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艺术圈内人谈今届 ART021 的独家亮点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2049   最后更新:2018/11/06 10:09:11 by 服务员
[楼主] 橡皮擦 2018-11-06 10:09:11

来源:artnet


张培力,《音响床垫》,新旧席梦思床垫、压力传感控制器、语音播放器、功放板、音箱,尺寸可变,2018。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视觉非常“中国化”,这是我看完展览后的第一感受,不论是充斥着鄙俗、廉价鲜花图案的床垫,镀镍铁防盗护栏、中国制造的刷屏式微信朋友圈……都随处可见并被习以为常,张培力总能从日常经验摘录出一些反常之感,这一点在逐渐走近西方当代艺术世界,作品形态不断满足西方视角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显得难能可贵。

张培力的艺术创作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本身,“既然”个展中随地铺开的新旧床垫、防盗护栏、沙发影像互动装置及面对一所公寓所拍摄的25分钟未剪辑影像中所呈现的日常景象,被艺术家改造地不那么舒适……毕竟,安全网看起来更像监狱,厚重的床垫周围飘着窃窃私语,所有场景总是让观众联想起什么,但想要说出口的时候,语词又变得生涩。

张培力,《音响床垫》,新旧席梦思床垫、压力传感控制器、语音播放器、功放板、音箱,尺寸可变,2018。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门禁系统,或者说防护栏,这种在中国随处可见之物,有着中西方文化之隔。在国外,它通常被运用在一些重要和特殊的时刻,如银行保险库、看守所、监狱或精神病院等地,用于保护或监控处于其内部的人或者物品。而在中国,它成为一种普遍的家庭生活使用物,在大象公会的一片微信文章《你家小区为什么像监狱和集中营》中,作者吴宇从历史角度分析,“一旦在和平年代现身闹市街头,刀片刺网(另一种形态的防护栏)便很容易引发周边居民紧张,甚至暴风雨般的抨击。1985 年,纽约住宅区的一片工地外忽然出现了一道刀片铁丝网护墙,立即遭到群众举报,随即被《纽约时报》批为‘越战余孽’、‘反社会行为’。”在国内,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社区改造以政府制度替代人的选择权利,防护网和门禁系统则成为最便捷的维护安全的装置和最有效的政绩口号,被广泛地运用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当中,甚至在2000年左右,形成一股安装防盗窗和街区防护栏的热潮。

张培力,《音响床垫》,新旧席梦思床垫、压力传感控制器、语音播放器、功放板、音箱,尺寸可变,2018。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这件日常物件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和两面性被张培力所捕捉,他也试着将其呈现为一种反常——《门禁系统》这件作品置于画廊入口处,其主体部分却完全置于展厅内,防护栏的两端同时可被视为内部、外部,不论是已经在展厅、或正要进入展厅的观众,都极有可能产生被禁闭与囚笼之感,随着设定每隔五分钟敞开的小门,也因为被拘禁的感觉而在体验中被延长。

张培力,《门禁系统》,PLC控制器、自动闭门器、镀镍铁栅栏、紧急停止系统,尺寸可变,2018。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进入门禁后,观众则面临着散落地板的床垫,墙上的友情提示语“床垫已消毒”婉转地对观众发出邀请,似乎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解开谜底。开始躺下和作品“互动”的观众听到像播音员轻声念出的人的名字,声音很轻,像梦中的呓语,这些名字听起来一点都不陌生,有可能是邻居家的儿子,或是工作单位上同事的父母。怀揣着疑问的观众,通常都转向展览介绍文字当中寻求答案,“(作品中播放的是)收集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员、通缉犯和失踪儿童的名单”,新闻稿上如是说。它让人想起张培力早期所创作的另一件影像作品《水——辞海标准版》,同样是以中性、官方的播报员声音念出《辞海》中所有以“水”字开头的条目,后者显然比前者更有力量。在几经周转的理解和共情之下,观众已经很难讲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名字的确切出处,转而化为过眼云烟。

张培力,《正面拍摄的公寓》,单视频录像,24分钟,无声、彩色,屏幕尺寸可变,2013。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这种矛盾感如果是艺术家刻意为之的话,显然他很成功。楼上第二展厅中的《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和《正面拍摄的公寓》都能让观众看的很轻松,如果说楼下的作品无时不刻在提醒观众“你在受到监视”,那楼上的作品则突然将观众的角色转换,从“被监视者”变为“监视者”,所以对我而言,在楼上的梦境当中所产生的直觉经验更快乐,当然是一种愚蠢的快乐。

张培力,《公开的视频-源自我的微信朋友圈》,从微信朋友圈下载的视频文件、压力传感控制系统、视频切换系统、高清播放器、树莓派视频控制器、15寸显示器,尺寸可变,2018。沙发由wir design提供。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artnet新闻 × 张培力


艺术家张培力。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为什么把一件看起来像牢笼的作品放在展览的入口处?

《门禁系统》对我来说是具有双重性的一件事物,它既有着对人的限制,又作为一种保护而存在。通常来说,它保护着单个的人或家庭不受到外来的侵害,但我看到过很多新闻曾提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说发生火灾的时候,人往往被困在室内无法逃生而丧失生命,也就是说,它也具备着潜藏的危险。对我而言,它是一个有着矛盾性和不合理可能性的存在,观众进入也会产生不自在的感觉。

“张培力:既然”展览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张培力:既然”展览开幕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音响床垫》中为什么选择播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员、通缉犯和失踪儿童三类人的名字?

这三类人比较典型,虽然名字本身是不能触动人的神经,但我想这三类人本身非常容易让人敏感,对我来说,他们三类代表着社会上三个容易让观众产生联想或引发关注的人群。前面两类是相互对抗的两种力量,但有时又会互相转换,而最后一类则处于还未成为社会人、需要成人保护的状态。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身份的相互转化,我相信在不同时代条件和环境当中,会形成完全相反的状态,而且表面看上去互不相关的人群,在实际生活当中,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联。所以,往往看起来正常的场景当中,却经常性地充斥着矛盾及不合理。我希望通过一种中性的、严格的、系统化的播报声将这种不适和困惑予以呈现,而现场的被子,用结实的铁钉挂在墙上,这种感觉可能也会让人不那么舒服。

“张培力:既然”展览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张培力:既然”展览开幕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两个空间展品的对比呈现出一种监控和被监控的状态,这和展览标题“既然”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希望这次展览能有一种双重性——控制与被控制,限制与被限制,观看和被看,拍摄和被拍摄……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无处不在,而人也始终处于关系当中。展览名字“既然”则是一种权利的开放,所有进入展厅的观众,都因为我所给出的东西而产生出对关联的事物或者词语的思考。而我作为艺术家只是尽可能提供一个大的情境和环境。

“张培力:既然”展览开幕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张培力:既然”展览开幕现场。图片由博而励画廊提供,摄影:杨超摄影工作室

张培力:既然

展期:2018年10月27日-12月9日

地点:博而励画廊丨北京市798艺术区D06


文丨冯发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