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启示录:地缘的拓扑与后全球化政治 | ARTYOO 发现
发起人:ARTYOO  回复数:0   浏览数:1568   最后更新:2018/03/21 13:57:25 by ARTYOO
[楼主] 蜡笔头 2018-03-21 13:57:25

来源:日常陈述 金锋



一个朋友指着罗兰·巴特的《S/Z》跟我说,这本书最牛逼的是中间这条斜杠,是这条斜杠带出了左右想标明的东西。符号的指意就在于此,一个或一组很复杂的关系,一条斜杠就表示出来了,既极简又漂亮。在斜杠的左右,不同的人会放置不同的东西或议题,放置不同的想象与企图,比如,对“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提问,学理上多有争辩,云里雾里莫衷一是,而现实倒是不断在提供极具经典的案例,“张·扣扣/春晚”即是一例,它酷烈、叙事、宏大而娱乐,它对一切学理上的解释都提出了挑战。艺术史对“一把阳伞/缝纫机”有很好的诠释,但对“张·扣扣/春晚”是束手无策了。

在人为设计的狂欢与仇杀之间,斜杠不经意地置于中间,它是符号,又是修辞,它让当代的更当代,也让沉落的更加沉落。

不宁惟是,面对这样的斜杠,思想是没有准备的,思想没有了活力,变得惰性了。在时间的节点上,斜杠带出的是悖论还是棒喝?是,又不是。还是瓦雷里一句是似而非的话切中了要害:最深邃的是表面的皮肤。对于这样暧昧的语言,我可以误读与想象出这皮肤上的结痂、瘀血或是肉瘤。

这里,斜杠有时是名词,如对撞机;有时是动词,撞击、共振与叠加;有时是虚词,乎、者、若、乃、焉。对于艺术,我更倾向于撞击。当代艺术就是让各种完全不同甚至异质的东西都进来,让它们共振,继而激烈对撞,加速对撞,从而产生出新粒子,产生出新当代。

政治/艺术,格罗伊斯有这样的话:“在当代,政治审美化,艺术政治化,但政治不需要艺术来审美化,它们有的就是媒体自己说了算。是艺术主动地跑到了政治的地盘上。”这话让艺术变得很弱势与泄气,但反过来,这话不无提醒的一面,主动是主动了,还不够撞击。没有撞击,哪有搅动与撬动?

也许斜杠就是头顶上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语法在斜杠里!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