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办一场广场舞的文隽说,酷就是 “我再也不害臊了”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387   最后更新:2018/10/20 22:20:22 by 愣头青
[楼主] 另存为 2018-10-20 22:20:22

来源:新青年艺术沙龙


应该只有大城市才会有艺术区吧,我最早知道艺术区就是798,那时候以为那就是艺术区,来北京上大学报到第二天就跑到了798,798那时候还有很多画廊合展览,看不大懂但是觉得有趣。现在几乎每天都路过798,反倒觉得798真不是艺术区,798适合逛街吃饭喝咖啡。今天的798和记忆中的798,乃至于书里的艺术区798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


快毕业才搞明白艺术区应该是艺术家聚集区,最早去的是黑桥艺术区,2011年应该是黑桥刚刚艺术家多起来的时候,我在环铁附近,朋友说离环铁不远,于是我试图走过去,不小心绕进了将府庄园,很短的路走了一个小时,我当时心里暗暗想以后绝对不来黑桥。没曾想黑桥去的越来越多,看着它从有到兴盛,直到前年被拆掉。

黑桥最后的影像


黑桥的年轻人多,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多也搬到那边,“黑桥”这两个字听上去就很酷,甚至可以翻译成“布莱克桥(Black Bridge)”。黑桥鼎盛时期分成若干去,金凤,1号院,二道八号,CDE若干区,那里有我很多艺术家朋友,黑桥热闹的时候我还死皮赖脸的毕业后一直呆在花家地,黑桥被拆掉了,我也发现花家地我终于没什么熟悉的人在附近住了,后来我也就搬离了花家地,跑到了顺义。黑桥艺术区有很多人的回忆,尤其是我这一拨年轻艺术家大多经过黑桥的洗礼吧,黑桥是艺术家成长礼的地方,大多人和那里或多或少有关系。而花家地是我的快乐和不快乐的纠结地,难忘的,难过的,快乐的事情都在那里了。我后来搬离北里的时候连押金都懒得和广发掰扯了,实在不想浪费精力了,搬走了留下了一屋子的回忆。后来这些朋友还有我大多来到了顺义,这里有了几个艺术家区域,相比较于黑桥的集中,顺义的艺术区散落在各区域,原来是部落,现在是大杂居小聚居。


这么些年我从来没住过艺术区,但是和艺术区联系紧密,我不适合住在艺术区,首先我不是艺术家,其次艺术区的生活很大的一部分内容是聊天,我能料想到我的全部生活基本上会成为聊天。所以为了工作效率我也没办法住进艺术区。北京对我来讲,不需要一个工作室,我需要的是一个大的窗户,一个可以放书的地方,一个可以打字喝茶的桌子就可以。现在的住所让我非常满意,我能迎接每天照进屋里的第一缕阳光,我可以此刻抽烟喝水写字,夜幕降临,打开一盏聚光并且发黄的灯,灯光洒在写字台上,一杯热水,半包烟,有Wi-Fi的电脑,心里真是踏实,于是可以写写东西,别人说“有酒方能意识流”,我觉得此刻就是意识流。


离我不远的罗马湖一直是一个被误解的地方,最早大家都以为罗马湖像是一个先前的房地产概念,和巴黎家园和维也纳花园差不多,其实不然,罗马湖就是罗各庄和马各庄之间的湖而已,所有叫做罗马湖,因为这种误解反倒让罗马湖成为了一个大家想象中诗情画意极具浪漫色彩的地方,现在罗马湖附近的艺术家工作室多了起来,渐渐的成为了与罗马湖这个名字相匹配的浪漫感觉,我经常去罗马湖的朋友家里,他们的工作室大多在那里,罗马湖某种程度上扮演的是后黑桥时代的角色,它总是让我想起黑桥,但与黑桥不同的是,黑桥是喧闹的尘土,而罗马湖安静了不少,像是一个北京的世外桃源。


除了罗马湖之外还有别的艺术区,正如罗马湖和罗马没有关系,草场地和草场似乎也没什么关系,草场地艺术区像是798和黑桥生的孩子一样,那里有798的高大上,而一墙之隔就是最接地气儿的菜市场和城中村景象,红房子灰房子,之外就是大多数我们所能想象的郊区和县城的生活场景,草场地就像是中国现场的盆景一样。几十米内,这边红酒杯的碰杯声,那边没准就是街头爆米花的砰砰作响。草场地总给我一个魔幻的印象,尤其是黑桥成为平地之后,草场地更是遗世独立,这一年去草场地去的极少,迄今为止今年只去过一次。距离草场地不远的环铁倒是真的有铁道环绕,但我印象中那里太不像是艺术区了,总觉得太冷清了,冷清到只有它冬天的样子。


我们这一代没有见识过圆明园画家村,也没见识过东村,这些成为了传说,这些都变成了当代艺术研究中的若干图片,熟悉的场景不过二三,即便是后来的宋庄也显得十分遥远,第一次去宋庄就是去小堡的电影基金会,从花家地坐公交到地铁站,然后到国贸坐大北窑那站的公交车,车上甚至可以小睡一会才到达小堡,由此无论如何宋庄和我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心理距离,后来也去宋庄,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觉得太远了,而且那里的年轻人不多,后来有一段经常去就是为了拍一个关于栗宪庭先生的纪录片,集中去了一段时间,片子拍完了,剪辑完了一直在电脑里已经过去两年了,这两年数的过来去几次宋庄。主要是现在的宋庄也不好玩了,宋庄艺术节好像也不如以前热闹了,现在到处都是美术馆,随处可见的是传统画家的工作室,当代艺术的大佬若干也在宋庄,真不认识,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合适。另外恕我直言,宋庄真的不是时尚的地方,也不酷,宋庄适合生活,或许是艺术家挑剔的原因吧,饭馆都不错,喜欢吃东西喝酒的去宋庄应该没错。


其他的艺术区暂时就不提了,估计北京的主要艺术区也就这些了,这两年艺术市场不景气,多多少少艺术区很直观的可以反映出来,艺术区的饭桌上可以反映出来,好的学术讨论也是饭桌上讨论出来争辩出来的,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场域,饭桌有时候是一个学校,可以教会好的也可以教会人不好的,好和不好只能摆在面前,看每个人的见识来选择。如果说最佳的饭桌文化当属火锅和烧烤,火锅老少咸宜,烧烤着实是年轻人的战场,此外就是湘菜,光是看中央美院附近,活下来的不就是潭州酒楼吗,还有1819烧烤,可见艺术的饭局也是有针对性的。精神食粮必须以真正的粮食为基础,艺术区的饭桌文化就是这样。


我经常说起绿妖某篇文章里提到08年前的北京饭桌文化讨论的是最近看了什么好书好电影,并且可以读诗,而在08年之后大家讨论的多是在哪里买房子,房价涨了多少,文化是消解在世俗的焦虑中的,而今天,我们在艺术区的火锅局和烧烤摊,乃至于烤全羊的局上聊的不是什么是好的艺术,哪里有好的展览的时候,而是花大量的精力谈怎么做活儿,接活儿,做产品,做培训的时候,我想艺术区的美好时代就真的过去了。


冬天将至,真的冷起来了,如何解决供暖问题,艺术区才不会更冷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