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周捷:未来已来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2178   最后更新:2018/12/11 13:58:57 by 开平方根
[楼主] 聚光灯 2018-12-11 13:58:57

来源:YT新媒体 刘元博


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灰烬覆盖了整个地球的天空,带来的气候影响前所未有,连同中国的云南乃至到欧洲,有数百万的农民因此陷入饥荒之中。在这事件过去几年后,人类便陷入了那似乎永远都无法被满足的现代性之中。摄影却在这时代得到了升华:当代且三位一体,它既是自身的产物,又是演绎者和见证者。今天的艺术家们研究着的世界远比其所描述着的更为宽广,并不只为我们指出事物的关键之处或提供一个明确的道德立场,而是向我们展示足以用于质疑当下和思考未来的因素。他们的工作游走于人类学、纪录和艺术的边缘,打破了政治论点和媒体评论所指向的世界,由此提供一些关于别样世界的另类解读……

2018年12月第14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拉开帷幕,本届摄影年展以“时间之风”为主题,再次聚焦人类未来,所呈现的艺术家项目都可被视作独立的个体,它们自治并有着各自独特的叙述方式,亦可被整体对待而视作一份全球性的提案,而不同项目的议题与美学在其中的相互呼应和回响,正是思考当下与时代之关键。主题之间交叠连锁──股票市场的变动,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景观演变,劳动力和工业世界的变化,经济危机,全球化主义,人口流动,全球化世界中麻木的年轻人,监控,算法的主宰,对生物世界的操纵……一切皆是因素,被写在同一个方程式中。

扬·明葛的《七次日落》取自《一切漂浮在空中,而我们感到眩晕》的第一章节,借用了透纳的绘画与从网络搜集而来的雾霾风景,来自过去与现在的图景被并置并产生出新的意义。现代人类可以说正在经历着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科学家们则把这一时期的转变归结为人类发展进程以来一直希望超越自然的结果。这个新时代的挑战虽然基于客观的物理现象,但同时也归咎于人类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时一种接近于否认现实的惰性。

《一切漂浮在空中,而我们感到眩晕》

扬·明葛《七次落日》展览现场


刘卫的项目《步行到南阁酒店》仍在进行中,作品探索了文化表征如何被建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各种方面被加强。刘卫专注于1950年代直到目前的荷里活电影当中如何描绘“东方”,特别是与香港有关的表述,而这些概念和表述如何在所描绘的城市、地区和民族群体的身份形成过程产生作用。

刘卫《步行到南阁酒店》展览现场

刘卫《步行到南阁酒店》展览现场

刘卫《步行到南阁酒店》


2017年夏天,陈海舒与他的妻子搬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市北城区,这里属于二战后美国驻德军队的军营。作为新的居民,陈海舒与他的家庭通过居住行为体验并实践着居住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功能转变,本项目仍在进行中,陈海舒一边记录着这一地区的日常生活,一边寻找当地报纸巴登州新闻在历史上对卡尔斯鲁尔市驻德美军的相关报道,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群体、不同文化间的共处面临着或相似、或不同的困难。通过这一形式,作品模糊了过去与现在,公共与私密的界限,展现了当下的日常生活如何在这一历史遗留物种重新展开,并产生新的集体记忆。

陈海舒《德国阳台》展览现场

陈海舒《德国阳台》


瑞士,长期以来享有“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的美誉,尤其是对于每一个希望保持金融事务隐私的人来说。然而,中立实际上并不等于和平主义,每一个18-34岁的男性公民都被要求服兵役。瑞士同时是一个枪支国家,世界上第三大武器装备最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也门,在那里人们经常会看到10年前的SIG SG 550型或FAS90型突击步枪 (类似于AK47,但也是为运动定制的)。

那么,人们面临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就来了,即:威胁在什么时候会成为真正的危险?摄影师Salvatore Vitale的项目 How to Secure a Country(如何保卫一个国家)便是为了寻找这个答案。他是一名意大利西西里人,已经在瑞士生活了12年。2014年的时候,当瑞士人民投票赞成了一项广受欢迎的倡议“反对大规模移民”时,Salvatore Vitale作为一个居住在该国的移民,开始觉得有必要研究这一现象了,以便理解这种“为了持续的安全需求”的动机究竟来自于哪里,以及它是如何成为瑞士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的。

Salvatore Vitale《如何保卫一个国家》展览现场


该项目探索了社会、政治和心理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和有些难以捉摸的现象,是如何通过标准操作程序——如培训、风险分析、模拟和监控等,变得稳定和可见的。Salvatore Vitale拍下那些可见的安全痕迹,来展现国家安全措施在实际中的不可见性、流动性和抽象性。通过与瑞士各个机构的积极合作,使得瑞士安全行业背后的复杂性变得更加明显。Vitale的作品也获得了2018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大奖。

