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免费信息是个极度危险的理念
发起人:另存为  回复数:0   浏览数:1473   最后更新:2018/08/08 09:10:53 by 另存为
[楼主] 橡皮擦 2018-08-08 09:10:53

来源:Hi艺术


文、采访丨张朝贝

图片提供丨本刊资料室、策展人


对策展人的工作进行半年总结,其实并不容易,这不仅是因为每个策展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还在于对策展这个慢行业来说,即便以年为单位,也难免产生“策展无新事”的尴尬。如果仅从展览现象来看,上半年小镇策展持续发酵、网红展遍地开花、艺术赞助人悄然变化、新一代策展人逐渐活跃亦不失为策展行业的“新鲜事”了。


在我们邀请的12位活跃在当代艺术一线的策展人中,既有1960年代策展人冯博一,又有90后新一代策展人缪子衿,当年不小心成为策展人的“老炮儿”与出国学习策展的海归一代在当下策展实践中,时而平行时而交汇;既有供职于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机构策展人,又有不搞事情不罢休的独立策展人……他们的策展实践,几乎谱出了上半年整个策展行业的基调。


▶  2018,当老炮儿遇到新生代


2018年,小镇当代艺术展览的步履仍未停歇。在成功策划了首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之后,即将到来的第二届乌镇展成为冯博一目前工作的重心之一。对于策展人冯博一,在策划了近200个展览之后,仍然活跃在策展“前线”。3月,在台北的关渡美术馆策划了三位大陆艺术家的展览“可见或不可见的形状”,4月,又先后在广东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策划了李松松和杨劲松的个展。

2018年,由冯博一策划的李松松个展“非修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冯博一

策展人


然而,谈起新一代策展人的策展实践,冯博一半谈笑半严肃地说道,“年轻策展人都挺厉害的,我觉得现在自己快被淘汰了,很焦虑。”


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冯博一来说,如今当代艺术界逐渐涌现的新一代策展人,与自己那一代“不小心”成为策展人的经历不同,他们将策展作为学科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新一代策展人的实践尽管经验尚缺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缪子衿

策展人


在刚刚迎来十周年的香格纳北京,从去年开始便邀请最活跃的90后策展人缪子衿在S空间策划独立项目,今年3月到7月,她策划的项目“共享叙事” 分为四个章节持续展开。“前三个章节c besides A,a besides B,b besides C中,每回由一位艺术家的个人项目与另一位艺术家回应性的作品的形成对话关系,不预设传统意义上的主题;终章c + a + b则是我们根据彼此给出的关键词进行创作。”


在她看来,自己和三位艺术家施昀佑、林奥劼、管钧试图在展览生成的过程中创造、呈现、再现关系,并打破策展人、艺术家、空间之间的权力边界。“策展人构想的展览框架只是让讨论与观看发生,艺术家的在场令最初的策展决定变得灵活而复杂。”

2018年3月至7月,90后策展人缪子衿在香格纳北京S空间策划的“共享叙事”


新一代策展人的工作实践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在方敏儿看来,“很多年轻的策展人,在非营利空间做了许多有意思的策展项目,大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这让策展现象更加丰富,比如他们介乎艺术家与策展人的身份,为策展带来不一样的新面貌。”策展人蓝庆伟同样表示,新一代策展人的实践更倾向于“快感策展”,“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更加注重展览的视觉感官、感知体验、身心交互,更强调‘好玩’。”

李佳

策展人


以擅长“跨学科”展览项目为特点的年轻策展人李佳,曾为泰康空间带来一系列独立策划的实验性展览。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代年轻的策展人,赶上的是资本主义全球文化工业从阿多诺的噩梦变成身边最具体的现实,也赶上了艺术市场蓬勃喷涌的浪潮和从业者明星化的奇观,但同样地,对于交流、理解、联合的热情,对于共同工作的理想,打破个体边界的实践,同草根和社区打成一片的、对于去中心化的试验,好像也都是这一代人所致力的事情。”

2018年3月,由李佳策划的“漂流”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二楼展厅正式开展。2017年,李佳凭借该展获得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意能量”大奖

2018年3月,由李佳策划的“漂流”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二楼展厅正式开展。2017年,李佳凭借该展获得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意能量”大奖

