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之外 | “8102——与现实有关”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621   最后更新:2019/03/11 11:12:12 by clclcl
[楼主] 蜡笔头 2019-03-11 11:12:12

来源:燃点


文/ 凌明  译 / 房小然

永续找换店, Précédée 艺术空间,香港,2019年1月17日 – 2月2日

比昨天更多,bottomspace,广州,2019年1月6日至4月7日

衔尾蛇——吃掉自己尾巴的神秘蛇形图案——最早见于公元前14世纪图坦卡蒙墓古老的殡葬文中。在多种文化之中,衔尾蛇的这种自噬行为象征着生与死的循环,首尾相连则可看做前现代对永恒的理解。而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名为熙龙里的小巷里,一家“外币兑换店”店面上方明晃晃的LED构成的衔尾蛇图案则有着不同的含义。橱窗里,两台显示器播放着每日香港深圳间人们成百上千次的来来回回,画面时而聚焦忙着用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手,时而再切换回来。在Précédée 艺术空间举办的展览“永续找换店”就是一家外币兑换处,这里似乎既没有东西买入,也没有东西售出。

叶惠龙, 《永续找換店》(鸣谢:Précédee; 摄影: Harry Chan)

只有小额港币与人民币在反复兑换,这过程貌似永无休止。在香港的语境之下,这行为透着政治意味。作为特别行政区,香港一直在不断与大陆的影响进行博弈,后者则寻求这片自由经济区和民主之地的有序发展。对于内地出生,香港长大的艺术家叶惠龙来说,他每天都要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异质土地上探寻自我的身份。边界两地之所以不同或许仅因为货币差异,艺术家将这种划分的随意性纳入考量的同时,对通常将人民态度和生活经验置于次要地位的经济学进行了嘲讽。作品“永续找换店”指出,香港大陆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也正令彼此相互关联:无论在自我认同还是经济层面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促进了流通,同时亦受到流通必要性的驱动。

叶惠龙, 《永续找換店》(鸣谢:Précédee; 摄影: Harry Chan)

而过剩又会怎样?

bottomspace位于广州,它既是艺术家驻留项目,又是对被其称为“半公共”形式进行实验探索的展览空间,其开幕展——马达蒙的个展“比昨天更多”——收集了当前社会的过剩品。展览地点与很快发展成为某高档社区的街道相连,该地区成为艺术家探索中国40年经济改革开放影响的一个社会缩影。沿墙散落放置有艺术家收集来的各种废品:一辆已经废弃、没有轮子的ofo共享单车,ofo公司现已破产,几十辆ofo自行车散放在街道上,一把巴宝莉格子图案的尤克里里琴和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新资金到位,也要花在新事物上”,如同警句一般的展览文本与贴满整个城市、政府鼓励良好市民行为的口号发生共鸣。一旦消费停滞会怎样?人们对此的胡乱猜疑正愈演愈烈。荒谬的是,正如近来我们越来越多所目睹到的情况一样,尽管人们在谈论围墙、边界和持续的贸易战,但除非事态继续发展,否则我们根本无所适从。

馬遨蒙 (Mathis Altmann),《比昨天更多》, 个展现场照片(鸣谢:bottomspace)

馬遨蒙 (Mathis Altmann),《比昨天更多》, 个展现场照片(鸣谢:bottomspace)

馬遨蒙 (Mathis Altmann),《比昨天更多》, 个展现场照片(鸣谢:bottomspac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