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征远 | 不期而遇·久别重逢——布宜诺斯艾利斯寻艺记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671   最后更新:2018/02/19 19:44:36 by 蜡笔头
[楼主] 聚光灯 2018-02-19 19:44:36

来源:artnet


此文为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分,探讨了加密货币对艺术世界的潜在影响。本文是就读者已经熟悉了第一部分所涵盖的核心概念和相关术语之后所做的深化分析。如果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对您而言是全新领域,我们强烈建议您从第一部分开始进行了解。

作品《Julian Oliver's Harvest》(2017)里面的电路。图片: 致谢艺术家

相关阅读:⌜灰色市场⌟:为什么比特币不会给数字艺术市场注入强心针

在弗朗西斯·培根的《关于卢西恩·弗洛伊德的三幅习作》(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 1969)于2013年在纽约佳士得创下前所未有的1.42亿美元的售价之后,《纽约客》艺评家Peter Schjeldahl撰写了一篇简称为《马戏团》(The Circus)的博客文章。Schjeldahl为此文取名“马戏团”不仅在于对这个于市场高峰所出现的精神扭曲般的高价表示不满。他还借此质疑了整个艺术市场及其所处时期等概念。Schjeldahl承认培根和弗洛伊德的作品皆为“显然值得拥有的艺术品,”但这一切的前提在于一个“诡辩: 艺术本身值得任何事物”。

几年之后,艺术和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取决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融制而成的几件作品之核心。本系列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理论上区块链如何通过引入“数字稀缺”的概念来增强新媒体市场。这种创新意味着像“原创”JPG或GIF这样简单的作品也可变得像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作一样稀缺。(这一事实将引发第三部分所阐述的许多产业影响)

然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正在使用区块链以实施更多除了重塑市场供求观点以外的措施。这些艺术家的成绩表明,区块链这项技术将不仅仅是一种新型软件更是一种新型媒介。

图片:致谢艺术家


货币兑换

以区块链为主题的艺术品最初是以Sarah Meyohas的Bitchcoin(2015)于艺术世界的意识中浮出水面。该作品是这位纽约艺术家核心利益的自然表现,她将其定义为“你如何创造价值,价值是什么,价值意味着什么”,以及价值如何才能被体现。

“Bitchcoin”一词寓意着同一作品中两个相互交织的元素。首先,Bitchcoin是Meyohas自2014年底开始沉浸于区块链亚文化后创建的一种壁龛加密货币的名称。Bitchcoin从未在任何官方第三方加密交易所(如Coinbase)进行交易。但是Bitchcoin的运营规则被写入了一个相对应的白皮书。此外,在Bitchcoin以每个币100美元的价格发售后,人们可从Meyohas处直接购入200个数字令牌。


Meyohas认为,“没有人会认为比特币有价值,除非在它的背后有一些助力支持”。所以,就像美元曾经被黄金支持一样,Meyohas决定利用有形资产支持她的数字货币:一件版数8幅,专门为Bitchcoin项目创作的摄影作品—《猜想》( Speculation,2015)  。

此处的细节至关重要。在Bitchcoin项目的白皮书中,Meyohas保证每个单独的Bitchcoin都将搭配《猜想》系列中相关、可用的5英寸×5英寸的一件作品的部分。因此,收购25个Bitchcoin(总价为2500美元)的藏家便掌控了一张Meyohas的摄影作品的625平方英寸的面积,该面积已可覆盖一整件单幅作品(尺寸略小于22英寸×29英寸)。基于这一点,如果藏家们愿意,他们便可使用他们Bitchcoins的所有权交换一件Meyohas的实际作品,一件有可能伴随着Meyohas的职业生涯出现价格起落的艺术品。

抛开未来价值的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简单的交换系统:现金变为Bitchcoin; Bitchcoin成为一张相片。这种交易仅在技术上与购买星巴克礼品卡有所不同: 现金变为一种塑料矩形; 一个塑料矩形再变为一杯消火栓大小的摩卡星冰乐。