Salvatore Vitale《如何保卫一个国家》


策展人胡昊携五位艺术家戴显婧、邓云、谌利、袁小鹏、张之洲带来群展《打扑克的人》。他们将透过一张张的照片,设置事物的形象和图形之间相互博一的牌局,如何在这些微妙的牌局之中,打断、重组,乃至发明图形生成为形象的过程,又如何用图形来挑战、污染,乃至剥夺人们关于形象的经验。色块可以在与相邻形象的协商中自行表意,线条可以成为叙事的能量源,正如透视或者拒绝透视都有可能是一种象征。

打扑克的人 展览现场

打扑克的人 展览现场


由策展人何伊宁带来的展览“在克诺索斯的迷宫中”,通过呈现6位活跃在视觉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的近期作品,来追问一系列与当下人类生存状况相关的议题。何博的作品《三月八日的若干回响》借由2014年发生在印度洋上空的马航事件尝试讨论互联网时代人类关于灾难性事件的认知、传播和回应的复杂观点。姜宇欣《论集体身体》的创作初衷来源于她在伦敦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身份差异问题,那些细枝末节的日常对话和遭遇使她对固化的以国别划分的身份认同和差异问题产生质疑。朱岚清的作品《百亿新城》选取了东山岛-位于中国福建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小岛上的度假区项目作为进入点,为我们讲述了这座在90年代建立起的,名为百亿新城的度假区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朱岚清《百亿新城》展览现场

姜宇欣《论集体身体》展览现场

何博《三月八日的若干回响》


策展人金丹与三位艺术家则在展览“没有被控制的身体”中讨论了遗留在照片中没有被控制的身体。观看无论如何都是透过身体,而灵魂则被身体抓住了衣角、人在某一时刻脱离了身体所处的周遭环境,出现了当下意识暂停的状态,即为没有被控制的身体。

在这场主客体的关系中,遥不可及却又似乎每分钟都在经历着-一种生活参与感。而此时,没有社会没有身份,只有个人。个人就是当下。

没有被控制的身体 展览现场


个展单元中,日本艺术家尾仲浩二带来拍摄于1983年-1999年间的作品《悠航》,这段时间也是他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部作品之后,他的创作重心便转向为彩色摄影。对于这段摄影经历,尾仲浩二有着自己诗意的理解,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和摄影,像一条小川一样悠然地航行,无拘无束,自然而然。

悠航 展览现场

悠航 展览现场


艺术家路易斯·奎尔的作品《大哥》讲述了他的大哥,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的贾斯汀的故事。在作品中艺术家希望我们在观看时能够注意到贾斯汀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他的全部,他还有各种兴趣爱好。这部作品揭示了人在疾病之下光明和黑暗并存的生活,以及如何不断挑战周围人的陈旧观念。除此之外,还揭示了一个处于危机中的体系,在资源不足和官僚机构的重压下吱吱作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重要现实。

大哥 展览现场

《大哥》


艺术家陈萧伊向我们揭示了图像只是一层覆盖在无题表面的纱,一种虚幻的介质,并非终将抵达的旅途终点。抽象的图像是通过对自然与日常痕迹的直接研究而获得的素材。在细微,不经意之处,那些似乎突然精致的瞬间总是被忽略。

《隐匿时》

隐匿时 展览现场


艺术家石真的项目《归依》是一个根植于其个人生活经历的拍摄项目。在远走他乡的这些年中,艺术家时常陷入一种焦虑与无助,因为故乡已经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而怀揣乡愁的心情又是幸福的,因为心底里还有一个故乡可以用来怀想和回望,不至于如浮萍飞絮,不知根的所在。

归依 展览现场

《归依》


吕格尔的作品《羌的山》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的大计划,通过前期对当地的类似田野调查,在一种“再熟悉”的过程中,艺术家逐渐产生了对身份认同的疑问。

《羌的山》

羌的山 展览现场


靳华的作品《邓迪》基于对这个大概形成于1780年左右的地区的历史和文献的研究,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民贺溯源已经成为探寻自我身份不可忽略的话题,该项目揭示了这篇土地的变化,苏格兰移民的迁徙历史,苏格兰文化同加拿大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苏格兰后裔对自我身份的探索等。

邓迪 展览现场

《邓迪》


作品图片致谢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现场图片由作者拍摄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日-2019年1月3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