2018年3月,由李佳策展的“制性造别”泰康空间展览现场


不过,这些“好玩”的展览究竟能否生效,在南艺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郑闻看来,尽管90年后出生的策展人有一些正在冒头,“但中国地域太大,形成全国影响力或者更大范围影响力的策展人好像还不多。”


鲁明军坦言,“这些年轻策展人大多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在西方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也看过很多东西。他们和同代艺术家的背景、经历几乎是一样的,很多都是同学或校友,所以,这两年的变化并不仅仅是这批学成归来的年轻艺术家带来的,也包括这批策展人和写作者。他们的理论视野、现实敏感度及捕捉问题的方式都有别于以往。当然,他们最终能不能适应国内这种生态,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2018年5月,鲁明军策划了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的开幕展“在集结”


▶  相似的大多数,展览和“装修”有什么分别?


如果将视线放置在上半年所有发生的展览上,如果说策展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展览所呈现出的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悲观地发现上半年的策展就是“没有特点”。作为南艺美术馆副馆长及策展人,郑闻认为,这几年无论机构策展人还是独立策展人,并不至于发生某种革命性的变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循规蹈矩。

郑闻

南艺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


尽管如此,艺术家汤国在上海香格纳M50策划的几位年青艺术家的展览“切今”却让郑闻觉得很有意思。“一个艺术家从自己研究创作领域出发,策划一个相关的展览,这一类的尝试非常值得鼓励,比很多职业策展人的同语反复好多了,也会导致策展方式的更加多元化。”

2018年6月,由艺术家汤国策划的“切今”在香格纳M50开幕

上半年郑闻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刷屏/劳作:2018 AMNUA摄影展”大型群展,探讨数据流量和网络背景下的影像生产机制问题

魏祥奇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作为活跃的年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同样谈道:“能够真正谈出问题的展览策划并不多,更多的展览都是没有问题的展览。有一些谈问题的展览又容易陷入空泛、肤浅和庸俗,主要还是因为作品本身的思想力度不够,无法支撑起宏大的历史和思想史命题。”


尽管这几年强调艺术介入社会,强调在地性实践,但在魏祥奇看来,它们“大多收效甚微,与当地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有一种更合理的方式,使艺术家的工作能够更充分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2018年3月起,魏祥奇策划的“青衿计划2018”第一期、第二期展览在北京正观美术馆举行

2018年3月起,魏祥奇策划的“青衿计划2018”第一期、第二期展览在北京正观美术馆举行

2018年6月,魏祥奇执行策划的“中国美术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 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崔灿灿

策展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策展人的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在《Hi艺术》的“年度策展人”盘点中,曾将崔灿灿形容为策展人中最年轻的“老炮儿”。


他的策展工作多以艺术家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但在展览话题上,始终有一个隐形的联系:如何回应正在上演的现实?历史的经验和今日的关系是什么?“现实发生了,我们都无可回避。我主观上从不愿意谈论这些沉重的话题,但这几年我谈了很多,因为我必须做到真实,真实地去反映正在发生的事情。展览是晴雨表,这半年做的展览,很难开心起来。忧多喜少,即便是展览技术上的推进,话题上的生效,都不能压制那种现实传达给你的感受,多事之秋里哪有欢呼雀跃。”

2018年3月,崔灿灿在杨画廊策划的张玥个展“山鹰之歌”,获得画廊周北京最佳展览奖

2018年7月,崔灿灿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策划的赵赵个展“弥留”


▶  独立策展人与机构策展人


展览话题如何生效?离不开其最终的实现方式。当越来越多的策展人依附于机构,其策展实践便天然带有面向自己和面向服务对象的双重任务。冯博一谈道:“现在真正的独立策展人已经没有多少个了,独立应该意味着你可以独立、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我觉得现在大部分策展人你都不能叫独立策展人,因为你需要和展览机构的定位相结合。”

冯兮

策展人、单行道画廊艺术总监


作为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冯兮在画廊及非营利机构的策展实践始终呈现出“实验性”的面貌,在他看来,今天艺术界很少有人真正对展览感兴趣,而是对作品(即展览的产品)感兴趣,“就我个人而言,更加关心展览,关心它们在呈现的语境里能不能带来语言的转换,而不是仅仅写一篇策展文章。当然,每个策展人的习惯和意图都不一样,我想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想做得不一样,这是一件长路漫漫的事情。”


