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场光影交互展,试图呈现一个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发起人:脑回路  回复数:0   浏览数:1868   最后更新:2018/10/17 10:38:08 by 脑回路
[楼主] 叮当猫 2018-10-17 10:38:08

来源: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眼前的远方:胡项城作品展

Now&Beyond: Hu Xiangcheng Solo Exhibition

展期:2018年10月15日-2018年11月30日

October 15th to November 30th,  2018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1F无极场

Wuji Plaza,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1F


“眼前的远方”创作过程记录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本年度大展“眼前的远方:胡项城作品展”于10月16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出12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策展人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曾在西藏、日本、非洲等地驻留多年的胡项城,是成名已久的国际艺术家。因其个人独特的旅居经历而有着对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同时在其他领域如生态、环保、城建也成就卓著并拓展着他的创作边界,他是上海双年展的创办者之一,也是城市规划、乡村建设、江南水乡保护方面的专家。


展览现场@无极场


这次展览中,胡项城利用废旧物品、脚手架、塑料垃圾、明清建筑旧窗棂、金属、LED灯等材料,和喜玛拉雅中心一楼“无极场”的异形建筑有机结合,通过视觉震撼引发对于人类前景的普遍思虑。


这些大型装置,娴熟地驾驭着综合空间,从多个文化视角展开艺术家的丰富表达:从海底世界到垃圾围城困境中的维特鲁威人、12米长的充气飞机与10x35m的垃圾堆、两辆背道而驰的巨型卡车、再到疑似6600万年前的史前“恐龙皮”……展览作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年度重要公益展,自10月15日起至11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仪式的嘉宾有——证大集团创始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戴志康,证大集团总裁、证大文化董事长朱斌,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总裁、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纲,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杜曦云,艺术家胡项城,2002年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 教授,2002年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永毅 教授。


戴志康:我看到桌子上的水瓶,想到胡老师的作品“水的泪”,我们喝了矿泉水,但是不关心水资源环境, 科技的发展伴随着另一方面的退步,水的净化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下水概不关心。小时候我们直接取喝溪水河水,也关心污水的排放别污染了饮用水。人类的所有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都让人类在某方面退步。胡老师是戏剧学院出来的,我看戏剧,只有希腊的悲剧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胡老师的作品里有希腊悲剧里的力量。和平年代都喜欢喜剧,我们已经被表面的嘻嘻哈哈给腐烂了。

展览现场@无极场


卢永毅:因为我是教建筑和建筑历史的,胡老师的作品对我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古建筑碎片这个装置,这些堆叠的废墟让我重新思考:我们建造的建筑,其实在建筑的过程中也制造了很多废墟,这种废墟的形成,在和平年代是很少见的,如今有些也会变成垃圾。我们在设计和建造新建筑的过程当中拆除老建筑,使之成为废墟,这一过程很少被关注,而胡老师正是关注了这一过程。他通过震撼的方式让我们思考现代化进程中潜在的危机。可以说是对我们建筑师的提醒,让我们思考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

展览现场@无极场


伍江:“眼前的远方”包括未来和过去。我们在历史和空间当中都是一个点,这个点联系历史和空间。艺术家深处冲突和变化的时代中,遇到非常多的挑战和问题从特别的角度去揭示它们。我们对这个时代有困惑与不解,有些艺术家视而不见,呈现出来的是失去张力的作品,奶油气息浓重。胡老师的作品一方面是具体的物件,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组合。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中介点,用戏谑的手法表达出来。胡老师说:“我老了,但是我想给年轻人再吼一声。”他说的吼一声不是说声音多大,而是他觉得这个时代需要这一声,让生活在“海绵”里的我们思考... ...

展览现场@无极场,作品《坐下谈谈》


“我们扔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正如美国“垃圾学”(Garbology)代表人物威廉·L.拉什杰(William L. Rathje)教授所说,“制造垃圾正是人类存在的明确标示”,考古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即是一部挖掘过去时代人类在地球上所遗留的“垃圾”的进程。


何谓“垃圾”?何谓“进步”?何种新鲜快捷却要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新事物又在此时此地定义着我们的生活?今日与昨日、未来与当下,在前者取代后者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我们能否从更迭中寻找到某种当下平衡的交汇点?

《试图爬出垃圾圈的维特鲁威人》

装置 | 30×8×8m | 混合材料 | 2018


说明:达·芬奇绘制的《维特鲁威人》比例精妙和谐,已成为人本主义、现代文化的偶像。但工业废弃品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当维特鲁威人被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品包围,需要奋力爬出来时,人类和自身制造的垃圾形成难解的悖谬。


胡项城“眼前的远方”旨在用宏观角度甚至是宇宙视角探讨在环境问题、全球贸易、发展问题……在艺术家多年的跨领域、艺术介入公共话题与影响的工作中,用胡项城对自己的要求来说,即:艺术家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解决问题。

《眼前的远方之一》

装置 | 25×12×10m | 混合材料 | 2018


飞翔的渴望驱动人类生产出飞翔的机器,但轻盈飞翔的后果却是沉重的。当人类的种种欲望得到满足后,排泄出的是污染环境、无法消除的巨量废弃物时,欲望本身成为反思的对象。


对于“眼前的远方”,胡项城谈到:现代社会,科技力量确实为人类摆脱肉体生存的痛苦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享受着便捷舒适,却为由此带来的不可持续而心惊肉跳,为子孙后代的未来内心充满负罪感。


我们从贫穷年代走过的人,深知极度贫困对人的摧毁力,因此对地球各角落赤贫的人们追求富裕完全了解。在这进步与退步并存,希望与毁灭之间能否找到平衡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每个人是便利富裕生活受益者,却又是环境加害者,在世界政治中这事又成为各国削弱对方的手段,人类应付天意无常已往往束手无策,而如果找不到平衡点毁在人类自己手上却太遗憾……

《环球箭头计划》

装置 | 8×8×15m | 混合材料 | 2018


说明:人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飞升,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在地表生存的芸芸众生有了俯视地球的视角和清晰图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的能量,却如同一簇簇利箭般让地球千疮百孔。


杜曦云:从视觉艺术切入,胡项城不知疲倦的生命状态和国际视野、开放思维相结合,轻松跨入很多领域并卓有成效。社会细胞改良、生态农业等,都是他实践多年并卓有成效的。

展览现场@无极场


这次的个展“眼前的远方”,他以纯然艺术家的身份和方式出场,用材料繁杂、体量庞大的作品群,共构出独特的视觉能量,叩问严峻的生存问题。这一大型综合项目中,用一种俯察的视角,统摄着众多作品的纷繁指向,让人和自然关系的现状、前景生动直观地摆在人们面前。是让近在眼前的问题迅速解决还是继续累积下去,直接决定着未来的远方——这一共同前景的生成,每个当代人都难辞其咎。

《补酒》

装置 | 4×4×0.5m | 货币、混合材料 | 2018


说明经济在不同地域间流动,引起种种冲突和融合。吸纳外资时,不同文化、秩序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发达与后发国家都获得强心壮大,就像酒中泡入异物,似乎能使身体健康,成为补酒。


《眼前的远方》从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出发,用大型雕塑、装置、影像等综合手段,从多个角度表达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危机重重的现状到对未来远景的推想。这些作品把各种日用品、废弃物、垃圾和雕塑、卡车、脚手架等结合起来,体量庞大,形态奇特,并和电子媒介有机结合,在户外公共空间中,以不断生长的方式展示,寻求和公众的广泛交流和多元互动。


创作历程



胡项城及工作人员于工作室、垃圾回收站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