从实际角度而言,Bitchcoin交易和礼品卡交易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前者可于名为“Bitchcoin区域链”的数字分配总账上被追踪。

然而,对Meyohas来说,基层技术并不像离线技术那么具有吸引力。

Elliott Arkin与Marc Lafia的《救世主加密货币》。图片:致谢艺术家


不仅是对视

Meyohas认为Bitchcoin是关系美学的一个例子, 它隶属于这样一类艺术: 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由更广阔世界里的工程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思考: 艺术是一种社会参与式活动。

“最终”, Meyohas如是解释了她的微观经济,“这关乎信任”。区块链提供了一份不折不扣的数字债务记录,但如果没有包含实际的人际合作,这个记录便毫无价值。每一个Bitchcoin的交易只能在所有必要的参与者按照既定规则行事的情况下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块链可能与Meyohas的Bitchcoin的收购者无关,该领域对他们而言甚至是不可理解的。这一切的重点在于这些藏家对Meyohas的价值交换体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行动。这便是该项目的第二个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你不需要了解这个系统如何运转以使该系统运行”。 Meyohas指出, 不仅仅是Bitchcoin的技术,更广泛地说,这是一项可运用于任何经济模式的技术。

试想, 有多少经常刷着Visa或美国运通的人可以轻松解释信用卡背后的运营阴谋?又有多少百分比的PayPal用户在上次购买Etsy时严格检查了交易的数字架构?

因此, Bitchcoin (加密货币)只是向着比特币又攀登了一级阶梯,并进一步靠近了人类行为之窗口。


文:Tim Schneider

译:Phyllis Zhong

[沙发:1楼] guest 2018-02-21 09:14:34

来源:artnet


艺术家们为何放弃了比特币?(下)

Julian Oliver,《Harvest》(2017)里面的电路。图片: 致谢艺术家


为了上帝之爱

关系美学也是 Elliott Arkin和其合作者Marc Lafia所推动的一个项目的动力。在我看来,这种美学通过消除与物理世界的任何可操作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比特币的神奇之处。此外,请不要将他们即将推出的“救世主”的加密币以字面意义错误解读。

Lafia在电话中向我解释:“这只是一种名义上的货币。货币即为作品本身,反之亦然”。

在11月达芬奇的《救世主》创下破纪录的售价几天之后,Arkin以其标志性的调皮风格开办了一家名为 “真正的救世主”的网店。再后来,Arkin便与Lafia一起开始筹划这个“救世主”加密币项目。为了迎合荒诞的受众,这家网店提供了一系列根据每个人最喜爱的公众领域中裹头巾的基督形象进行包装的产品,从T恤和内裤到纸牌和一个“DIY修理工具包”(一种对《救世主》保存状态的相关报导的A+级讽刺)。

Arkin解释道, 成立“真正的救世主”的目的在于“在《救世主》这幅画以如此疯狂的价格出售后索回其所有权”。而这与Marc告诉我关于加密货币的一切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换言之,这些项目的目标便在于利用集体参与来使那些因收藏阶层的尖端力量而与公众疏离的杰作变得民主化。那么,还有什么比将主题性加密货币添加至产品发行线更自然的呢?

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这种加密币?为简洁起见,它被其创造者们简写为Mundicoin。

最初Mundicoin听起来像个玩笑。然而,新技术和参与式艺术的资深概念艺术家Lafia已对区块链的审美可能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入思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已被“创作一件具有其自身价值的作品”的展望深深吸引。


价值主张

与Bitchcoin不同的是Arkin和Lafia的加密货币只具有哲学意义上的神奇性。也就是说,它根本不是一种有形资产。和所有的概念艺术一样,这种加密币通过一个具有自愿性的受众的集体参与成为一件艺术品。这份艺术品只在有足够多的人认可的情况下才在文化上或财务上具有价值。正如Lafia解释的那样:“这种货币本身不具有用处,但你仍然可以购买并出售它。”

