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蛇形画廊夏季展亭:屋顶瓦片搭建“未完成的”建筑
发起人:橡皮擦  回复数:0   浏览数:1895   最后更新:2018/06/14 16:50:02 by 橡皮擦
[楼主] clclcl 2018-06-14 16:50:02

来源:绝对艺术


李振华作为在国际上较为活跃的策展人,曾策划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光映现场专区(2014-2018),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时间/无间(2016)等国内外重要的新媒体或新媒介方向的艺术展览。除了策展人,李振华还是艺术家、制片人、艺术总监、收藏家,这些身份使他忙碌于世界各地做展览或者学术研究,他一直在进行媒体项目尝试,寻求其中的多种可能性。他居住在瑞士、德国,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阅历,能够更加敏锐的发现国内外艺术实践中的异同。借本刊特别策划之际,特邀他一同讨论国内外艺术创作、科技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诸多问题和可能性。


ART ABSOLUTE与李振华的对话


ART ABSOLUTE: 您一直关注新媒体艺术,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并不断介入艺术的今天,新媒体艺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拓展,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


李振华:如果你持续关注这个变化,它就一直在发生,新媒体,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对某种即将出现的新鲜事物的期待。


ART ABSOLUTE: 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更具有观念性,可以更好的反映复杂的社会现状,作为策展人您如何挑选新媒体方向的作品,有什么标准?


李振华:新媒体艺术的观念性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我更关心的是新媒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新媒体为艺术提供什么,艺术能为新媒体做怎样的贡献?

《视窗碑林》,装置,金属结构和UV 打印,2016,© aaajiao


ART ABSOLUTE: 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介入,给艺术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如何将这些技术更好的运用于艺术之中?


李振华: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艺术的挑战,还有具体生活上的困境,如何讨论互联网出现关于身份认识上的种种问题,如何证明虚拟世界,你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去检索和发现更宽广的世界,其实在今天的现实中这个问题非常局限,我们的真实生活远比想象力本身要狭小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技术、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变化,同样还有生活上巨大的冲击,人类怎么进行平衡、改变和适应,我想这是每个人要去面对的。


信息的泛滥,商业、政府的管控,以及自我的审查、限制等等,都让我们重新去划分数字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具体物理性区域。我在这里说物理性区域,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但事实就是这样的,比如服务器是有具体的物理性区域的,是有具体的人来监管的,而所有的所谓数字信息,在今天都有管控系统,以及不断对其进行相应的收集、分类、整理。你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就是在不断上传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时的具体困境。如何表达这样一种困境呢?那就会谈到另一个我在几年前提到的概念,顺应这样的媒体情况,给出一个艺术的表达或在反媒体的观念里,走得更远一点,重新思考这一媒体情况出现困境的根源。

《404》,装置,幽默、海绵滚轮,尺寸可变,2017,© aaajiao


ART ABSOLUTE: 艺术与科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是否为艺术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平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李振华:未来趋势很难判断,发展如何静观其变。


ART ABSOLUTE: 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等艺术形式都不便于收藏,从收藏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振华:新媒体艺术是最容易收藏的,无法解决的困境在于所谓的版权认同上,那么如果在今天你还没有这个意识的话,对很多收藏者或者艺术家来说,还是要把新媒体艺术的具体媒介方式以及它的认证方式转移到传统的方法上,困境也就自然解决。

《字体》,装置,USB装置,10寸LED屏幕,字体文件,墙纸,2016,作品是与圈圈共同完成,© aaajiao


ART ABSOLUTE: 新形式艺术的出现对艺术家、策展人、展览空间、展览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振华:每个人都有他应对的方式,大家不都在做新媒体吗?虽然说新媒体这个词现在过于宽泛,比如说录像艺术是新媒体,摄影也是新媒体,声音也是新媒体,生物艺术、机器人艺术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被归为新媒体,但是这些新媒体概念下的艺术,有着具体的出现时间和概念线索,我觉得观者怎么去判断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观者的回应构建或协助构建新媒体概念的统一。

《水侧·石油》,装置,绮怡玻璃瓶、BLK水、蠕动泵结构、金属和亚克力配件,20x12x50cm,2017,作品是与马健和沈赳赳共同完成,

© aaajiao


ART ABSOLUTE: 近几年共享经济十分流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艺术是否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用以自身发展?


李振华:艺术如何发展?自有它发展的情况,和具体的现实。借助共享经济与否,借助虚拟经济与否,借助新媒体与否,我们还是应该回望艺术家在如何工作,以及艺术家在这样的话题里面,对共享经济、虚拟经济,还有其他方面是否有涉猎,以及他们做出的具体改变是怎样的。艺术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去挪用新的概念,当艺术跨越出艺术的界限,进入到其他领域的时候,其他领域在同一时间也就成为了艺术。


ART ABSOLUTE: 利用“大数据”理论分析艺术发展趋势,形成“趋势指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您如何看待这种分析方法?


李振华:很多大数据的基础是可以被参照的,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这跟刚才说的数字互联网的情况是一样的,有很多数据是收集不到的,那么通过研究这些大数据,我们应该更好的认清艺术在市场上的变迁,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不一定只有这样的变迁是最重要的,因为我相信艺术永远是独立和逆流而上的,并不在这些趋势的情况里,但是认清趋势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商业交易和其他我们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方面,别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那样的艺术是什么?

《Org.a》,装置,油透、UV 打印,2016,© aaajiao


ART ABSOLUTE: 相较于中国艺术家,西方艺术家对科技发展更具敏感性,能够将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李振华:中国的媒体艺术和西方的媒体艺术,没办法这样做横向比较,就像中国的观念艺术也没有办法与西方的观念艺术做这样的比较。第一,发展的历史时间问题不同;第二,具体的社会构建现实情况不同。而艺术,尤其当代艺术的针对性,就是跟当代相关的事物,那么有什么样的当代,就有怎样的艺术,区域的不同,也就有着具体艺术上的不一样。


ART ABSOLUTE: 您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担任顾问,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所占比例如何?与科技相结合是否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艺术发展趋势?


李振华:任何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和技术手段。过去一样,现在也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