾稞曼的油画《狂野森林》(2012)、墙画装置《穿越森林1》(2019)和油画《无名商店》(2019)


2019年,弗兰茨·艾稞曼的个展第一次走进中国内地、来到北京,艺术家本人也继1990年代初之后,第二次来到亚洲进行游历和创作。3月21日,位于798艺术区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带来艺术家的一批新作,展现了他在抽象艺术中的新探索,也展示了他对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感触。距他上一次在香港的个展,已经过去了11年。

艺术家弗兰兹·艾稞曼(左一)为媒体讲解展览


弗兰兹·艾稞曼1963年生于德国,因为留学的机缘,艾稞曼的艺术生涯恰巧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香港,他的创作方式看起来十分令人羡慕,因为从那时起,他开始花费大量时间旅行,并在脑海中规划他所到过的地方。这样,他也不断建构着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地图”。地图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极为有限的模拟,因为一张画满“道路”和标记的纸并不能代替我们对环境的全部感知,每当我们身处现场,自然会用它无限的细节和故事来唤起我们的情感,比如上中学每天走过的那条路,彼时的记忆与此时的怀恋叠加在一起,构成我们对一个场所的全部想象。

弗兰兹·艾稞曼《倾盆大雨》布面油画 260×540cm 2014


在旅途中弗兰兹·艾稞曼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一部相机,他走到哪就画到哪,也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按下快门。一次旅程下来,他已经积攒了一些图片和纸上作品,他的速写本上记录的并非是风景的如实描摹,而是他身处那片土地上的情感状态。作品是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他此时此地对情景的感受。有时他会在现场迅速完成作品,也有时候他会收集很多信息,把他们与感受一同慢慢沉淀,在画室中深思熟虑后表现出来。

弗兰兹·艾稞曼《无名的风2》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弗兰兹·艾稞曼《无名的风1》(局部)特定地点墙画 尺寸可变 2019

《无名的风1》(局部)

《无名的风1》(局部)


气味、声音、图像、情绪、事件……当我们回忆起一件事时,这些要素都会一齐迸发。在艾稞曼的作品中,这些感官碎片被一点点拼接起来,形成一种类似记忆运作的结构。而此次展览本身,就搭建了一个记忆的“广场”,作品与作品通过布展期间完成的墙绘联系在一起,在整个环境中又扮演各自的角色。展览入口处的《男孩》与《女孩》正是这个空间的参与者之一,他们把观众介绍到展厅中,遇见巨幅作品中的 “森林”与 “商店”,在其对面的《倾盆大雨》又渲染了天气,我们甚至可以嗅到山雨欲来之时,空气中弥漫的泥土与雨水混合的味道。

弗兰兹·艾稞曼《无题(男孩)》布面油画 70×50cm 2019

弗兰兹·艾稞曼《无题(女孩)》布面油画 70×50cm 2019

弗兰兹·艾稞曼《狂野森林》布面油画 260×540cm 2012


除了抽象的色块和建筑物形象外,我们很容易被画面中飘逸的线条所吸引,这些线条有的是由画笔饱蘸颜料均匀地舒展开来,也有的是铅笔刻写在纸上的笔直的细线,由一个空白的中央向四周散射。线条的灵动与本身柔软的质感不仅丰富了画面、缓解了方形色块与平面的单调感,它们更是艺术家认识城市的重要方法。这些穿行的、随机的线条正象征着艺术家在城市中的游览路径,它们松弛,随机,能与其周边充分地发生关系。作为一个行者,艾稞曼补充道:“如果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好一些的话,那么这将大大增加人对城市的感知深度”

弗兰兹·艾稞曼《穿越森林2(罗马/伊斯坦布尔/纽约/北京)》纸本综合材料 94.5×74cm 2019

弗兰兹·艾稞曼《穿越森林2(罗马/伊斯坦布尔/纽约/北京)》局部


《越过山丘》系列和《无名的风》都是艾稞曼在北京的工作室创作的作品。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艺术家不仅展示了繁华商业区的高楼,还用照片记录了郊区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图景。在平房的门口,有几辆老旧的摩托车停在路边,有的是居民的门窗,还有的是广告牌、小店和建筑工地。其实,所谓“城市”也是一个不断流动的概念,正是因为无数的生活细节,我们对城市的情感也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城市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场所、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居所,也是往事和历史。新与旧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时间在城市中的不同概念。这也是艺术家对“城市化”这一课题的思考。

弗兰兹·艾稞曼《越过山丘1》纸本综合材料 94.5×74cm 2019

《越过山丘1》局部

《越过山丘1》局部


然而,作品的主角都是抽象的线条、建筑物。除了作品的标题外,我们很难见到“人”的存在,人都到哪里去了?这城市中最富有魅力的一部分?艾稞曼机智又认真地回答道:“‘人’在我的作品中是缺席的,在这个展厅构建的空间中,观众就是我的作品画外的部分。我并不想在作品中制造一个人的镜像,因为我不想去定义每一个个体的人”。

弗兰兹·艾稞曼《奇怪的灯》特定地点墙画 尺寸可变 2019

弗兰兹·艾稞曼《货物》布面油画 260×540cm 2009

弗兰兹·艾稞曼《货物》局部

《货物》局部

《货物》局部


艺术家曾为德国地铁设计过公共空间装饰,他极为注重作品展示的场所和其公共性。因此,“关联”也成为艾稞曼在布展中所强调的理念。展览空间被有机地联系起来,画廊展厅的两个入口,被艺术家装饰成了两个巨大的拱门,墙面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现场创作的。与其说艾稞曼在解构地图,不如说他也不断地在空间中重建着地图。他把展厅中央的空间叫做“广场,而他的墙绘直通二楼展厅,环绕的粉色线条正如开幕当天春分的暖风,将观众的思绪引向深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的纸上作品。据他所讲,纸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他主要创作尺幅巨大的油画作品,但只有纸能够陪伴艺术家跑遍世界各地,使他得以在现场创作。这样,不仅作品展示的形象具有意义,纸上作品本身也承载着意义,它们是现场的见证者。另外,纸上作品还可以不断延续,始终保持着开放的状态,艺术家在展览开幕前一天,还在完善着它们。

弗兰兹·艾稞曼《房地产先生》纸本综合材料 78×58cm 2019

《房地产先生》局部


因为有了观众的参与,他的作品便真正地像一座他去过的城市那样,不断地为每一个路过它的人赋予特殊的意义。这一切都始于“关联”,这也正是打开作品的意义所在。《无名商店》的画框上挂有几根五彩斑斓的铁条,艺术家介绍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收集当地的一些挂饰或纪念品挂在上面,这样作品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展览的整体既像一个巨大的装置,也像一座艺术家建构的城市,让每一位过客都留下足迹,带走记忆。

弗兰兹·艾稞曼《无名商店》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展览部分作品

弗兰兹·艾稞曼《大帐篷》布面油画 195×150cm 2019

弗兰兹·艾稞曼《错误的钟表》 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9

弗兰兹·艾稞曼《船货2》纸本综合材料 66×102cm 2019

《船货2》局部

弗兰兹·艾稞曼《蓝图》纸本综合材料 78×58cm 2019

《蓝图》局部

《蓝图》局部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船货1》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大帐篷》


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