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伊斯的代理画廊主,三十年前曾是他的实习生……
发起人:wangxiaoer97  回复数:0   浏览数:1782   最后更新:2018/04/17 11:05:34 by wangxiaoer97
[楼主] 蜡笔头 2018-04-17 11:05:34

来源:凤凰艺术 文:汪单


虚实莫测

近日,在OCAT上海馆开幕的展览《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带领观众重新审视这个虚拟与现实不分的时代。十三位艺术家及小组的影像、摄影和声音装置作品展现不同的角色扮演者或是构建中虚拟空间。部分影像作品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对“真实世界”进行层层分析及反观当下的社会、政治及个人境遇。“凤凰艺术”特邀该展策展人汪单为大家解读展览的来龙去脉。


《头号玩家》电影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刚上映的新片《头号玩家》在国内票房一路攀升,这部电影的评分毋庸置疑地在口碑网上居榜首。然而,《玩家一号》编剧并无新意,是一个带有美国梦色彩的故事。那《头号玩家》又凭借什么能获得上亿的票房呢?该电影堪称是80年、90年这代游戏玩家的福利,剧中的虚拟世界“绿洲”几乎将世界上所有的电子游戏应用一网打尽:从街霸游戏机,俄罗斯方块掌中、到Gameboy、索尼的PS,再到虚拟现实游戏。140分钟的影片可谓是电子游戏的编年史。这部电影酷炫的特效和怀旧的片段的确能打动挑剔的观众,但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未来是否真如电影所预测:科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削弱人类的劳动价值。人类社会最终走向无业游民的状态,而人类的归宿是否将时间和情感投入到比现实世界还要真实的虚拟现实世界?

▲《头号玩家》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绿洲

“绿洲”是指在荒芜沙漠中出现的终年淡水源不断之处。它是旅人在沙漠中避风港,也时常被喻为人们在沙漠的烈日暴晒下所产生的幻觉。“绿洲”在《头号玩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也是一个逃脱恶劣的生存环境,毫无就业机会的现实世界避难所。玩家们只要带上VR眼镜,似乎轻松地卸下现实生活的枷锁,自由地穿梭于超级感官的虚幻世界。在“绿洲”里没有真正意义上死亡,“Game over”之后玩家可以东山再起。当然,游戏里和真实世界一样也不存在一个永恒的价值体系,它的流动性和更替性更快,远远超越了现实。这一虚拟世界依靠着复杂硬件互相协调所确保的稳定性,只要突然断电,一切将分崩离析。

▲ 《头号玩家》截屏

▲ 《头号玩家》里“绿洲”,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的娱乐工业时代已催生出了结合人工感官化的体验——多媒体和跨媒体的总体艺术,让我们沉浸于如痴如醉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虚拟现实技术逼近时代,电影里“绿洲“并非是人类最终的归宿,但引发一种更刺激的消费主义。在动荡不定的未来,人类的欲望不断地滋生,而欲望并不是一次性可以被一劳永逸地满足的,而是人们沉浸于达成一个个欲望的过程。“绿洲”原住民不惜挪用现实中日常生活的开支、购置游戏装备,以此获得更多的游戏积分。挥霍无度最终导致现实生活中负债累累,甚至玩家失去自由,成为游戏债主的奴隶。

▲《头号玩家》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头号玩家》呈现一个人类难以赖以生存的世界,以及一个平行的、酣畅淋漓的虚拟世界。我们的一切在游戏里面发生,屏幕外的世界只给予我们一个社会身份。我们并不在意那些游戏世界里的朋友,他们在真实生活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对“绿洲”应持以一种警觉的态度。虚拟现实不断地改变你的感知,改变你和世界的关系和社交关系。人们对于虚拟游戏世界“绿洲”的迷恋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但剧情将近尾声之际又把观众拉回现实世界。这一句“只有现实才是唯一的真实。”(The realit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s real.)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当摘掉VR眼镜,我们不可避免地回归现实生活。而“绿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鼓励玩家得到最高的积分,而是在游戏过程中玩家获得乐趣和建立同伴间互动和彼此的信任。

Avatar


“Avatar” 意为在电脑游戏和社交媒体上,用来代表某个真实用户的虚拟角色。例如,《头号玩家》里,现实生活中丑女丽娜·维特在“绿洲”里对应的角色是身材魁梧的机械师艾奇。

