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家,就是要不断地出走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141   最后更新:2018/11/05 10:58:44 by babyqueen
[楼主] 猴面包树 2018-11-05 10:58:44

来源:ARTSHARD艺术碎片  张屯屯



1977年10月,德国艺术商海纳·弗雷德里希(Heiner Friedrich)在位于纽约曼哈顿SoHo区伍斯特街的一间loft里举办了名为“土壤屋”的展览。


整个展览只有一件作品——叫作《纽约土壤屋》(The New York Earth Room)的雕塑。艺术家瓦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 用重达127吨、197立方米的深棕色土壤铺在了loft里除去入口处一小部分参观空间外,335平方米的地板上,形成了遍布整个房间的,厚度达到56厘米的土壤层。

Walter De Maria, The New York Earth Room, 1977.

Long-term installation

Photo: John Cliett, courtesy Dia Art Foundation


这就是作品的全部了,德·玛利亚自己对这件作品的形容是 “一件极简的室内横向土壤雕塑”。


出生于加州的德·玛利亚1960年后长期工作生活于纽约,他是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大地艺术”运动中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他的作品与罗伯特·史密森(Robbert Smithon)著名的“螺旋形防波堤”一样,在大地艺术的研究中无法被人忽视。除了大地艺术之外,他还参与了包括极简主义、观念艺术、激浪派的广泛艺术实践。

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


然而与德·玛利亚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并不相称的是他本人的沉默。


他对自己作品的意义,以及整个外界的艺术环境都保持了沉默。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对外界的采访与相关资料的索取几乎都采取了拒绝的态度。在他所留下的少量文字中,大部分是有关作品与艺术实践事实记录,鲜少出现评论性的内容。


“我认为任何解释自己作品的艺术家都是傻瓜……”,德·玛利亚曾如此说。

瓦尔特·德·玛利亚


他担忧有关作品的说明会成为人们理解作品的主要方式,同时意识到艺术家个人的“缺席”所具备的力量。除非有话要说,他很少出门见人。在几乎是唯一的一次访谈中,他甚至考虑要不要毁掉访谈的录音带。

《Arts Magazine》 1972年5月刊封面


《纽约土壤屋》就是一件除了事实信息外没有任何来自艺术家说明与解释的作品。


人们从建筑临街的入口登上楼梯,来到位于二楼的画廊,进入空间后,在还没有看到作品之前,就会感受到它: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湿气与味道。进门后经过一小段走廊,转弯之后,从墙壁到窗户,布满整个空间的土壤就会呈现在面前。

位于141伍斯特街的入口指示


艺术家没有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解释,不意味着它没有意义。德·玛利亚曾经表示:

一件好的作品应该至少有十个意义。


它是自然的一部分,它让人想起地平线,它让人体会到安定,它的意义恐怕要留给从繁华的SoHo街区进入到这个安静空间的观众去各自体会了。


《纽约土壤屋》是德·玛利亚的第三件土壤屋作品,第一件于1968年创作于德国慕尼黑海纳·弗雷德里希画廊,第二件于1974年创作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黑森周立博物馆。今天这两件作品都已不复存在。

1968年德·玛利亚在慕尼黑设置第一个土壤屋时的场景


纽约的土壤屋原本也被计划成一个为期3个月的展览,但是展览结束之后这些土壤却一直留在了伍斯特街的空间里,没有被撤换。1980年,海纳·弗雷德里希帮助成立了Dia艺术基金,并对《纽约土壤屋》进行了永久性赞助。从那个时候起,纽约土壤屋就对公众免费开放,直到今天。


去年,Dia基金会庆祝了作品诞生40周年。

40年间,SoHo从上个世纪70年代新兴的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聚集区,变成了现在大型连锁品牌,潮流精品店遍布的繁忙商业区。然而《纽约土壤屋》却以一种从未改变的状态见证着外界的沧海桑田。

70年代的SoHo


跟德·玛利亚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纽约土壤屋》禁止拍照。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需要亲身体验,任何通过照片产生的认识都可能造成对作品的误解。社交媒体爆炸的当下,这样的规则多少阻止了土壤屋成为爱秀照片的人们蜂拥而至的目的地。

德·玛利亚的另一件著名作品《闪电原野》对外界一共只发布了6张官方照片


尽管如此,随着纽约城居住环境的改善、富人的回流,土壤屋的访客越来越多。早年间土壤屋一年大约接待3500名访客,而在最近几年,每年到访的游客超过了16000人。


今天人们去画廊看到的土壤仍然是40年前最初放置在画廊中那些。


《纽约土壤屋》强大的不变姿态背后是另一个同样传奇的人生。2013年德·玛利亚去世后,《纽约土壤屋》的管理员比尔·迪尔沃思(Bill Dilworth)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跟这件作品关系最密切的人。

比尔·迪尔沃思


自1989年起,比尔放弃了原本收入更高的工作,成为了土壤屋的管理员(也可以叫馆长,因为工作的独特性,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名称),此后29年再没换过工作。


比尔每周都需要用一个耙子来手工松动土壤,用一个软管给土壤浇水,还要偶尔进行除草。更多的时候,他会坐在入口处的桌子后面给楼下按门铃的访客开门,然后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尔用他自创的图案纪录访客人数


为了让这些土壤看上去就像1977年刚放入空间时那样新鲜,比尔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很像一个禅宗花园,你在上面耕作,但是什么都不会长出来。” 比尔说。


实际上,土壤中曾经长出过蘑菇和野草,还有巨大的蜻蜓从表面土壤下的巢孵出来过,还曾有一命游客向土壤中撒了一罐黑豆。


比尔同样不会跟访客解释这件作品的意义,他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回头面向作品,去寻找答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