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生存指南
发起人:不举手不发言  回复数:0   浏览数:1960   最后更新:2018/03/16 08:47:39 by 不举手不发言
[楼主] 展览预告 2018-03-16 08:47:39

来源:泰康空间


制性造别

GENDERS ENGENDER


2018.3.22 - 5.19

Opening  2018.3.22 16:00


艺术家及参与者:黄静远、李爽、联合公告、马秋莎、覃小诗、山河跳!、写母亲工作组、张然、张思锐

空间策划:李巨川

阅读策划:折叠的房间


策展人:李佳

艺术总监:唐昕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院B2

星期二至星期六 10:30 - 17:30



“制性造别” 将以展览、论坛、工作坊和出版物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别(gender)相关议题发起讨论和展演。它关切的是发生在当下或对今天的社会性别差异状况产生影响的性别论述和实践,并通过展览制作和项目策划的方式来尝试为这些多元的论述与实践建造一个展示平台,一个对话的空间,甚至是生产的车间。它欢迎来自各个领域、各个群体的参与者,也期待打开更宽广的视野,建造更多样的联系。


“制性造别”无意展览“女性的艺术”或“女性艺术家的艺术”,也不再提供基于身份的定义和界说。对它来说,艺术家的性别身份是需要去阅读理解的症候和现象,但不是原因或标准。同样,将这些创作和表演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气质、主题、手法的相似或呼应,而是一种已经成为他/她们/ta们认知、思考和实践的基础的性别视角。后者决定了我们认同和选择怎样的生活,朝向一个怎样的共同未来。


泰康空间邀请来自各地的十一位/组艺术家和团体为本展览进行委任创作。展览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装置、录像、综合媒介及行为作品,也包括参与式、互动式的项目,社会调查和文献梳理。部分展览空间将被用于持续进行的工作坊,它将作为展览的有机部分,随着展程而逐渐生长和增添新的内容。展览开幕后,泰康空间将分别举办三次论坛,邀请各领域的研究者、创作者和行动者来分享关于写作、摄影和社会实践领域的性别表达。






“无论一个可见的公共讨论背景是否已经形成,无论那些描述各种困难的词语是否已经存在,无论理论派别和历史阶段的划分是否已经树立,甚至哪怕你依旧在用别人的语言发声,性别带来的故事一直生机蓬勃的存在着。我们被卷入,也要卷入它。”


黄静远,1979年生于广西,2006年毕业于康考迪亚大学艺术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她于2017年7月发起“写母亲”的共同写作计划。





“现在回忆起来,成长经历的具体情节更多跟母亲的关系紧密,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当时她送我去幼儿园的途中,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所看到的她腿上裤袜的破洞位置和抽丝的尼龙织物与皮肉间的正负形状,以及其他更多的母亲们腿上的洞,与脚下车轮碾过的碎砖路拼凑成生动的、赋予体温的时刻。”


马秋莎,1982年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Our personalities arise from this very gap between body and reality.”

——Beatriz Preciado, TESTO JUNKIE


李爽,1990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英语系,2014年取得纽约大学Steinhart人文学院媒体、文化和传播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我在想如何在艺术中制造空间,对性别进行更平等的再想象。”


覃小诗,1989年生于广州,2012年毕业于丹尼森大学获艺术和传播学双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视觉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





“哪种抹布用着顺手更吸油吸水还不留毛屑?玻璃杯怎么洗更干净透明?整理抽屉时怎么把物品归类?怎样在自己原有的劳动习惯下寻找突破实现省力和高效?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需要真正的实践与操作。原本在创作上遗惑和懈怠,反而在家中的劳作里得到一些回馈。”


张然,1980年生于辽宁抚顺,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工作室,现工作和生活于沈阳。





“性别问题从来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它们如此无所不在又深入日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双去发现的眼睛。”


张思锐,1989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批评、策展和概念实践硕士学位,现任《艺术论坛》中文网市场总监,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性别问题涉及整个文明的发展维度和速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单调的想象力不足以应付。”

——黄河


“如果鼓声代表心跳,心跳声也是人最熟悉、最易忽略的声音,在人类历史中对一个性别的刻意打压也是如此。社会习惯于鼓励女性和艺术工作者以受害者和圣人的形象同时生存,然而黑与白,圣人与大盗是共生的关系。在性别议题的表达上我不确定创作能否对男女平等产生促进,因此这次我仅希望用暴力的图像与模糊的行为去反映一个现实。”

