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对谈:非营利为什么?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455   最后更新:2018/10/30 19:46:31 by 橡皮擦
[楼主] 服务员 2018-10-30 19:46:31

来源:artnet


展区特别邀请到英国艺术家Luke Jerram创作的大型装置”月之博物馆”。


25岁的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简称“台北当代艺博”、Art Taipei),今年有135家来自台湾、中港、日韩、东南亚、欧美等13国画廊参展。在偌大的台北世贸一馆展厅,主画廊展区、多元化特展区、MIT新人推荐特区等分布在展场各处。本届Art Taipei的用心之处是使海外藏家迅速了解到台湾本土艺术家的艺术生态,呼应出其“学术在前,市场在后”的艺博会品牌转型。我们在现场挑选了10件作品,一探这25岁艺博会的“转型之路”。


01

林寿宇《For Sumi》

“共振·循环-台湾战后美术”特展

林寿宇,《For Sumi》,1973,油彩、画布、铝片。图片:王艺迪


“五色令人盲”,对林寿宇而言,白色是最充满可能性的颜色。作为台湾抽象艺术极简派第一人,1964年,年仅32岁的林寿宇成为首位获选参加第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台湾艺术家。1985年,其作品成为国立故宮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件现代艺术作品。而这时的林寿宇却质疑,大面积留白已使画面抽象至此,绘画是否已死?继而转向综合媒介,将创作场域由架上二维转向三维空间。自2015年始,由早期华人艺术家、日本具体派、韩国单色画派构成的亚洲抽象艺术已得到明确梳理,林寿宇受到重新关注,其二级市场价格也得到了飞跃增长。


今年Art Taipei本年以“共振·循环”为题,探究台湾战后艺术生态。在1950、60年代,抽象主义作为最符合时代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处于一个活跃的时期。本次特展展出东方画会、五月画会,以及现代版画会的经典大师之作,如“台湾抽象派之父”李仲生的作品即展示在该展览区域的最外墙。


02

Bill Viola《Becoming Light》

“开·窗”藏家录象收藏展

Bill Viola,《Becoming Light》,2005,color high-definition video on plasma display mounted on wall。图片:王艺迪


在这件2005年的《Becoming Light》中,运用了影像装置艺术先驱比尔·维奥拉最喜爱的元素之一——水。6岁一次落水的经历,使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无重力悬浮的自在。艺术家不仅对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以及禅宗等宗教深入研究,还坚持同妻子周游世界获取素材。其大部分作品使用35毫米胶片进行高速拍摄,却以超慢速播放,原本不易视察的人物微表情在屏幕上呼之欲出。


从近年来台湾在地艺术奖项获奖者可以看出,录像艺术家的比例逐年增加。录像艺术体现出时代性不容小视,如同展位青年艺术家吴长蓉 的《猪五花》,远看是万花筒五彩斑斓的变幻影像、细看却是给众多猪仔喂食的颠覆对比。影像艺术本是美术馆收藏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2018Art Taipei的藏家收藏展以“录像”为引,试图着眼于艺术市场中藏家扮演的角色及影响。这件由台湾资深藏家早年收藏的Bill Viola之作,已体现出台湾藏家的前沿洞见。

03

陶亚伦《超真实 NO.3(HYPERREALITY No.3)》

科技特展“The Enigmatic Museum”

Art Taipei陶亚伦VR作品现场


在本届Art Taipei展场最长排队的作品,即台湾艺术家陶亚伦所带来的全新VR作品:《超真实NO.2》、《超真实NO.3》。数位影像、动态空间装置、光影作品……到如今的AR、VR创作,陶亚伦的艺术实践始终充满实验性。在艺术家看来,现实世界乃是符号和想象的相应与融合而成。这个实在的世界,被意识建构的幻相所蒙蔽的过程,即是一切事物被人工化、符号化的过程。当没有符号与图像的指引,人们是否会失去了“现实感”?


2018Art Taipei邀请国际策展人Annie Ivanova策划了这场科技特展科技特展“The Enigmatic Museum”,呈现亚洲逐渐崛起的科技技术对艺术发展形成的众多改变


04

林羿绮《父域安魂曲》

“MIT新人展区”

2018 Art Taipei,MIT新人特区


走到第十一届MIT新人展区,每位艺术家均呈个展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展位都是一个小型的个展,呈现不尽相同的艺术媒介与观看方式。自2013年始,Art Taipei增加了艺术家展位与画廊“媒合”的机制,帮忙艺术家推介作品。在这每年评选出的8位35岁以下、未被画廊正式代理的新晋艺术家展位,对面即是去年十周年的获奖得主回顾展。在该展区经过,被林羿绮采用五台电视机呈现的影像装置吸引住了目光。在长达22分钟的五段视频影像中,艺术家头戴白色骷髅面具,重复着与过世多年父亲的点滴情境。“父亲有点反社会人格,小时会带我去往汽车扔油弹,但对我来说却是温馨的回忆。”艺术家现场如是说。

林羿绮,《父域安魂曲》(Requiem for the dream of Father),2017,Full-HD五频道黑白有声录像,22min


05

Sam Jinks《跪着的女人》

“美术馆特区”

