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文化基金会2020年艺术家驻留项目开放申请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779   最后更新:2018/12/18 13:17:34 by 服务员
[楼主] colin2010 2018-12-18 13:17:34

来源:立场新闻



「心中想与你,变做鸟和鱼,置身海阔天空裡。」


在无形和有形的战争和边界中,哪裡会是个海阔天空?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的工作就是创造世界(world making)。」杨嘉辉(Samson)以声音作品为人认识,作品围绕战争、疆界议题、对慈善的反思。在这样的一个世代,一个世界创造者,创造的可以是怎样的世界?


那个平日下午,我们相约在Samson的工作室做访问。他的电脑桌面上,有很多张备忘录,记下了不同的关键词,组成一个网,尝试去编织他脑海中的乌托邦。Samson最近在工作室筹备的,是12月的现场广播装置作品,以「那裡会是个天堂」为题,探讨乌托邦这个议题。他邀请了12位他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主义者,在流动广播车裡进行访谈,其中一小时在电台同步播放。


在数十个关键词中,其中一个,是许愿池。就是在商场会看见的那种水池,人们心裡想著一个愿望,向水池内抛下一个金币,作出许愿。

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


幽灵部队


「大气电波广播这个动作本身也有乌托邦的意义,就像将金币抛进许愿池裡。」声音在战争历史中的位置比我们想像中重要。在二战的时候,在美国有一队名叫「幽灵部队」的特别部队,由艺术工作者所组成。其中负责广播的人,会事先录製和混合装甲和步兵等战争声音,在公共场合广播,欺诈敌人。


在前作《夜曲》中,Samson运用电影现场配音技术,为战争画面作现场即兴配音。由战争开始,延伸到乌托邦,是一个两极的讨论,还是一个顺时序的叙述?声音广播是在无形地宣示疆界。「自古以来我们看衝突的历史,大气电波广播是很重要的工具。例如在中国大陆未开放的时候,美国会广播有关民主思想的讯息,以广播作宣传工具。这个历史非常之久。」

艺术家杨嘉辉在 Art Basel 现场演绎《夜曲》

(图:艺术家杨嘉辉个人网站)


「我发出的声音广播能触及的地方,就是我的疆界。」Samson说,而以乌托邦作主题广播,也是在宣示疆界。「在大家不相信对未来有美好想像的时代,坐在车裡12小时,找12个嘉宾,讨论大家似乎不再相信会出现的乌托邦。有些人会觉得很无谓,但这个姿势,就是一种乌托邦的意义。」


不是乌托邦主义者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已的天堂。例如12位受访者中,有些人从事社区工作,有些人从事学术研究。这些人对乌托邦有不同的理解,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岗位上,创造自已的乌托邦。至于Samson呢?「我不认为我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他从事创作也不是存在著要改变世界的本意。他认为作为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会在心裡有一个乌托邦的蓝图,然后会用行动去执行那个蓝图。

《那裡会是个天堂》主视觉


创作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藉口,去专注地思考一个感兴趣的议题。「创作是一个发问的过程,在很实实在在地帮我处理一些问题。创作的过程会逼使自已用不同角度去研究、思想那个议题。就算到作品完成后,也未必有答案,但这也不要紧。」


创作的世界,就是Samson的天堂。

(图片来源:New Arts Power Facebook)


世界会变好  但我们不要急


「也就好像以抛物线将金币抛进许愿池。」Samson形容,每一次创作都是做一个世界。「我不是在创造一个自己希望发生的世界(not making the world in the image of myself),或许这个创造世界的动作,只是表达一种对未来世界更好的一个想像。假如蓝图不按照自己希望的发生,我也不会觉得沮丧。」怀著一个愿景将金币抛到水池裡,我们不一定真的认为事情会如你所愿地发生,但当金币接触水面发出「咚」的一声,本身就会带来愉悦感。Samson说,他的「表达」不是要与人辩论,而只是在行使每个人也有的「表达的权利」。


那么Samson会否认为世界会变得更好?他的答案是正面的。

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


「下一代一定会比现在变得更好」的假定,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物。中世纪的时候,大家都住在比较小的社区或城镇,你不会假定在同一世代中,能看到社会状态的大改变。但工业革命以后,我们觉得,革命好像要简单按个键就开始,说要改变,下个星期就要变好。我们忘记了有些事情是要用一百年、二百年去完成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但我们看未来看得有多远呢?我觉得世界会变得更好,但花的时间比我们想像的长得多。所以不要急。」


「那裡会是个天堂」,那麽「那裡」是哪裡?与其说这个作品是一个答案,不如说是一个问题。甚至乎,这并不是一个作品,只是一个资料搜集的过程,一个发问。Samson提及其中一个对乌托邦的投射,是陈百强在1981年的电影《失业生》中,在置地广场自弹自唱《有了你》。这个世代我们都在不同范畴怀疑过往时代的美好,停止对未来美好的想像。或许每个人的天堂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但同时创造自己的世界,就会找到一个方法「轻鬆自如,同吸清新空气」。


《那裡會是個天堂》

受訪嘉賓:

Sam Elmi,社區領袖
馮美華,獨立藝文工作者
何秀蘭,從政者
黎肖嫻,媒體藝術家
羅乃新,鋼琴演奏家
沈旭暉,國際關係學者
鄧小樺,詩人
曾翠珊,電影導演
胡敏儀,藝術打雜
王惠芬,香港融樂會創辦人

29.12.2018
8am – 8pm
網上直播及重溫
mixlr.com/samsonyoung

7pm – 8pm
香港電台第四台FM 97.6-98.9同步播放

直播車計劃停泊地點:

8am – 11am                            銅鑼灣百德新街附近              
11:30am – 2pm                       尖沙咀海防道附近
2:30pm – 4pm                         旺角亞皆老街附近
4:30pm – 6pm                         深水埗福榮街附近

(確實時間及停泊地點請留意JCNAP Facebook公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