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OCAT北京馆“元图像”,面对“图像的爆发”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796   最后更新:2018/12/28 15:57:57 by 陆小果
[楼主] babyqueen 2018-12-28 15:57:57

来源:芭莎艺术  郑杜若


谢素梅《雪国》,让-卢·马耶鲁斯合作制作,高清彩色影像,有声,7'50",循环播放,2015年。摄影与剪辑:阿尔多·齐莫利亚 © 谢素梅 彼得·布卢姆画廊(纽约)、马凌画廊与楚迪画廊(楚奥茨)惠允


作为卢森堡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谢素梅的作品源自她的欧亚文化背景,以及日常的瞬间体验。从卢森堡、柏林、罗马到上海,谢素梅在中国大陆首次个展“谢素梅:安棲”于12月18日登录余德耀美术馆,开启繁华都市中一段诗意且私密的旅程。


“音乐是我的母语”


2003年,年轻的艺术家谢素梅代表卢森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以装置作品《空气调节》一举拿下“金狮奖”,初次在艺术世界崭露头角。对于一个从巴黎美院毕业仅三年的艺术家来说,谢素梅的艺术生涯起点颇高。在被视觉图像占领的当代艺术中,她的作品却常以声音为起点,定格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瞬间。

艺术家谢素梅在瑞士阿尔高美术馆“安棲”展览现场  © 摄影:勒内·罗特利,巴登


谢素梅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来自中国的小提琴家,母亲是英国钢琴家。从小接受古典音乐训练,对她来说,音乐就像是一种本能。“我的母语就是音乐。”谢素梅说,她并不多谈自己的欧洲、亚洲文化背景,而是不断强调音乐对她的影响。她的不少作品都伴随着古典而沉稳的乐声,向观者缓缓道来。



“谢素梅:安棲”展览现场 ©余德耀美术馆


柏拉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图片中的装置作品在静谧的黑暗中独自散发光亮,一如卢森堡和艺术家本人的气息。但当你站在这件作品前,它却在不停地旋转,发出低沉的乐声。人们很容易地沉浸在令人头晕目眩的亮光中,难以抽身。

谢素梅《眩转人生》,让-卢·马基洛斯合作制作,有声动力雕塑、黄铜、玻璃、歩进马达、同步声音系统、底座。作品:95×75×75cm,底座:121×50×50cm,2011年。音乐:吉安卡洛·弗卡洛合作制作。卢森堡Mudam博物馆-让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品,2018年收藏 © 摄影:雷米·维拉吉/ 卢森堡Mudam博物馆


芭莎:从音乐家转向当代艺术家是因为什么?


谢素梅虽然我从小学习音乐,并受到家庭的熏陶,但是我渐渐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被艺术所吸引,视觉艺术给予了我许多灵感,于是我开始用图像表达自己。


芭莎:音乐如何影响你的艺术创作?


谢素梅对于我来说,音乐、声音就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一种语言,与图像、物体一同构成我的艺术创作。我没有什么真正的母语,音乐就是我的母语,声音是我的一切基础,它唤起我对图像和物体的感受和与过去的联结。声音非常重要,但是声音的缺席——“沉默”也同样重要。

谢素梅《漂浮的记忆》,高清彩色影像,有声,12’,循环播放,2009年。彼得·布卢姆画廊(纽约)、马凌画廊与楚迪画廊(楚奥茨)惠允


自然、日常与私密的浮光掠影


“时间”是谢素梅创作的核心之一。她习惯抓住日常中的某一个瞬间带给她的情感体验,试图将这些稍纵即逝的情绪永远留存下来。她细致入微地探索身边的自然与物体,穿过不同的国家地区,一路收集着记忆的碎片,最终将这一段旅程展开在观众面前。


谢素梅《某种结构3(法尔内吉纳庄园)》,影像,3'51",循环播放,2015-2017年。 ©谢素梅 AD画廊(雅典)、楚迪画廊(楚奥茨)与马凌画廊惠允


自然的植物让谢素梅十分着迷,当她掰开一颗石榴时,仿佛看到了一个宇宙。树木、石头、浮萍,这些日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物体,在她眼中却蕴含着生命力和美感。

谢素梅《整个宇宙(石榴)》,新鲜水果、木支架,26×18×4cm,2017年。艺术家与马凌画廊惠允 ©摄影:马凌画廊,“挽歌”展览现场图,马凌画廊(香港),2017年

谢素梅《池塘》(局部),让-卢·马耶鲁斯合作制作,地面摄影装置,2件彩色喷墨印刷装裱于钢板,2块玻璃板。摄影147×118cm×0.8mm(每件),玻璃100×100×1.9cm(每片),2015年。© 谢素梅,彼得·布卢姆(纽约)画廊、楚迪画廊(楚奥茨)与马凌画廊惠允


芭莎:你如何从日常的体验、记忆和情绪中筛选出创作的直觉和灵感?


谢素梅我的工作和生活是连接在一起的,任何一天,某个瞬间,都可能成为我的灵感。就像有一天,我打开了一个石榴,或看见了一个土豆,我被它们的生命力、形式感和质感所惊艳。对我来说,生活中的简单是特殊的。


芭莎:如何看待你作品的私密性与公众观看的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谢素梅我的作品是个人化的,但它们又需要被分享。与此同时,我也有所保留。我所分享给观众的,是对我来说特殊的、私密的东西,我想通过它来谈论事物的本质和人们内心的共鸣。我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私密性。

谢素梅《安棲》(局部),2016年。©摄影:让-卢·马耶鲁斯,“月影谱曲”展览现场照,艺术前线画廊(东京),2016年。艺术前线画廊(东京)与马凌画廊惠允


东西方美学的交汇


从小生长在卢森堡的谢素梅与欧洲文化更加贴近,然而东方文化也不断吸引着她去探索和研究她的作品中不乏东方美学的元素,与她本身所带有的欧洲式的浪漫相互交融,简洁却不失深意。

谢素梅《封手》(局部),木制围棋盘、大理石、丝线、白色台座、棉布,围棋盘:42×46×28cm,石头:4×2cm,台座:250×250×8cm,2014年。艺术家与楚迪画廊(楚奥茨)惠允 ©摄影:让-卢·马耶鲁斯

在余德耀美术馆,谢素梅在地创作了作品《藏石Ⅱ》。它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供石”,古人从这种天然怪石中感悟哲学、借以冥想。这是艺术家对“即已存有”的关注,也是对“存在”本身魅力、不同形态和时间之间的亲密关系的表达。谢素梅挑选出每块独一无二的石头,邀请观者冥想静思。

谢素梅《藏石II》,现成石头置于底座、木、砂,尺寸可变,2018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制作,艺术家和马凌画廊惠允

“谢素梅:安棲”展览现场 ©余德耀美术馆


芭莎:在你的作品中既有欧洲的浪漫主义,也有中国、日本的东方美学元素,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作品?


谢素梅这些元素当然与国籍无关,坦白说,这只是我的自然的表达,但是我意识到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别。当我对一些物体感兴趣时,我会去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和另一半中国血统走得越来越近。

谢素梅《罗马(石榴)》,让-卢·马耶鲁斯合作制作,美术印刷于哈内姆勒纸,装裱于德邦板、美术馆级玻璃、金色木制古董框,40×53cm(框50.5×63.1×4.5cm),2017年。艺术家与马凌画廊惠允


展览名称:“谢素梅:安棲”

时间:2018年12月18日-2019年3月24日

地址:余德耀美术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