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勇 | 《将一只( )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9月29日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1   浏览数:1385   最后更新:2018/09/27 13:35:13 by 号外号外
[楼主] 陆小果 2018-09-14 10:44:13

来源:798艺术 晓睿


黄海欣“寻常地方”胶囊上海展览现场

《大安桑拿》102x127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就像此次展览的题目“寻常地方”,艺术家黄海欣所选取的创作题材真是再寻常不过了。大安公园是她家附近的一个公园,清晨出去就看到当地的居民在那里锻炼身体,去MOMA、大都会看展也是一个艺术家的日常。芬兰的驻留经历、上海举办个展时的游览……生活中一些细碎的所见所闻,像日记一样被记录下来。


日常之所、日常之事虽然是创作的来源,但是哪一个瞬间会激起一连串灵感则是未知的。对于艺术家来说,整个过程像拿着相机走在路上,很难预料会遇到怎样的情况,又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被触发,按下快门的瞬间凭借着直觉性的选择。当一幅幅画面在展厅中呈现,会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我们常常会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或者置身于某个场景。

黄海欣“寻常地方”胶囊上海展览现场

《大安森林公园 》 127x203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比如维多利亚秘密的商店里,女人们疯狂地抢着购物,毫不避讳地脱了衣服试穿,而另一个地方则围坐着一群等待的男人,他们在刷手机或是休息,旁边散落着几辆婴儿车(維多利亞的秘密,2017);或者在清晨时刻,大安森林公园的一座桥上走过来几个游客,周围的栏杆两边则是晨练的人,他们有的把腿架在栏杆上尽力的向前抻,有的则凭借着栏杆下腰,有的则把手臂向上拉伸,竟然扭成了麻花状(大安森林公园,2018)。

画面中的情景虽然熟悉到我们从来不曾倾注过一丝关注,但是艺术家稍微把镜头拉远一点,便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像一辆脱轨列车,义无反顾地逃离了正常的轨道,上演了一出出荒诞而幽默的人间喜剧。在这里,我们的视角随着艺术家的创作从主观的第一人称转向了第三人称,它与现实生活相隔,给人留下了思考和反观的间隙。

黄海欣“寻常地方”胶囊上海展览现场

《教皇方济各在纽约》 118x152.4 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第三人称的视角并不只是上帝的视角,艺术家没有将其作为批判、审视的工具,而是对于公共场所中的某种既定秩序与个人行为失控之间存在的混沌暧昧状态的呈现。而当生活中的某个细微之处经过了不断的放大,则在这个看似严谨有序的社会中,人们行为常常在不知觉中走向了失控。


如作品《CHINA WING》,在陈列着青铜器、略显安静肃穆的展厅中,一群人摆出各种怪异的姿势拍照,猎奇一样记录下这个时刻。《教皇方济各在纽约》虽然记录了教皇到来的宏大场面、但是周围人手上举着的屏幕以及屏幕上教皇的头像,将整个事件的严肃性消解殆尽,变得幽默十足,荒诞可笑。


《大都会#2》152.4x228.6cm 纸上铅笔 2016年

《大安公园 VI》 51x51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当然,艺术家所记录的大部分是日常生活,有展览馆、健身房、桑拿房;也有公园、旅游景点等。日复一日的生活总是会不免陷入单调和无聊,如果换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去面对,注入一丝灵性的光辉,则在平凡中也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灿烂。正如艺术家在之前的访谈中提到,“生活充满了乏味与失调,幽默感是生存的最大优势。”


此次在胶囊上海的展览是这位出生于台湾、现旅居纽约的艺术家在上海的首次个展。可以看到这位年轻艺术家对于速写、绘画、装置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尝试,她会在相似质地和大小的画面中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将直接而单纯的素描画转换为油画的方式来呈现;或者在小幅的油画作品中加入偏粗糙的笔触而呈现出一种既单纯又难以掌控的神秘感。在以群体为主的画面中对于画面整体氛围的把控,以及它与各个细节之间的平衡,以及在某些人物的特写中,如某个有钱老太太的妆容、脸上的褶皱和首饰搭配之类细节的掌握。但是当我们抛开人种、肤色、年龄、性别这些浮于表面的差异,画面无疑指向了作为群体的人类心理结构上的某些共通之处。


黄海欣“寻常地方”胶囊上海展览现场

《上海2016》 35x28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文/晓睿

图/胶囊上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