▲ 韦德·沃兹在“绿洲”里扮演帕西法尔  图片来源:网络


游戏在英文中和play(玩、弹、操作和扮演)息息相关,在德国中游戏一词Spiel就是spielen(相当于play)的名词形式。因此游戏的本质就是一种操作,一种自我虚拟化地改变,角色扮演自古就存在于民间和巫术的世界里。许多中世纪文学里充斥着乔装打扮的故事情节及盛大的化装舞会、嘉年华等场景。变装这个游戏在巫术、祭司、典礼中不仅在古代社会构筑了社会的阶层,通过仪式展示了权力关系和地位,同时也是最广泛流行的娱乐形式之一,无论是贵族或是平民爱把自己打扮成所喜欢的人物。 [1]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多样形式的游戏内嵌于社会建构之中。然后,角色扮演塑造了不同面向的自我,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它并非是“真实的”,但又在此情境中必须要成为这样,参与游戏的人都明白自己在假装扮演着什么,在另一个场合必须要做出切换。[2]《头号玩家》里游戏里主角不能等同于游戏玩家,而是从玩家视角带领大家探索一个被游戏开发者哈利迪所创作的世界。玩家们走出真实的生活,通过角色扮演进入另一个超感官的社会活动领域。就如同人在不同的场景中自我切换一样,虚拟的游戏也是一种场景。


游戏虚拟地实施对于人们的社会规范之培训,巫术通过扮演来规定着部落中的秩序。游戏是一种行为参与性的教育和规训。学界普遍认为在古代传统社会不存在“儿童”概念。当儿童一旦在体力上勉强可以自理时,他们就混入成年人的队伍。直到中世纪,人们开始对年龄有丰富的术语,但“儿童”一词依然非常宽泛。最初创立的儿童游戏便是基于一种遵守道德的教育方式。教会和学校禁止儿童们玩那些违背教义和道德的游戏,向他们推荐公认的好游戏。从而获得被规训了的“有用”的成年人。

电影开头,在反乌托邦的世界里,无论老少大家都沉溺于虚拟现实游戏,言行举止几乎一致。“绿洲”更像是一个全民游戏,对任何年龄段的玩家开放。“绿洲”里角色扮演并没有受到年龄,性别,甚至是物种的限制,人类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这成就了像“绿洲五强”之一修(玩家是一位11岁男孩),拥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智慧。游戏并没有区分玩家的年龄,玩家在“绿洲”不知自己的岁数,时光流逝和空间转化。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绿洲”里还存在传统意义上童年吗?电影的末尾,游戏创始人哈利迪的童年却成为解谜的关键点。自弗洛伊德以来,心理学就认为童年时期的压抑会导致人们成年后极端的反弹,西方强调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也就是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电影放到这里使人不禁都会心一笑,在这部电影在高科技的外表下却是非常人文主义的情怀——对于人性的情感,即每个人都有珍贵的童年,属于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属于他们可以允许被存在的场景。


[1] 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97-145页。

[2]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第19页。


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


如果说,电影《头号玩家》是探讨人类从实体世界向虚拟世界大迁徙之际,如何建构一个新的社会秩序。那近日在OCAT上海馆开幕的展览《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带领观众重新审视这个虚拟与现实不分的时代。十三位艺术家及小组的影像、摄影和声音装置作品展现不同的角色扮演者或是构建中虚拟空间。部分影像作品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对“真实世界”进行层层分析及反观当下的社会、政治及个人境遇。例如,曹斐《角色》一群玩Cosplay少年默默地反抗高速的城市发展;内尔德·胡塞恩的作品《Cambeck》佯装成功人士,高谈阔论的四个小男孩的对话侧面反映贫困区儿童的生活状态;德丽塔·胡斯尼·贝《来自荒岛的明信片》孩子模仿成人,试图构建一座想象中城市。

▲ 展览《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海报,图片:来源OCAT上海

想象可以指涉为某种叙述,无论那些叙述是代表国家民族的命运,某个党派的存亡兴衰,还是家族的延续。这些叙事联结了不同的共同体,而任何的共同体大叙事(意识形态)都需要想象,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从而坚固共同体的凝聚力。参展作品里不同角色扮演者运用想象力,使游戏活动得以运转。这些游戏并没有隔离现实生活,反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分析或是抵抗。展览所强调的“游戏”和“想象”被理解为一种在当下的生存方式——我们不断地延展真假、虚实、有(无)形的边界。

▲《Cambeck》,比内尔德·胡塞恩,2011,影像作品,2分30秒  图片:来源KADIST和艺术家

我们真如电影《头号玩家》主角所愿,虚拟世界将取代现实世界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实世界将被游戏化,而游戏里反馈机制将快速移植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哈伦·法罗基的作品《严肃游戏III:沉浸》中患有PTSD的士兵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治疗师不断地重复呈现事发当日的虚拟现实场景,挖掘士兵战争记忆最黑暗之处。同样,影像作品《取消关注》也回应了这个议题,男主角结束了现实生活中一段感情,但社交媒体上依然不断地出现曾经幸福的合影,前女友的讯息和“关注”提示信息。