Sam Jinks,《跪着的女人》。图片:王艺迪


毓绣美术馆位于南投九九峰山脚,呼应了周边的村落簇群文化。特色一是展览基本以写实主义为主;二是建筑由台湾中生代建筑师廖伟立设计,曾得过2016台湾建筑设计首奖,很多人慕名前往。本次在Art Taipei展位呈现的是澳洲艺术家Sam Jinks个展。艺术家从家后院澳洲母蜘蛛生育后即死亡的情景有感而发,通过5件作品呈现了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此件树脂雕塑《跪着的女人》细节逼真,连小臂青蓝色的血管都清晰可见,宛若真人。


此次为呼应年度主题“无形的美术馆”,Art Taipei特别邀请台北当代艺术馆(官方美术馆)、毓绣美术馆(企业美术馆)、凤甲美术馆(私人美术馆)以及有章艺术博物馆(台湾艺术大学校内美术馆)在会场中展出,四个馆所针对自身的特色典藏及展览脉络进行主题式的展览策划,突显出台湾美术馆的特色与样貌。


06

赤松音吕《手水缽漩涡瓶》

公共艺术展区

赤松音吕,《手水缽漩涡瓶》(Chozumaki),2016-2018,水,玻璃容器,磁铁,塑料,电子设备,控制器。图片:王艺迪


手水钵源自日本神社入口处常见的净手处,是每个人与神社最初的连接起始。这组声音装置由特别设计的玻璃器皿组成,震动旋涡状的装置形成内耳的结构,只有静下心才能听到声音。艺术家坚持认为大自然的声音并不是仿效的对象,而是一种心境使然。本次将这件曾在台中的观音庙展出的作品,在人群熙攘的公共艺术展区呈现,既是一次尝试、也是挑战,带给观众更多不同观看的方式。


07

关根伸夫《 空相—皮膚 074》

亚洲艺术中心

关根伸夫《 空相—皮膚 074》,2016,布面丙烯酸、木框架、胶合板,102x81.5cm。


在“物派艺术”的创始人、环境艺术家关根伸夫看来,环境艺术目标并不是将艺术转变成环境,而是将环境转化成了艺术。26岁时,关根伸夫在地上挖了一个洞,在洞的旁边,他用挖出来的泥土按照洞的形状塑成了一个圆柱体。这件《位相—大地》便成为了日本物派艺术运动的开端和象征,并成为日本战后美术的纪念碑被介绍到海外。关根比较衷情于让物体呈现出自在状态,使空间、物质构成一个观念综合体。他认为环境艺术强调的是一种空间的动感,它既是社会空间也是艺术空间,这两者都是与人的活动有关。因此它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空间因素,并主观地转移成一种新语言。


08

楚戈《用意念撑住永生的美丽》

尊彩艺术中心

楚戈,《用意念撑住永生的美丽》,2006,水墨、亚克力、纸本。


在这幅《用意念撑住永生的美丽》的中央,大尺幅的龙化为书法线条,极具东方意象。楚戈曾在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工作30余年,对青铜器研究有深刻造诣,并撰写了《中华历史文物》、《龙史》等重要的古美术巨着。虽然50岁才开始潜心艺术创作,但艺术家对东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不容小窥。其作品多以其诗句命名,并经常在“题字”在画面之上。尊彩艺术中心总经理陈菁萤对artnet透露,“ 本次Art Taipei带来12位艺术家作品,我们始终坚持推介台湾本土艺术家。一直以来与很多艺术家的合作很稳定,把他们推介至海外展览,这些年来一起成长。在11月即将开幕的上海双年展,我们也有三位影像艺术家会参加。”


09

傅庆豊《脸谱》

Amanda Wei Gallery

傅庆豊作品于Amanda Wei Gallery


占满一面展墙的三连大幅“脸谱”,很难不让人停下脚步。2014年旧画再生的“脸谱”系列,体现了傅庆豊对中国式“人情面子”的思考。在艺术家看来,中国式的人文主义是用“脸”来作话语权表现,这种“脸面关系”后面的“潜在”期望值是中国当代值得探讨的“后表现主义”。图象色彩丰富、人物无具体五官可辨和重叠交融的造形,暗含傅庆豊旅居巴黎三十多年,其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运用与东方传统气质的融合。在展场中的脸谱桌椅,也体现出艺术家让经典艺术走下神殿进入寻常生活,从而介入时代改良社会的当代理念。此作品已经被台湾资深藏家收藏。艺术家最新个展也将于11月16日在香港Amanda Wei Gallery开幕。

傅庆豊在讲解《脸谱》

10

萧勤《无题》

3812画廊

萧勤,《无题》,1962,布上亚克力,100x130cm。


萧勤出生于上海,1949年在台湾师从李仲生。1955年,与同学吴昊、霍刚、秦松等人组成台湾首个抽象派艺术团体“东方画会”,向台湾当地推广前卫的现代艺术观念与思潮。在这幅《无题》中,艺术家采用当时最新研发的压克力,当中鲜明的色彩、行云流水般的笔锋和五彩斑斓、墨点、色块以及几何的构图,将古代哲思转化为现代语言。


本次3812画廊以个展“向无限升华”形式,精选萧勤自1960年代至近年的多个重要系列作品。六七十年代多个系列作品为萧勤东方精神融于西方抽象的重要基石,其将对禅、道、老庄思想的兴趣,融合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养分,以无我、忘我的心境谛观精神层面的升华。


文 | 王艺迪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