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波德莱尔何以说艺术批评应是局部的、片面的、有激情的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816   最后更新:2018/06/05 20:20:36 by 点蚊香
[楼主] 灰常灰 2018-06-05 20:20:36

来源:目刻时光


  • 原文刊载于《绝对艺术》杂志第八期,【绝对视点】栏目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绝对艺术  ID:absolute_art

  • 作者:杜曦云


“伪当代艺术”为何猖獗?



当代艺术的本质是观念艺术,但经过达达主义以来各种“反艺术”、“非艺术”的极致探索后,美学趣味的重要性又逐渐返潮。当然,美学趣味是艺术的先决条件,而且特定的语言是被特定的观念驱动的,艺术语言的不同是因为观念的不同。


美学趣味有很强的时代性,时尚艺术和先锋艺术,在美学趣味上有一定的重合,因为二者都追求美学趣味的创新。但二者的功能完全相反:时尚艺术是装饰美化,先锋艺术是求真的基础上求自由。就像同样用医疗器械,医生是治病救人,整形是给丑人美容,有些整形手术是损害身体健康的。

1965 年,美国费城:法国艺术家杜尚坐在其争议性杰作

《大玻璃》后面


“当代艺术”是先锋艺术在这个时代的新标签,只要想在求真的基础上求自由,当代艺术就必然生长着批判的锋芒—浸透着美学趣味的批判性锋芒。近年来人们谈的“景观艺术”,其实就是掩盖现实问题、粉饰生存困境、没有批判性锋芒、但又和当代艺术在美学趣味上有所重合的时尚艺术—但它们也贴着“当代艺术”这个标签,因为这些年来当代艺术在中国由地下转为地上,频繁炒出天价,由又冷又硬的干骨头转成值得去假冒分利的大肥肉了。

1945年,墨西哥:墨西哥艺术家夫妇迭戈·里维拉与弗里达·卡罗在工作室阅读、工作,背后墙上挂着《两个弗里达》等作品


这几年来,因为氛围的变化,当代艺术的旧有从业者们失去了继续批判的勇气,也没有了美学刷新的能力。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让艺术界人士旧有的生存经验、知识储备、美学修养,都在加速滞后中。人一旦发觉自己滞后,不自信油然而生,判断力的空门大开,那些打着当代艺术旗号的时尚艺术趁机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如今,所到之处都是这类“伪当代艺术”,就是这个原因。而且这类产品的美学趣味大同小异:几何化造型(极简主义的美学)、高纯度色彩(波普艺术的美学)。最不约而同的特征是:掩盖现实问题、粉饰生存困境、没有批判性锋芒。说穿了就是——装饰。它们这几年的大行其道,到了让人怀疑自己智商的程度。

1979 年10 月,美国: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组装自己的作品


以目前的趋势来预估,这类“伪当代艺术”的猖獗期应该还会有两三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对漫长的历史而言,两三年不过弹指一瞬。这两三年,也是先锋艺术的缓冲期,有志于先锋艺术的人们,应该从时尚艺术中汲取方法、美学趣味来滋补自身的欠缺。同时,理应坚信先锋艺术的价值,因为事实、经验、常识就在眼前身边,探求真相、扩展自由又是生命的必然需求。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自信的话,应该反问自己是不是当代人。何况,当年热捧穷追的“新卡通”几年后无人问津的身影刚过去没几年,当代艺术界应该不至于健忘到这个程度,虽然大家以健忘著称。

1969年,英国伦敦: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在展示他们向世界各大城市分发的反越战宣传海报“战争结束了,如果你愿意”


柏拉图说:“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先锋艺术和时尚艺术功能不同、相得益彰,令人由衷鄙视的是偷梁换柱的“伪当代艺术”。假货不会长久,因为明眼人越来越多。但次货也难以上架,因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无法逆转的上了“开放”的轨道,这是时代的洪流。在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生存经验、知识储备、美学趣味也必然加速刷新, 不思进取的人只能加速滞后。所以, 对先锋艺术有着美好愿望的人,必须像野蛮丛林里的猎手般,随时关注加速变化的时代,在立场、观念、美学等方面争取做到完美结合,否则,每个欠缺之处都是伪当代艺术的猖獗之地。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