《严肃游戏III:沉浸》,哈伦·法罗基,2009,双频影像,20分25秒  图片:来源KADIST和艺术家

9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对数字媒体并不陌生。他们的成长、游戏与教育都与网络息息相关,可谓是“寄居” 于互联网的人群——数字原生代。这一代所身处于讯息和行动比例严重失调的时代,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网络上,信息的来源或是社交方式都成为虚拟世界的附庸。而这种生活方式与成年人对网络的依赖并无差异,其内容也没有针对年龄做严格的区分,比如成人的暴力问题转为游戏或是广告。我们可以在贾兹明·洛佩兹的短片《现场游戏》(2008)中看到:孩子们在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后一刻就转为机枪扫射的流血事件。网络的普及化模糊了儿童和成人之间分界线,就如同《头号玩家》的“绿洲”那般导致童年的消逝。这个议题无论是在本次展览或是电影《头号玩家》讨论的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展览信息

▲ 《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海报


展览名称: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

时间:2018年4月08日-2018年6月10日

地点:OCAT上海馆(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轨道交通8号、12号线曲阜路站2号口)


讲座与研讨Lecture/seminar


1

开幕讲座及导览:挣扎于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Opening Talk + Tour: On Struggling to Remain Present When You Want to Disappear


讲者: 安东尼·迪赛兹,玛丽·马特雷尔,汪单

Speakers: Anthony Discenza , Marie Martraire, Wang Dan


时间: 2018年4月8日 下午3点—3点45分

Time: 3:00-4:30pm, 8th April, 2018


2

物与关系-数码物作为对思辨实在论的批判

On Object and Relation -- Digital Objects as Critique of Speculative Realism


讲者: 许煜 (现任教于德国吕纳堡大学哲学研究所以及数码媒体文化与美学研究所,他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客座研究员,巴黎西蒙东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Speaker: Yuk Hui is lecturer at the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and art (IPK) and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ute for Culture and Aesthetics of Digital Media (ICAM) at the Leuphana University Lüneburg; he is also a visiting researcher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researcher at the Centre international des études simondoniennes.


时间待定

time to be determined


3

被影响的现实——计算机生成图像与视觉艺术中的虚拟现实

Effected Reality. On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of computer-genereted images and VR in the visual arts


讲者: 汉斯-于尔根·哈夫纳,策展人,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区艺术协会总监

Speaker: Hans-Jürgen Hafner,exhibition organizer and art critic. He is currently the director of the Kunstverein für die Rheinlande und Westfalen in Düsseldorf. Hafner studied German and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时间: 5月13日 下午2点-4点

Time: 2:00-4:00pm,13th May, 2018


4

从物理现实到数字现实:虚拟环境中的自我量化

From Physical Reality to Digital Realism: Quantified Self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讲者: 陈志刚,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理论研究及   国际交流工作室、信息与交互设计工作室,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

黄恩宁,PICO副总裁,曾担任Sony   Playstation设计总监


Speaker: Chen Zhigang, the Master supervisor of Public Art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Shanghai Academy of Art. He obtained PHD. Degree at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Fine Arts

Huang Enning, the Deputy Director of PICO. He was the former design director of Sony Playstation


时间: 5月20日 下午2点—4点

Time: 2:00-4:00pm, 20th May, 2018


5

幻相优先与思维延迟

Priority of Illusion and Delay of Thinking


讲者: 余玥,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暨黑格尔档案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Speaker: Yu Yu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i Chun University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He graduated from Hegel Archives Institute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at the Bochum University Germany. He was awarded National CHISA Fellowship.


时间: 5月27日 下午2点—4点

Time: 2:00-4:00pm, 27th May, 2018


6

哈伦.法罗基:电影及其他

Harun Farocki: Film and the Other


讲者: 郝敬班,艺术家

        杨国柱,上海大学艺术理论博士

        杨北辰,电影与当代艺术研究者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博士生导师

主持: 弗生,从事电影工作者


Speakers: Hao Jingban, artist

Yang Guozhu, P.h.d candida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Arts of Art Theory Department

Yang Beichen, film and contemporary art   researcher

Jiang Yuhu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Philosophy, Ph.d Supervisor

Moderator:  Frida, filmmaker and festival organizer based in Shanghai


时间: 6月2日 下午2点—4点

Time: 2:00-4:00pm, 2 June, 2018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