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伟:《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文字幕
发起人:猴面包树  回复数:0   浏览数:1550   最后更新:2019/02/28 11:42:25 by 猴面包树
[楼主] 蜜蜂窝 2019-02-28 11:42:25

来源:立木画廊


卡德·阿提亚 (Kader Attia)

“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

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立木画廊代理艺术家卡德·阿提亚Kader Attia)个展: The Museum of Emotion目前于伦敦海沃德美术馆呈现,阿提亚的作品20年前在敦首次亮相便引发热议“社会活动家”“艺术家”是阿提亚的两个显著标签,在其创作脉络中,阿提亚不断尝试融合这两个定义,通过挑战视觉的作品语汇引导大众再次感受社会的审视,实现大众与世界“真实、基本的对话”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立木画廊香港空间于2018年11月举办了阿提亚的首次亚洲个展:“Héroes Heridos”;阿提亚也参与了2018年的光州双年展和2018第12届上海双年展。阿提亚的影像和特定场域作品阐释了艺术家对“触发及修复”观念的深度思考。


阿提亚的艺术实践丰富多元,涵盖雕塑、装置、拼贴、摄影和影像等,这些艺术实践在“政治”和“诗意”主题中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他创造性地探索殖民主义对西方社会与其他文化的影响,并对西方现代控制体系——西方美术馆学、现代社区建设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批判和挑战。

艺术家卡德·阿提亚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展览中的重要作品深刻地诠释了“修复”观念,并指涉了其“物理性”和“象征性”。这组作品使用了非西方社会语境下的技术和材料来“修复”物件;大型装置和影像作品也进一步探讨了“修复”的延伸——如心理与身体伤害的“修复”、集体与个体创伤的“修复”。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展览“The Museum of Emotion”是一次实验性的艺术转化,阿提亚将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成为视觉创作,同时也将美术馆转化成为一个能够引发、探索甚至是控制观众愤怒、悔恨、悲伤和欢乐情绪的情感回应载体。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卡德·阿提亚

La Piste d’Atterrissage (The Landing Strip),2000 - 2002年

摄影高清印刷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卡德·阿提亚

Rochers Carrés,2009年

摄影高清印刷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本次展览由多哈卡塔尔博物馆、Outset当代艺术基金会、伦敦社区基金会和Cockayne艺术赞助基金会和Yanghyun基金会支持。


“雁过留声、风过留痕”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馆长拉夫鲁戈夫(Ralph Rugoff)与艺术家卡德·阿提亚就本次个展展开对谈,探讨了艺术家长期对“修复”非西方语境下艺术创作题材的观念。

卡德·阿提亚

Untitled,2018年

拼贴、纸板

57 x 36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Q & A


装置The Repair from Occident to Extra-Occidental Cultures(2012年)可以说是你开始探索“受伤”“跨文化修复”观念的首件作品,作品中包括了一些颇具意味的历史图像——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部伤残的士兵照片。为什么会对这个主题,尤其是这一身份视觉标记产生创作的想法呢?

当我在做传统非常“痕割仪式”的期间,偶然翻阅了一战中面部伤残的士兵照片,强烈的视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而我展开了长达7年的调研。通过不同时期数千张的照片研究,我发现士兵面部伤残的修复在战争初期和末期截然不同——初期仅对伤残部位进行了普通医治,而在末期法德等国家的医疗团队不仅缝合伤口,更发明了“修复技术”——他们与雕塑艺术家和油漆匠工合作设计缺失的下颌、制作树脂假体、喷涂肤色颜料,试图“修复”这些面容。当时这样的实践与“现代性的理想化幻想”异常相似,有趣的一点是 “reparare”一词是“repair”的拉丁语源,意思就是回到原始状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史中最为关键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可能也是现代性的一次崩塌。这种对伤残士兵的“修复” 与我们的当下社会也形成了某种暗合——对于医疗美容、抚平皱纹和延缓衰老的执迷,也产生了一张类似当下世界的前史神话般的审视。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这件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传统的非洲雕刻面具,这些面具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被修复过”。你将“面具”和“伤残面孔照片”同时安放在一个作品里,似乎是在建立某种联系,这种组合方式和传达的不安感在传统西方美术馆语境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我希望构建二者的一种链接,传统面具是以一种非现代、甚至反现代的方式“修复”的。在西方社会语境下,“修复”的最高境也是消除所有伤痕,而在传统社会中却恰恰相反:治愈伤痕并留存痕迹,二者对于时间的“承认与否定”深深吸引着我。

卡德·阿提亚:“The Museum of Emotion”

伦敦海沃德美术馆,2019年2月13日—5月6日

图片由伦敦海沃德美术馆、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所以,你尝试对比这两种美学——展示痕迹或者隐藏/消除痕迹。


在研究中我发现大众在观看The Repair from Occident to Extra-Occidental Cultures(2012年)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修复”,也能领悟到“损伤”。其实“修复”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词汇,每一次的“修复”都伴随着新的“损伤”——二者不能分割。

卡德·阿提亚

Reflecting Memory(视频截帧),2016年

单通道高清影像投影,彩色,有声,45分56秒

摄影:卡德·阿提亚。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西方博物馆语境下通常不接受“修复过”的艺术作品,因为残缺的部分一经修复变失去了“真实性”,你的作品提出了一个疑问,即艺术机构如何看待“修复过的残缺”作品。


我曾在美国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里参加艺术驻留项目,当时我向博物馆的人类学家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博物馆数据库中是否有‘修复作品’的类别”,答案是否定的,显然在如此完备的博物馆里也并没有专项收录这样的作品。在驻留中,一位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向我展示了一些罕见珍奇的馆藏的修复作品——一件来自刚果的传统面具,破损处竟然是以牛奶盒内的锡纸修复的。对我来说,这是十分“聪明”的修复方法,也颇具意味。我认为大多数西方人类学家完全忽视了这些作品的象征意义,是一种“西方博物馆学的艺术殖民”。

卡德·阿提亚

Untitled, 2018年

古木制多哥雕像,锡

163 x 50 x 50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与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


你的作品布灯十分戏剧化,作品的呈现也有一种旧时代历史自然博物馆的展示方式。


我希望表达一种讽刺,一种对于现代社会执着于“分类”的批判。现代性和认识论见证了人类知识的确定性形式发展过程。在这样的思想下,某些社会学科对世界划分定论,并宣扬现代比其他社会形态更具优势和领先性,我认为是值得存疑和批判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