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肯·库里 :呲牙咧嘴
发起人:灰常灰  回复数:0   浏览数:1961   最后更新:2018/04/19 21:02:25 by 灰常灰
[楼主] 猴面包树 2018-04-19 21:02:25

来源:日常陈述 文:金锋


这几天,内涵段子的视频我想刺痛了许多人。也有人出来说,这视频是假的,是段友们以前拍摄的,现在看到的不过是视频的拼接。不管这视频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拼接,它还是刺痛了我。这倒不是在特殊的背景中,为了低俗与娱乐,孩子们拿出了一种抗争姿态,我看到了一种对艺术的刺痛,di……didi作为语言,它强力地吸引着我,让我专注于其中难得的异感。我敏感这样的东西,而它就突然这样向我袭来了。

我只能说,民间又出好作品了!这次是孩子们的集体创作,用今天艺术的最高标准来评判,这些标准都不够用了。这件作品就是《di……didi》。

《di……didi》让人惊悚,这一长两短的集体鸣笛,把要表达的再多的语言都含括进去了。让艺术汗颜的是,孩子们并没有把他们的集体发生看成是作品,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己失去的精神家园而表达。我把它看成作品,是因为它对艺术所构成的某种刺痛,它突袭了艺术,逆袭了当代,并揶揄了艺术的平庸。

起初,di……didi只是一个逗乐,它夹杂在现实的聒噪里并不显眼。对段友来说,这是暗语,是打招呼,是微笑与温暖的一种表达。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艺术而言,这起初的di……didi也构不成更高端的联想,作为语言材料,也不过是个“半成品”,“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这又有什么奇特的呢?问题是这个“半成品”地盘很大,它离成为好作品仅半步之遥。好作品都是逼迫出来的,所谓原创也要靠接现实这个地气才能“撞击”出来,这个半成品,一经逼迫,单声道就转换成了和声,这个转换水到渠成,非同凡响。他们没有矫情,只有默契,清风吹杨柳,敢问是段友。”语言通过和声而走向了独特与完整。这是真正90后的作品。

什么是语言?表达就是语言。孩子们有话要说,他们有东西要表达;他们不学父辈的表达方式,他们觉得父辈的语言无效;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他们原创,接地气,他们不要抄袭。你不打压,那就各玩各的。你打压,我升级,他们的语言系统是可升级的。集体鸣笛就是升级。“八级大狂风,坐下谈人生。”他们依附的是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觉得,从现实的强拆到精神的强拆,这个时代赋予了产生原创语言的土壤。当代艺术要向民间学习,向政府处理棘手问题的手段学习。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