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艺术周画廊展评:强劲与繁荣之下是什么?
发起人:开平方根  回复数:0   浏览数:2020   最后更新:2018/03/31 19:12:52 by 开平方根
[楼主] colin2010 2018-03-31 19:12:52

来源:798艺术 晓睿


梁伟:临其境

展期:2018.3.22-2018.5.6

地址:魔金石空间(798国际艺术区)

展览现场


作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闪亮新声,梁伟一直在探索一种独一无二的抽象艺术形式。这一形式现代与古典绘画传统中汲取养分。艺术家有意绕开以观念或主题为主导的构图,而是从大量物质对象中撷取出图像,将其拆解为碎片,再从想象出发重组为崭新的形态。由此,梁伟使用丙烯颜料、水墨与水溶笔等材料展开了严谨细腻的绘画过程,而其结果宛如一幅幅诡秘的地貌景象,并带有古典山水的幢幢影子。原图被摧毁的过程赋予了这些抽象地形无穷的吸引力。当我们的视线试图在画布上辨别抽象中的内容时,一些尚可识别的形状线索开始在眼前浮现,越来越多……最终,出乎意料的新形态似乎渐渐显现,又消失于混乱中。

《从明天起》 布面丙烯,水墨,水溶笔 140×190cm 2018年


艺术汇:据了解,你早期的创作有录像作品等,这和当前的绘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和样貌,请问是什么时候开始以架上绘画为主的,又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转变?它们之间是否有潜藏的一以贯之的脉络?


梁伟:我是2005年开始架上绘画,同时也在做影像作品,后来为了专注做影像停了两年绘画,并在2010年做了我的第一个录像作品个展。专注影像作品这段时间,我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我需要重新建构自己对绘画的创作要求,这样的转变需要很多尝试和实验,当时尝试过全面颠覆以前的所有绘画经验,从另外一个出发点入手;也尝试了延续以前的绘画语言而寻找新的突破口。五年内做了各种创作实验,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之后在2016年魔金石空间的个展中基本把我那段时间的实验成果展现出来了。


做影像作品时想的只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结构,没有刻意结合我的绘画语言。我对绘画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没有寻找一个统一的主体或观念来贯穿这两个媒介。不过,我的某些影像作品跟我绘画的内容有相似的感觉,但这不是我有意为之。

《记忆相遇》 布面丙烯,水墨,水溶笔 140×200cm 2017年


艺术汇:创作的时候,你是会选取一些图式或者不同的元素作为蓝本,还是画面本身随着思想和意识自然流动,如果是后者,那么通常以什么作为开始,又是如何决定画面的结束?


梁伟:我的作品有蓝本的同时兼具了很大的开放性和可能性,比如我放弃了主题性,选用的图片来源很广,凡是觉得有意思的图片都可以作为一张画儿的开始,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或是古代建筑,也可以是电影图片、机械,或者是城市垃圾的照片、人群以及动物的图片等等;把这些内容上没有任何限制的图片拆解成碎片,然后再将这些碎片重新组合。这个过程比较神秘,重新组合的结果跟原图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完全看不出来原图内容,在画的过程中作品会慢慢脱离蓝本发展出自己的生命力,我的笔触和方法需要应对构图指示的方向,直到我觉得作品生成出自己的生命感。

《发生的前一天》 布面丙烯,水墨,水溶笔 200×340cm 2017年

艺术汇:在不同的时期,您的作品显现出不同的样貌,2015年的部分作品中,画面由几何图形或者线条构成,他们之间随机的排列在二维世界扩展出不同的空间,而近期的作品则以更为随性流动的线条构成,整体上更具有东方意境和气象,这是否是您对于不同材质或者不同阶段的尝试?目前的创作会向哪个方向延续和发展呢?


梁伟:我在2015年的尝试很多样,包括现在正在延续研究的“意境”式感觉。当我找到那种感觉时我的作品就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这个空间很大,可探索性很强。我从来没有故意寻找过什么东方意境,可是我得承认有一些作品的确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很有意思,因为我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是可以探索的。今年在魔金石空间的个展会把这个探索展开。不过所谓“意境”是无法定位的,每个作品的感觉对我来说都有所不同,仿佛是在创造不同的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有些是东方的感觉,有些一点也没有,可是都属于同一个宇宙。

《临其境》 布面丙烯,水墨,水溶笔 90×150cm 2017年


艺术汇:你常常以人们熟悉的但并没有具体形态的词语为作品命名,如《发生后某一天》,《临其境》等,名字和画面之间以怎样的方式联结?


梁伟:起标题的方法有一点像构图的过程,会从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书籍或者文章中截取不同的词汇任意拼贴,直到标题的感觉和作品的气质契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任何具体意义,我的作品只能指向某种感觉,不能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所以标题是作品生长出来的文字,而不是给作品定性的某种东西。

艺术汇:画面的主体以不同形式的线条构成,与此同时,原本应该在线条之间停留的颜料溢出并留下了自然流淌的痕迹,引申出对于有序和无序,控制和失控的思考,可否谈谈关于创作者对于画面的掌控以及画面自然生成之间关系的思考?

梁伟:我的作品一直跟构图的控制力密切相关。早期有关都市碎片的作品好像是在失控的边缘,可是又不会真的失控。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就有那种感觉,都市迅速的发展会让人觉得特别无序,特别混乱,可是又一直没有失控,一直处在失控的边缘。我最近的作品对控制有另一种感觉,不是题材上的而是画面和绘画语言的感觉。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在画具体的物件,而是在画某种能量。画面感好像跟能量有关系,这种能量需要被控制,但是如果真的控制住了就失去了力量感,因此我的画面处在介于控制和失控之间的状态,这可能是我现在的作品跟以前作品最大的连接点。

《亦非留存》 布面丙烯,水墨,水溶笔 130×170cm 2017年


艺术汇:相对于具象作品来说,抽象跟人的心理体验和意识流动更为契合,你的作品则似乎试图从无序反复的世界中理出可循之迹,可否谈谈创作和个人思考之间的关系?


梁伟:我想避免具体的主体或观念,所以比较适合抽象的表现方式。我重视感性,所以寻找了一个以感性为出发点的探索方式。早期作品的具体物件可能限制了我的很多感觉,所以当继续寻找个人的绘画语言时,就陡然打开了很多感性的渠道,创作状态也更加愉悦。我对题材的认识都藏在图像里,在挑选图片资料时,我不见得知道为什么某个图像会吸引我,可是这样的吸引没有错,是有原因的。虽然我将图片分成碎片,可是原图的某种东西一直隐在其中,在构图的背后,像灵魂。我需要跟随图像背后的精神,跟随自己的感觉,看它能把我领到哪里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