尽管冯兮的展览项目往往个性十足,但他并不认为“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可以将策展人的地位进行拔高,“‘独立’如果对应的是机构,你能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常青画廊策划的展览不好么?我觉得‘实验’也是相对的,策展人不光要面对自己,还要面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因为这是工作而不是玩票。”

2018年,冯兮在宋庄槐谷林艺术花园策划的“低视像 | 徒劳的光明”

2018年,冯兮在单行道画廊策划的“李满金:公园”,对他而言,策展人的工作有两个主要面向,一是面对自己,一是面对服务对象的需求


2018年,独立策展人鲍栋发起首届“北京当代·艺术展”,将策展与博览会相结合,某种程度上取消了学术与商业的对立。策展人方敏儿亦从自身的策展实践,同样提到策展人与博览会日益密集的合作,甚至举办一场策展型博览会的新趋势。

由策展人鲍栋发起的“北京当代·艺术展”已在全国进行多次宣传,并将于8月底亮相北京农业展览馆


而对于年轻一代的策展人而言,选择独立策展人同时意味着生存环境上的顾虑。不久前,Hyundai Blue Prize 2018公布了新一届入围决赛的5位年轻策展人,在进行4日的韩国考察之旅后,大奖也将在他们之中产生。尽管近些年国内已经有了类似PSA的青策计划、现代汽车策展人扶持计划,以及OCAT研究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对展览的扶持,但是鲁明军仍然深感国内策展生态和欧美国家的差距。

鲁明军

策展人


在鲁明军看来,“一是大部分美术馆都不养专职策展人,独立策展人大多服务于画廊,看上去画廊像美术馆,美术馆像画廊,所以,这些扶持计划对于年轻的独立策展人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二是大多美术馆也没有研究团队,所以我们很难看到研究和讨论比较深入的展览,策展人在里面发挥的空间也有限;三是美术馆、非营利机构、画廊、藏家和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等各个环节之间尚未形成一个共同体。”


相比而言,“The Kitchen”2018年的赞助名单,不仅有基金会,还有很多画廊、艺术家、策展人包括学者,“这说明机构的运营足够让他们信任,他们愿意扶持、资助。在国内,我觉得离这步还很远。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国内的圈子太小了。”

2018年5月,鲁明军策划的徐震个展“异形”在香格纳画廊开幕。尽管展览项目各不相同,但在他看来仍有一些观念上的重叠,比如关于地缘,关于后全球化政治等

由李杰策划的“陆上行舟”获2017 Hyundai Blue Prize“创新未来”大奖


▶  不断拓展的艺术边界

唐泽慧

策展人


在谈到2018上半年策展动向时,策展人唐泽慧总结道,“当代艺术展览的边界在不断地拓展,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和分化。以前我们想到展览可能就是在美术馆、画廊这样的专业艺术空间,而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田野和乡村都越来越多地成为当代艺术展览的发生地。艺术跟商业的跨界,跟地方文创旅游的结合,都可以成为展览发生的动因。”

蓝庆伟

广汇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


今年5月份,策展人蓝庆伟在安仁参与策划了“中国新影像”,在他看来,这无疑是策展行业已经发生的值得关注的变化。“首先是展览赞助人的行业结构有了悄无声息的改变,比如‘中国新影像’就是‘小镇策展’——由远离一线城市的特色小镇经营者为我们提供资金和场地,是这几年中国当代展览的普遍现象。其次,在展览策划的内容上,我们越来越强调艺术与在地、艺术与公共的关系,不再一味追求新、大、国际化。”

2018年5月,由蓝庆伟参与策划的“中国新影像”在安仁开幕

方敏儿

策展人


同样是在不久前,由唐泽慧、方敏儿担任策展人的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罗湖美术馆落幕,近三个月展期共吸引了82374位观众前来参观,不仅创下展览所在地罗湖美术馆的纪录,在深圳当代艺术展览史上应该也算不错的成绩。在作为博览会第三城兴起之后,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艺术能量,越来越引起艺术界的关注。


然而,在美术馆、博物馆这样的传统艺术空间里,有一种展览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在唐泽慧看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所谓IP特展、网红展,这些展览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方式跟传统‘高冷’的当代艺术展很不一样,我想这些都是策展所要面对的新的现实。”

由唐泽慧、方敏儿担任策展人的首届深圳双年展创下罗湖美术馆的参观人数纪录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