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发起人:artforum精选  回复数:0   浏览数:1040   最后更新:2018/06/13 20:23:30 by artforum精选
[楼主] colin2010 2018-06-13 20:23:30

来源:凤凰艺术


近日,红砖美术馆展出了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中国最大规模个展《道隐无名》。此次展览在红砖美术馆的园林、圆厅和8个展厅同时展出,呈现了一系列大型沉浸式装置及纸上作品,包括埃利亚松专门为红砖空间特别创作的新作。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这场展览已然迅速地轰炸了社交媒体,并引起诸多讨论。红砖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资深研究员、艺评家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从在埃利亚松的作品里,观看者-作品间是如何进行主客体转换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知觉(观察)在空间和技术的作用下是如何再次明确世界中“你”的超越性与独特性。同时,文章也指向了美术馆作为现实的公共领域与精神的想象空间是如何与此类展览作品相平衡匹配的。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乔纳斯·斯坦普撰写,凌濛翻译的评论文章《你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 《聚合彩虹》,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2016


你想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是关于什么的吗?若你真想知道,那么答案便是:你。没有“你”的存在,他的作品便不完整。[1]诚然,任何审美体验都需要一个体验的主体,只是这一普遍真理在埃利亚松的创作中被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观看主体”成为其美学生产中的核心要素。如他自己所说:“对观众的思考是我作品的起点,也是出口。[2]

▲ 红砖美术馆馆长、“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道隐无名”展览策展人闫士杰与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是的,埃利亚松在你进入美术馆对作品进行体验之前就已开始了对“你”进行的思考。[3]从你在媒体上了解到展讯的那一刻,你的期待就已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而当你在美术馆中看见并开始去感知,埃利亚松早已为你的出现、你的动作、你的状态、你的视角甚至你的主观思考和感受都设想好了情境。


然而,他对空间与行为关系的思考,对明暗的审慎使用,以及对水、土和空气等易逝又永恒的元素的有意玩味,都使得他的作品又超越了关系美学理论所建构的互动参与式含括的范畴。他不会把你的身体当作投射的表面,将五颜六色的花朵投影在你身上。在埃利亚松的作品中,你不必忍受成为任何装饰的被动主体。

埃利亚松作品中关于你作为积极的主体这一思想其实可以在胡塞尔的现象学找到溯源。它关注对意识结构的系统化思考和研究,以及在意识行动中所产生的现象。二战后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也曾指出知觉在理解世界和介入世界过程中所扮演的基础性角色,强调身体作为认识世界的原始场域,且身体和其所接收到的感受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联。

理解埃利亚松所有作品的一个关键入口便是“看见正在观看的你自己”这一观念,换句话说,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看自己,或后退一步来观察那个正注视着某种假象的自己。这与梅洛-庞蒂“让知觉本身成为一种意识对象”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此外,对埃利亚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1960年代“光与空间运动”先锋艺术家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在1972年对拓展意识活动的讨论中也已形成了“觉察正在觉察的你自己”[4]这一理念。埃利亚松关于自我意识和身心合一的这种积极的逻辑使得我们在一瞬间就成为了他作品的主体。

▲ 《元自动自助绘画机》,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1959

▲ 《魔法基座-活的雕塑》,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 ,1961


在建筑领域,人在三维空间内部的身心状态已被建筑师们反复推敲了成百上千年,而视觉艺术领域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对一个物体、一幅绘画、一尊雕塑甚至一件装置,我们往往都只是从外部观看,虽然有时我们作为观众也会被邀请一同完成作品,如在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1959年的作品《元自动(Méta-Matic)自助绘画机》中被告知通过按下按钮就可创作一件作品。或在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1961年的作品《魔法基座-活的雕塑》中通过踏上一个基座这一简单的动作,我们自身就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又或者在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62年的镜画系列中,镜中的我们也在视觉上短暂地与作品化为一体。

然而,埃利亚松的作品却激发你去思考、感受和行动,而不仅仅成为一个被动的主体。他通过空间的、视觉的以及触觉的方式来将你打开,让你感到自由,并成为自己。艺术家把你视为一个能对作品产生不仅是生理而且还有智性反馈的主动个体,这是它与其他作品的本质区别。对你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预设,是他作品的精髓。