上述运作模式甚至同样适用于最传统的作品,无论我们是在谈论《关于卢西恩·弗洛伊德的三件习作》还是《救世主》本身。一群具有选择性的怀抱兴趣的人们通过奖学金、展览和其他提高认知意识的举措来建立种种价值体系。但是这些付出只在更大型的受众群接受他们的讯息时才具有意义。如果《救世主》进行世界巡演,但没有一个人在病毒式传播的视频发表感慨,那么这张画是否还称得上是一幅杰作?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Lafia认为Mundicoin与《救世主》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透明度。每个买入他和Arkin的加密币的人 “都深谙其中奥秘,那便是估值机制” ,具体而言即是该机制深层次的荒谬性。“很清楚,这就是区块链的核心要点。集体参与是基础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而言,人们可以认为,加密货币是Schjeldahi 的“艺术本身值得任何事物”的诡辩的完美技术表达,而Mundicoin则把这个笼子摇得最响。

然而,相信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永远无法超越艺术界的封闭价值体系的这一想法是错误的。

Julian Oliver,《Harvest》,2017。图片:致谢艺术家

收割你播种的果实

柏林艺术家兼工程师 Julian Oliver利用加密货币作为工具来对抗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气候变化。他试图利用我们这个星球日益不稳定的天气条件来直面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结果如何?以艺术品作为生态柔道摔跤,并以加密货币作为杠杆支点。

受瑞典Skövde Konstmuseum博物馆之委托,Oliver的装置作品《丰收》(Harvest,2017)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装有传感器,连接着一台防风雨计算机的风力发电机。此部分的装置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地区的一片露天土地;第二部分是一个实时视频馈送器与数据可视仪(由数字艺术家ChristopherPietsch设计),用来追踪钻台的状态,并将其投射于博物馆内的屏幕之上。

涡轮机的工作不仅在于为整个展会两个月的运转产生清洁能源,也是为了将这种清洁能源引向开采一种名不见经传的名为Zcash的加密货币。(制造比特币常需消耗大量电力来支撑进行数字运算的计算机军团,而《丰收》却以一种极具环保意识的方式用风能代替了电能) 然后,Oliver将其装置作品供能过程的细节全部捐赠给了一组专注研究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的非营利性组织。

尽管Oliver将《丰收》的第一件装置作品描述为“原型”,但将其描述为一份对概念的证明可能更为准确。Oliver证实,钻机在大约10周的试用期内产生了约620美元的收割利润。他说:“虽然这看起来不算什么,但这比大多数人在同一时期的捐资要多得多”。

事实上,真正的价值主张是,除了初始设置和不定时监测设备之外,根本没有人需要参与操作。 Oliver将“丰收” 钻机描述为“融资机器人”,每个钻机造价在2500美元左右。

适度的金融介入引入了成规模的经济的愿景。Oliver提到,他现在正在优化原来的钻井平台。他希望通过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合作以创造更多的钻井平台。

他甚至设计了“一个由10kW的涡轮机供电的小型采矿场,比起最初的单一涡轮机装置,这个矿场可稳定赚取比过去多12倍至30倍的利润”。(目前该项目将在私人土地上自筹资金,尽管Oliver表示,他仍然对潜在的,与他分享非营利性愿景的合作伙伴保持开放态度)。Oliver估计,这种延展性的方案可以可持续地为小型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

尽管Oliver雄心勃勃,但他还是指出,其实并不存在与区块链相关的乌托邦。与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一样,区块链的运行效果取决于人们使用它的目标。

比特币标志。图片:致谢艺术家


我们现在该去往何处?

Oliver表示,“比特币继承了传统金融体系内普遍存在的排他性和贪婪性的逻辑特征”。现今已有超过1000种其他的加密货币出现,它们是为保持财富的均匀分配、资助艺术家、科学研究等而被建立。

这些货币并非分散的智能资金,因为它们有时会被认为是一种令人垂涎的技术。 Oliver继续说:“除了货币之外,区块链为公众收集、保存和验证越来越多的证据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数字平台,这在数字背景下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其他一些艺术家和艺术专家已经致力于为这些证据提供更高级的运用与应用。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调查他们的工作进展及其潜在的破坏性影响。

文:Tim Schneider

译:Phyllis Zhong

返回页首