——黄山


山河跳!,由1985年出生的双胞胎艺术家黄山、黄河组成的艺术小组,2016年底在广州诞生。她们既有合作创作,也会在同一语境下独立创作。





“当代艺术领域不应容忍任何‘捕猎者’!我们要做的不仅局限于行业内机构、职务下的性侵犯和性骚扰,更要努力甄别和打破更广阔而隐形地在权威、名声等范畴里笼罩下的性别不平等。”


“联合公告”是一个关注并介入当代艺术行业状况的长期计划,它的意图在于提高从业者的权利意识,性别问题是其持续关注的对象,如行业中从业者性别比例不均衡、性骚扰、性别天花板现象等。该计划通过艺术家项目、公共教育、调研存档、法律咨询、媒体发表等多元方式,推进对包括行业内性别平等问题在内的集体关注、思考和建立在具体案例和诉求上的合力解决。





“人们总是容易小觑柔软的力量,有时我也不例外。”

——万青


“如果从权力和身体的关系进入,性别差异本身并不是多重要的问题。不同性别都是身体在权力下所做的不同测试,或不一样的武器。”

——余果


“性别是问题吗?我怀疑。我只知道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媾和在性别领域埋下一颗颗定时炸弹。道阻且长,拆弹不易,从我做起。[炸弹][闪电]”

——赵伊人


写母亲闷骚工作组

组员:冯俊华、黄静远、万青、余果、赵伊人


写母亲闷骚工作组是针对本次展览产生的特定回应工作团队(详细参与者名单请见展场)


不同时代和场域下,母亲及家庭关系都是剧烈的主题;而这种剧烈波及之广,使它往往在私人生活和国家政治中都被给予双向的沉默。“写母亲”是2017年7月由艺术家黄静远发起的共同写作计划,随后与冯俊华共同组织、编辑和出版。第一季和第二季共有十五位写作者参与,共计写作五万五千多字。此项目还根据不同邀请组成各种“写母亲工作组”,如参加特定议题的杂志,举办由社会招募而成的工作坊,加入主题展览等。项目未来将在保持每年两季共同写作的进度同时,继续发挥工作组的灵动性,希望把包藏其中的对“庶众的发声”图景的想象,衍生于各种活动和组织。





“建筑师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他们多半找同行结婚。在开展事业的时候,就出现了两种关系模式。一种是平等关系,有很多著名的夫妻档建筑师,如这几年经常来中国的塚本由晴和贝岛桃代,还有美国的迪勒和斯科菲迪奥,还有很多。另一种是主从模式,通常是男建筑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事务所负责人,而女建筑师是助手,或者成为事务所的‘主妇’,负责事务性工作。当然还有一些就干脆退到家庭中去了。在后一种模式中,很多是由师生关系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就是偶像和崇拜者的关系。当然也不是所有师生都必然如此,迪勒和斯科菲迪奥之前也是师生。在中国我还看到一个现象,就是项目设计人署名是两个人,但是所有人都将项目仅仅看成是男建筑师的作品,另一个署名被自动过滤掉了,好像都默认这个署名只是丈夫在让妻子分享荣誉,并不关心妻子是否真的对这个项目有贡献。现在我们知道,好几位现代主义的大师,那些英雄,他们的一些杰作其实都有身边女性的关键性贡献,甚至可能完全出自这位女性之手。如安妮·廷之于路易·康的几个作品。还有著名的‘密斯椅’和‘柯布西耶椅’,其实并不是密斯和柯布西耶设计。所以,这个女性建筑师的被隐身,被匿名,应该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李巨川,1964年生于湖北沙市,1986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系。1990年代起以行为、录像、照片和场地装置等方式进行建筑实践,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演讲、教学与展览,现工作和生活于武汉。





A: ……

B:那如果目标是抑制男性气质/荷尔蒙,感觉应该是现阶段女权运动有一定成果后才能去进一步讨论的。而且我觉得抑制男性气质与性别平等不冲突。

C:用药吧!


折叠的房间游牧于不同的城市,通过进入出人意表的场所,试图促成一种关乎行动经验和知识路径的流动网络,其中的节点是闪烁不定的。工作的行进如探索纸上的多个点如何以最轻快的方式贯通,进而扩散行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