▲《未思之思图志》,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2014


在红砖美术馆展出的《未思之思图志》这件作品中,他用灯光、阴影和镜子来引导你去移动、伫立、拥抱你的同伴或仅仅注视着自己和他人。当然,你也可以只是走着穿过展厅,看墙上自己的影子,以及另一边镜子里自己的脸。当你与自己产生互动时,作品的潜能才真正被激活。你不仅仅是被动沉浸的,而是被它激发出了自己的行动,这是重要的区别。你可以伫立、坐下、走动、奔跑或甚至舞蹈,你可以自拍、拍自己的影子、拍镜子里的自己,在细微而持续的动作中成为网格的一部分。你在其中看见自己,视觉和概念上成为它的一部分。

同时,你也一定注意到其他人的行为,在投影中得知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某个集体的一部分。他的作品或许不只关于你,而是也关于作为一个群体的“我们”,因为你通常都不是一个人在感受。他的名言“看见正在观看的自己”也间接暗示了看见正在观看的其他人,即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感知到周遭的一切,认识到自己作为这社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埃利亚松的作品不对这个复杂的关系给出答案,而是引出问题。

▲《气候计划》,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2003

▲ 《道隐无名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展览现场,红砖美术馆

▲《道隐无名》,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2018


通过这些有意而为的布局,埃利亚松让你进一步打破对美术馆里的行为准则的既有观念。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2003年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实现的《气象计划》中用到的镜面天花板,它使得观众都不由躺在地上看自己在镜中的倒影,有一些人还甚至拉起手来组成一个圈或是各种标志。现在在红砖美术馆,在看到作品《道隐无名》中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镜面天花板时,也常有观众这么做。

在埃利亚松这些用到大块开阔空间的纪念碑式作品中,他创造了一种极具开放性的空的空间。小孩子跑来跑去,少年们手舞足蹈,人们随意地躺着或是坐在地上,相互看着,或是一同对着作品聊天,不时发笑。这些行为在美术馆里往往不同寻常,因此也是对定式的强烈批判。它们通过或简约或复杂的构图方式激发了某种空间和视觉上的自由。无论是在他作品中不断出现的空的空间、半黑状态、橘黄色的亮光、镜面的墙和天花板,还是对一套复杂的阴影系统的使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让你感觉到自由。

埃利亚松所创造的,是我称之为“关于艺术的临时建筑”,它不具备居住的功能,也不可从外向内观看。关键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他作品所产生的即时体验,同时也是他试图激发和提升的观众自我意识。当我们通过视觉、身体、思想和动作来感知的时候,我们便逐渐接近自己。埃利亚松希望鼓励人们用行动共创一段经验,一段我们不仅共处于艺术作品之中,同时也在社会之中的集体经验,这是他全部创作的核心概念之一。

埃利亚松试图在我们内心激发某种主体意识的这种愿望与1930年代德国剧作家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dt Brecht)的间离效果的理论也是十分接近。其最基本的概念便是一出戏应当让其观众意识到自己正在观看的并非现实或其镜像,而是一段由剧作者书写并由演员表演出来的叙事。让观众与其所观看的表演拉开距离,从而用心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埃利亚松的核心概念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是相通的,只不过创造意识的方式被从叙事换成了视觉、触觉和空间的多重表达方式。他希望你能够发现自己拥有却尚未完全意识到的多重感官,去激发某种“可感的意义”,也就是让你感受到“对,这件作品成功地抓住了我本来就有却从未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觉” [5]。从而激发出某种关于此刻的未来,即将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 《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2016


如果说主体意识是理解埃利亚松作品的关键,那么作品背后技术构造的透明度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他毫不隐藏其所使用的工具和机械,而是尽量地将其暴露出来。他希望你看见,并对其功能性有完全的了解。他让你看到彩虹的视觉幻象或美术馆里的降水都不过是一种建构,从而表明,背后的技术手段被隐藏得再好,幻象也终究只是一种幻象。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你总是被告知去忽略某种背后的机制,那么幻象只能通过隐藏而得以存在这一事实就将昭然若揭。埃利亚松指出:“关键在于将整个体验毫不掩饰地完整呈现给观众,否则我们‘观看正在观看的自己’这一能力,以及我们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批判和评估的能力都将失去,随之失去的还有美术馆潜在的社会功能。”[6] 通过对某些幻象情境如何形成的执意呈现,埃利亚松在向你讲述的,其实是另一些事情,一些无法被呈现在阴影、沉浸式光芒或彩虹中的事情。这是对真相、诚实与生命等不可名状的概念的公布。

▲ 《声音银河》,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2012


通过让前设主体回归当代艺术,埃利亚松想要表明的是,他希望你成为你,认识你自己和他人,看见那个正在观看的自己,他也将这理解为全然的政治性。其实埃利亚松将个人主义和个人观看的行为描述为“不可预测的”,且“因其包含的某种非理性因素而具有政治性的——看见那个正在观看的自己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讲是危险的”[7]。无论真假,他的作品都在对“你”说,且关于“你”。“你”是主体,是他作品存在的理由。这种对他作品进行体验的积极态度在他的作品名称对“你的”这一人称代词的频繁使用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强调“你”作为前设主权者的同时表明或授予你对他作品精神的所有权,如《声音银河》(Your sound galaxy)中,“你的”这两个简单的字立即将你与作品关联在了一起,让你联想到看见那个正在观看的自己时的主客体关系。我的声音银河是什么呢?或者,声音在哪儿呢?我没有听见任何声音啊,我只能看见?作为我们自己安静内心的象征,这件有着微妙意涵的作品,我们的声音银河,被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的思想,以及一种关于安静且在安静之中的意识所放大了。因此,他的作品就是你,你就是作品,做你自己吧。


[1] Daniel Birnbaum. Heliotrope. Take Your Time : Olafur Eliasson. Exh. Cat.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Thames & Hudson. 2007.

[2] Olafur Eliasson in Jessica Morgan – Olafur Eliasson In Your Only Real Thing Is Time.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 2001. p. 17

[3] See Olafur Eliasson : The Weather Project. Tate. London. 2003.

[4] Robert Irwin. The State of the Real. Arts Magazine 46. No 8 (Summer 1972, p.48-49.) In Being and Circumstance : Notes Toward a Conditional Art. Lapis Press. 1985.

[5]  Olafur Eliasson: Verklighetsmaskiner/Reality machines. Olafur Eliasson and Daniel Birnbaum in conversation. Moderna Muséet. Stockholm. 2015. p.18

[6] Olafur Eliasson in Projects 73.  Olafur Eliasson : Seeing yourself sensing (exh. brochure)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2001, n.p.

[7] Olafur Eliasson in Your Only Real Thing Is Time.  exh. cat.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 2001. p.21.

关于艺术家

▲ 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生于1967年,冰岛/丹麦),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视觉艺术家,运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媒介创作。自1997年至今,他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埃利亚松的公共空间项目包括2008年的《纽约市瀑布》(The New York City Waterfalls)以及分别于2014年在哥本哈根、2015年在巴黎展出的《冰钟》(Ice Watch)。


自2012年起,埃利亚松与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奥特森发起了一个生产并向无电社区分发太阳能灯的公益项目“小太阳”(Little Sun)。2014年,埃利亚松与长期合作者塞巴斯蒂安·贝曼(Sebastian Behmann)创办了国际艺术与建筑事务所——他者空间工作室(Studio Other Spaces)。


关于作者

▲ 国际策展人、艺评家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


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艺评家、策展人,瑞典和丹麦双国籍。1965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市,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学习当代艺术理论和历史,并在瑞典兰德大学当代艺术史学院获博士学位。他在法国生活工作了24年,现居住工作于北京。


2001年和2003年,他在瑞典哥德堡组织了北欧当代艺术双年展(绘画、雕塑、装置、多媒体),推出了分别来自27个国家的59名艺术家的作品。自2001年开始他已经在欧洲、美洲策划了近50场不同活动与展览,推出了近400名艺术家。除了作为法国违规国际行为艺术节的创始人之一和策展人,他还是瑞典哥特堡现场行为艺术节的创始人之一和策展人。2008年他当选北欧国家行为艺术组织者联盟主席。此外,他还创办了“威尼斯·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每两年与威尼斯双年展同期推出。2009年,他在中国创办“广州·现场”(Guangzhou Live )国际行为艺术节,连续举办了五届,被誉为亚洲最好的行为艺术节。2016年,他创办了“北京·现场(Beijing Live )国际行为艺术节”。2017年,他加盟北京红砖美术馆,现任美术馆高级策展人及资深研究员。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道隐无名

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策展人:闫士杰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顺白路马泉营西路路口西100米路北)

展览日期:2018年3月25日至2018年8月12日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  翻译/凌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